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竹林七賢:玄遊背景下的人格分化

由 希兮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6-17
簡介而其哥哥嵇喜則更傾向於司馬氏,曾擔任晉衛將軍司馬攸的司馬,歷任晉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揚州刺史、太僕、宗正等職,史書說其過於注重官場官位的高低,因此不為當時清流所認可,據說嵇康的好友阮籍曾對之以青白眼,並遭到嵇康另一位好友呂安的嘲弄

玄遊什麼意思

作者:西天禾

貫穿於魏晉兩代,並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玄學儘管產生於漢魏之際,但士人的玄遊之風則是起始魏晉之際的七位名士,這就是譙國的嵇康,陳留的阮籍、阮咸,河內的山濤、向秀,沛國的劉伶,琅琊的王戎。這七位名士當時都以談玄和玄遊而鑄成,他們相互之交關係密切,常常不遠千里而相聚于山陽幽靜的竹林之下,暢飲談玄,後世稱之為“竹林七賢”。而在竹林七賢中又以嵇康和阮籍最為著名,在後世影響最大。

竹林七賢:玄遊背景下的人格分化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音樂家。與魏宗室通婚,任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為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精神領袖,與阮籍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由於當時司馬氏政權準備篡取曹魏政權,而嵇康則為宗室姻親,故與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遂遭構陷而被處死。其著作除了後人所輯《嵇中散集》之外,尚有音樂作品琴曲《風入松》、《孤館遇神》、《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尤其是後四曲,後世稱作“嵇康四弄”,與“蔡邕五弄”合稱“九弄”。

嵇康的一生基本上與魏國相始終。在他出生的三年前,曹丕代漢建魏,而在他被殺兩年之後,司馬炎則代魏建晉,而且他的死與司馬氏之代魏建晉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又是一個政治性的悲劇人物。

竹林七賢:玄遊背景下的人格分化

嵇康的先祖原本姓奚,會稽上虞人,後來因為躲避世仇,便遷徙到譙國銍縣,並改姓嵇氏,後遂世代以譙為郡望。他本出身於一個顯赫的儒學世家,但到其父親嵇昭一代則家道中落,嵇昭名望不顯,在曹魏是擔任過督軍糧治書侍御史之職,因此與曹魏宗室關係比較密切。但嵇昭早卒,其去世時嵇康尚在襁褓之中,因此嵇康有母親和哥哥共同撫養長大,因此其兄弟情份特別厚,但遺憾的是,在魏晉之際,嵇康屬於魏宗室姻親,屬於宗室一派,因此與司馬氏不合作而被殺;而其哥哥嵇喜則更傾向於司馬氏,曾擔任晉衛將軍司馬攸的司馬,歷任晉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揚州刺史、太僕、宗正等職,史書說其過於注重官場官位的高低,因此不為當時清流所認可,據說嵇康的好友阮籍曾對之以青白眼,並遭到嵇康另一位好友呂安的嘲弄。

或許正是由於曹魏前期自由開放的文化政策的作用,嵇康在小的時候,並沒有因為家世儒學而走向儒學一端,而恰恰相反,他走向了另一面,他對音樂和各種技藝非常感興趣,對老莊思想和玄學非常感興趣,並因此而後來成了一位著名的音樂大師和哲學大師,並且在繪畫和書法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詣。

竹林七賢:玄遊背景下的人格分化

嵇康在二十歲左右,曾經有一次著名的漫遊,而或許正是這次漫遊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據說當時嵇康從京師洛陽出發循著當年山陽公,也即原漢獻帝劉協的足跡來到當時的山陽,見到這裡山巒巍峨,奇峰俊秀,靈泉遍佈,山青水綠,而且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修竹幽篁,草長鶯飛,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靈,他覺得這裡正是一個避開世俗紛擾,進行修身養性的好所在,於是之後便經常到這裡隱居。而在這次出遊途中,他得到了那失傳已久的神曲,後來並因嵇康之死遂又成為絕響《廣陵散》,並創作了在後世流傳久遠的名曲《孤館遇神》。宋人李昉在《太平廣記》中有一個引自《靈鬼志》的故事:

嵇康燈下彈琴,忽有一人長丈餘,著黑衣革帶,熟視之。乃吹火滅之,曰:“恥與魑魅爭光。”嘗行,去路數十里,有亭名月華。投此亭,由來殺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蕭散,了無懼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諸弄,雅聲逸奏,空中稱善。中散撫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雲;“身是故人,幽沒於此,聞君彈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來聽耳。身不幸非理就終,形體殘毀,不宜接見君子。然愛君之琴,要當相見,君勿怪惡之。君可更作數曲。”中散復為撫琴擊節日:“夜已久,何不來也?形骸之間,復何足計?”乃手擊其頭曰:“聞之奏琴,不覺心開神悟,況若暫生。”邀與共論音聲之趣,辭甚清辨,謂中散曰:“君試以琴見與。”乃彈《廣陵散》,便從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與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語中散:“相遇雖一遇於今夕,可以遠同千載。於此長絕,不能悵然。”

這次遭遇,嵇康不僅得到了傳說中的神曲《廣陵散》,而且也以此為契機創作了著名的《孤館遇神》之曲。

嵇康為人風流倜儻,一表人才,《晉書》本傳說他“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再加上他多才多藝,因此在當時社會上受到各階層的青睞,當時士林與思想界的領袖人物何晏對其特別器重。而何晏為東漢末年外戚何進之孫,因其父親早逝,曹操納他的母親尹氏為妾,遂將何晏收養,並受到寵愛,後娶魏金鄉公主,為當時的玄學領袖,並且在正始年間依附曹爽,累官侍中、吏部尚書等職。因此,嵇康漫遊回到京城之後,便由何晏牽線,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從而成了魏國宗室的姻親,並且因此而官拜郎中,之後不久又遷為中散大夫。但嵇康卻並不喜歡做官,而是喜歡一種輕鬆自在的生活環境,因此不久便辭職了。這對於一直狗苟蠅營於官場的嵇喜而言,無疑是一種絕大的諷刺與打擊,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兄弟二人的關係開始疏遠,並最終破裂,分道揚鑣。嵇康與妻子結婚兩年之後,於248年前後生下一女,此後又於253年生下一子,就是嵇紹。

竹林七賢:玄遊背景下的人格分化

嵇康辭官之後便帶同妻子兒女來到山陽隱居,他雖然不用躬耕,但他卻時常出去採藥然後到鄉間遊走行醫和賣卦。儘管這樣的生活是有點辛苦,但他卻感到十分滿足,因為他在外出採藥、行醫和賣卦之時,可以盡情領略沿途的山水秀色。正是在這種優美的環境下,正是在這種自由的生活中,嵇康寫下了那優美的,令人心醉神怡的著名樂曲《風入松》。時間不久,他的幾個好朋友阮籍、阮咸、向秀、山濤、劉伶、王戎等人,聽說嵇康隱居在風景秀麗的山陽,於是便都經常過來湊熱鬧,後來也都乾脆搬到這裡隱居了。他們經常流連於山間溪畔,借這裡的怡人風光來陶冶性情,修持心性,而且也可以藉助山水自然來體悟世事道理,體悟老莊之道,體悟玄理。於是,時間不長,這一群名士就被外界所知,稱之為“竹林七賢”。在這段時間裡,嵇康又先後創作了被後世稱為神曲的“嵇康四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

七人經常聚集林下,詩酒歌樂,無所不為。都是當時著名的玄學家,而當時玄學的最高境界並不是文字的機鋒對決,而應該像老莊所謂的“得魚忘筌”、“得意忘言”,應該像後來傳說的禪宗“世尊拈花,迦葉微笑”那樣,以默意神會為宗,因此他們就經常探索一些新的談玄方式。而體力活動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據說當時嵇康和向秀等人便是以打鐵為機鋒對決的方式,經常透過打鐵來一決高下。有一次,嵇康和向秀正在打鐵,鍾會卻突然前來拜訪,嵇康和向秀卻只顧在那邊打鐵,而對鍾會不加理會。本來二人的這種接待方式是一種高境界的玄學對決,是當時玄學名士們所求之不得的,而且鍾會也是當時十分有名的玄學人物,但由於鍾會依附司馬氏,整天也像嵇康的二哥嵇喜那樣,狗苟蠅營,結果把玄學的功課全給扔了。況且他自己也知道依附司馬氏在當時士林中是非常丟人的事情,自己心虛,並沒有想到其他,而只以為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惹了嵇康和向秀的厭,故意冷淡自己,因此便悻悻離去,從此以後與嵇康分道揚鑣,並懷恨在心,為後來司馬昭殺嵇康埋下了隱患。

竹林七賢:玄遊背景下的人格分化

這個時候,朝廷的政治鬥爭已經非常激烈,曹魏宗室的勢力已經基本上被司馬司清除的差不多了,尤其是經過司馬昭的“高平陵政變”之後,曹魏在朝廷的勢力被徹底清除了。而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關乎當時整個士林命運的事件——廣陵絕響,而且這也是對中國文化史影響深遠的一次重要事件。當時有一個叫呂安的人,在社會上也很有名氣,呂安因為仰慕嵇康,二人便成了好朋友。而呂安有個哥哥叫呂巽,與嵇康也是好朋友,但呂巽有一點非常不好,就是好色。而他弟弟呂安的七子則非常漂亮,呂巽幾次想偷,但卻都不曾得手。有一次呂安外出,呂巽則趁機將弟妹灌醉,事實了姦汙。當呂安回到家知道之後便想告發呂巽,但畢竟是親哥哥,心中有點委決不下,於是便將苦衷告訴了嵇康。嵇康便勸說家醜不可外揚,而且為了確保門第清譽,呂安立下重事,不再告發。但幹過壞死的呂巽卻感到不安,害怕弟弟報復,於是便想先發制人,誣告呂安不孝。而當時的司馬氏勢力正在提倡所謂的“禮教”,不孝在其中屬於大罪,因此呂安被判處流徙。呂安寫信給嵇康訴說自己的委屈,當嵇康得知實情之後,便毅然與呂巽絕交,寫下了著名的《與呂長悌絕交書》,並出面要替呂安作證伸冤。

而依附於司馬氏的鐘會這時候則將原來的誤會極端化,對嵇康懷恨在心,於是便構陷嵇康,致使嵇康下獄。而嵇康作為宗室姻親,本來就一直遭受司馬氏的懷疑猜忌,而且當時的士林以嵇康為領袖,於是便決定殺嵇康,以儆天下,便將嵇康斬首。因為嵇康作為士林領袖,在當時的影響特別大,於是便又很多士林人物向朝廷請願,要求赦免嵇康,其中尤其是當時有三千名太學生聯名上書請求赦免,並請讓嵇康到太學執教,一切努力都毫無結果,嵇康最終還是被殺了。嵇康在臨刑之前神色自若。他顧看日影,離行刑還有一段時間,於是就向到刑場送別的妻子要過他平時最喜歡的琴,就在那行刑臺上,一揮長袖,席地而坐,然後十指紛飛,從而向世人留下了他的最後一曲——《廣陵散》,曲畢,喟嘆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廣陵散》遂成絕響——絕了一代士人的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