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醬紫FM】享受那些“膚淺”的快樂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10-29
簡介你練你的文王曲,走你的陽關道,說你的勸學教,而我這個看完《孔子學琴》只記住周文王長相的人,則樂我的弦中趣,跨我的獨木橋,不扯那些陳腔濫調,不枯坐空房把琴抱

孔子學琴有什麼感想

【醬紫FM】享受那些“膚淺”的快樂

你看過《孔子學琴》的典故嗎?這個故事裡孔子為了把東西學深、學透,只彈一首曲子。但是,我們可以僅憑反覆練習同一首曲子,掌握彈琴技巧和領悟作者情感嗎?

我們也許沒有孔子那樣高的思想覺悟,可有的時候——我們也很享受那些“膚淺”的快樂。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鄭紫薇

孔子學琴這個故事,我從小就在各類“小故事大道理”的書中看到。小時候看這個故事,不僅為自己“淺薄”的學習態度感到羞愧,同時對孔子的景仰如滔滔江水。可現在再看,這個故事漏洞百出。

我知道這個故事裡孔子只彈一首曲子是為了把東西學深、學透。但是我想問:我們可以僅憑反覆練習同一首曲子,掌握彈琴技巧和領悟作者情感嗎?但凡上過學的人都知道,答案是不能啊。否則數學刷題幹嘛?大家都只鑽研一道題,美其名曰“還沒掌握答題技巧和領悟出題人情感”,成功地給不寫作業找到了新理由。

我自認不如孔子天賦異稟,想要掌握學習方法與技巧,在我看來必須經過長久、廣泛的修習。久能成其深,泛能就其博,博而後能精。至於領悟作者思想情感,更不是光坐那兒練就能解決的,需要你看遍山水、歷盡千帆,有柔腸、俠骨、卓識與魄毅,然後還要一點靈光一閃,要一點福至心靈,要一點恰到好處的共鳴與動容,方能體會包容所有天涯瀟灑家、悲歌客與淪落人啊。《琴操》中寫伯牙學琴,掌握技術後怎麼都差了點神韻,直到被老師扔到東海蓬萊,面對濤聲鳥語突然頓悟,融情於琴,成為有名的琴師。孔子提倡在學習上的縱深鑽研自然有他的積極意義,然而我私以為教之道,博以專,一味格物苦學最多成技,而不能成悟。經歷多了,積累有了,專精一件事才不會如閉門造車。

說完方法再來說態度。有沒有看到這個故事就出現迴避、厭煩等情緒的?如果有,那麼你可能和從小作為文科生長大的我一樣,想問一句:我們非得深刻嗎?

很多理科生不喜歡文科的原因是它太能扯,多麼乾癟單薄的東西都能給你扯出一個深遠立意來,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一通,讓你覺得挺厲害但內心又沒有什麼觸動。就說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當中很少有誰能有孔子對待學習這樣孜孜以求的高度。和孔子相比,我們這些為了高考的人簡直是學得膚淺!功利!我們甚至連出題人長什麼樣子都想象不出來!

可我就是學得膚淺了又怎樣?我很喜歡的老陶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還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連自己不求甚解、不會彈琴都說得這麼清新脫俗。我就想問孔老夫子你彈得不累嗎?我承認,我沒有孔子那樣高的思想覺悟,我出去玩常常沒有感想,我看烏鴉捉羊內心毫無波動,可有的時候——我享受那些“膚淺”的快樂。

為了深刻而深刻是另一種功利,為了寫作文硬說這故事有道理不合我意。汪寒徵說:“不會看《金瓶梅》而只學其淫,是愛東坡者,但喜吃東坡肉耳!”可對東坡肉的喜歡就算不得喜歡嗎?你練你的文王曲,走你的陽關道,說你的勸學教,而我這個看完《孔子學琴》只記住周文王長相的人,則樂我的弦中趣,跨我的獨木橋,不扯那些陳腔濫調,不枯坐空房把琴抱。只願餘生穿水過橋,親赴紅塵滔滔,做個嚐遍天下濃美五味,大口吃東坡肉的俗人,如此如此,甚好甚妙。

文字 | 胡栩然

圖片 | 新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 | Addie 天天(實習生)

稽核 | 魯釔山

簽發 | 孫朝方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醬紫FM】享受那些“膚淺”的快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