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由 玲瓏文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9-27
簡介魏徵劇照善於駕馭,用人唯才太宗在其人才的使用方面,亦有其理念

求才若渴知人善任是什麼意思

凡成就大事業,必須有大人才。有為的領導者,均深知選拔與任用人才,是成就大業的根本。

唐太宗重才、惜才,將各類人才收攏到自己身邊,形成並造就了日後的偉大功業。

魏徵曾稱讚唐太宗道:“貞觀之初,求賢若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取其所長,恆恐不及。”

環顧“貞觀之治”整個核心價值,我們可以說它最重要的部分,就在於“任賢致治”。因為貞觀期間人才濟濟,當時朝臣都能努力奉獻一己之力,而未存一己之私,尤其唐太宗對於人才的拔擢非常重視。

求賢若渴,知人善任

貞觀初,太宗謂右僕射封德彝:“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從這段對話來看,他認為這就是國家安定的根本,可見太宗對於人才獲得的重視。

而人才能否得到重用,在於選用者是否有眼光。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唐太宗劇照

太宗一生“孜孜求士,務在擇官。”他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爭取到不少優秀將才,在掌政之後亦未曾停歇羅致人才。

太宗從戰爭中訓練人才、獵取人才,可說是其獨特之處。武將方面列舉數人為例:

——尉遲敬德。大業十三年十二月破劉武周時招攬,戰功彪炳、萬夫莫敵,入秦王府後,屢建奇功,是太宗最得力的武將。

——屈突通。隋末大將,大業十三年九月河東之役被俘降唐,有領百萬大軍之將才,戰功卓著。

——秦瓊。於破王世充時所收服,歸秦王府後,為兵馬總管。

——程知節。即程咬金,原為李密部將,後歸王世充,王世充降唐後,成為秦王府中重要骨幹。

武德六年以後,王世充及竇建德陸續被平定,國家統一戰爭已結束,太宗在當時已敏銳感到未來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將與征戰平亂時期有所不同。他將人才招募的重點逐漸轉向文官。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唐太宗與杜如晦劇照

太宗當時以“海內浸平”的理由,設立了“文學館”,網羅四方文士。如著名的“十八學士”,有杜如晦、房玄齡等人。這樣的文、武人才庫,都成為太宗日後打天下,甚至定天下的重要功臣。

此外,在知人善任方面,太宗主要將重點放在“廣開才路”和“考核人才”方面。

太宗選拔人才時,不拘一格,他不僅從親人、舊識中篩選賢能之士,加以運用,甚至從疏人、新人乃至仇敵中選拔不少文武奇才。

太宗在收集人才方面的主要方式有四:

透過自己的觀察,親自提拔;透過大臣的薦舉提拔;由各級政府部門選拔推薦;廣開科舉考試,招攬俊彥。

太宗用人尚有一特色便是“漢夷並用”。史實證明,他對外族將領的重用亦是非常用心。他依據番將的功勳與智勇,分派重要職務,甚至帶兵出征或宿衛。

如突厥出身的阿史那·社爾,極為太宗所器重。貞觀十四年出兵高昌,太宗派任其為“交河道行軍總管”。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契苾何力與臨洮公主畫像

又鐵勒族酋長契苾何力歸附後,太宗授以左領軍將軍。貞觀九年,平吐谷渾時,唐軍被圍,“何力馳壯騎,冒危奮擊,擄彼靡去。”

以上列舉說明,太宗對夷族將領的重用,如對漢族將領一般。“漢夷並用”,是太宗在人才選拔上的另一重要特點。

求諫納諫,推心置腹

太宗用人藝術的另一展現,便是他能廣開言路,求諫納諫,不但能兼聽天下,並能使君臣共商國事。

太宗的容貌在平日是非常威嚴莊重的,以致有些朝臣想上書奏事,看到他的威嚴容貌,多不敢直言。

他知道後便立刻改變態度,同時對大臣們說:

“人慾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

經過如此溝通後,大臣們都樂於建言。

太宗不僅虛心納諫,而且還很注重防微杜漸。正如他對臣下所說的:“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也就是說,不管事情(小到身邊事、大到國家政策)進展到什麼程度,只要發現做錯了,就馬上改進。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唐太宗劇照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做錯了事,不僅會給自己造成損失,而且還可能影響到周圍的人。那麼,如果太宗制定的政策出現了錯誤,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將無法估計。如此,離敗亡之日亦不遠了。

太宗常盼自己能以明君自期。他即位後,君臨天下,居萬人之上。然太宗能以史為鑑,即位後,事事小心,戒慎恐懼,唯恐有失,故處處不敢輕忽。

貞觀二年,太宗謂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上曰:“善!”

此段與魏徵的對話,可謂流傳久矣。此外,他又說:

“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憚。朕則不然,上畏皇天之監臨,下憚群臣之瞻仰,兢兢業業,猶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

由上述太宗對魏徵建言的重視,可見他常以此自勉;而如此自我惕厲,亦是成就“貞觀之治”的重要因素。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魏徵劇照

善於駕馭,用人唯才

太宗在其人才的使用方面,亦有其理念。細讀《貞觀政要》,可明顯發現太宗人才思想的主軸主要在於人才運用。

貞觀元年,太宗謂房玄齡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

貞觀六年,太宗謂魏徵曰:“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

這是太宗對擇官用人的看法,須是才德兼具,也由此得知,他對人才是選用的標準是“才德兼備,唯才是用”,他正是以此用人觀點,廣納賢臣猛將。

另一個重要問題,便是如何駕馭人才,並使他們的效用發揮到極致。

太宗發揮高超的智慧,運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方式,待以臣下“推心置腹”,使之全力以赴。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清平樂》歐陽修劇照

歐陽修在《新唐書》贊唐太宗曰:

“觀太宗之責任也,謀斯從,言斯聽,才斯奮,洞然不疑,故人臣未始遺力,天子高拱操成功,致太平矣。”

此外,太宗用人不避親疏,亦不避仇敵,而唯才是舉。

以魏徵為例,他過去是太子李建成的洗馬,“玄武門之變”後,太宗不計前嫌,委以重任,而後成為最重要的諫官。

又如武德三年,太宗敗劉武周後,尉遲敬德舉城降太宗,但有人猜測敬德恐反叛而建議太宗誅之。太宗力排眾議,召之入室,除安慰他並贈以金寶,敬德為之感動,並願“以身圖報”。之後,在太宗指揮的戰役中,或面對李建成與李元吉重金拉攏下,甚至在“玄武門之變”的關鍵時刻,尉遲敬德均堅決效命太宗,並立下重要功績。

結語

知人難,難在對人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用人亦難,難在用非所長,未盡其才。

貞觀晚年,唐太宗總結了自己一生用人的經驗。

晚年的李世民,總結了自己一輩子用人的經驗,歸納起來有3個竅門

歸納起來,有三個竅門和要點:“知人善任”、“推心置腹”及“用人唯才”。他高超的統御技巧,及靈活的用人策略,終使“貞觀之治”的美名得以流傳於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