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由 開化仁合 發表于 人文2022-09-27
簡介”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透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開閣怎麼解釋

每到中秋的時候,每次被大家拿來的詩詞,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跑的跑不掉,ta一出來玉石俱焚,別人看了就沒有什麼好些的了,只有默默流淚了。

那麼ta到底好在哪裡呢?仁者見仁,這裡只是代表我個人的看法。

現在我的年齡看這首詞感覺是細微不同的,或許是越經歷過悲歡離合,才越能讀懂裡面描述的情感吧!

ta描述的情感不是直給的,而是穿透意境才能直抵情感。

ta是月亮和蘇軾的對話。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中秋望月懷人。

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皈依佛僧”,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

一鉤新月,初生的萌芽事物;

一輪滿月,美好的團圓生活;

月亮的皎潔,讓人光明磊落。

在月亮充滿無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既有關注,又有期望,時逢中秋,一飲而醉。

把青天當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更強烈、更迫切。

“明月幾時有?”,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歎造化的巧妙。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他在追問天地起源,在廣闊空間俯瞰人世情懷,

從明月誕生之日起,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

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吧。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自己前生是月中人,乘風歸去,,飛向月宮,歸是回家,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哪兒的寒冷。

嫦娥閉月,吃下了西王母的不死藥,長生不死,奔月成仙后,無怒無喜,無怖無懼,這麼清冷孤獨,怎麼會快樂?

曾經也是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遊月宮。臨行,葉叫他穿皮衣。

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撐。

飛天入月,歸去也許是因為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吧。

也是由望月到登仙,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

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的事,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吧!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但那裡高寒難耐,不可久居。真是美中不足,留在人間的還是別有風味。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九重天是的風光,哪裡比得上此刻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

清風徐來,月光乍現,我與月光共舞,清風與水波盪漾,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在月光下與人間美景起舞。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月亮移動,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中秋佳節不能與親人團圓,難以入眠啊,你是不是也這樣?

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

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

如此看來,這人世間究竟是圓滿的還是不圓滿呢?

如果是圓滿,為什麼還要有分別?

如果不圓滿,那為何讓我們在這一生中都能體驗到離別的痛和團圓的喜悅?

時間流逝就是這河水,流逝的始終是一小段,但大河依舊滾滾向前,從未真正失去。

月有陰晴圓缺,但月亮始終在那裡,千百年來也從未增減。

緣起緣滅,此消彼長,一切都在流動中,一切又都是恆定的。

所以在離別的時候,依然保有重逢的期盼。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透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說法,好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啊。

中秋之夜,這是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願吧。

大家做月餅,拜祭月神,贈送親友,月餅是月的,象徵團團圓圓;

於是中秋佳節也慢慢成為了家人團圓的節日,我們就更加渴望這一天能和親人團聚了。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水調歌頭》,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尋味。

蘇東坡在離別、感傷中,依舊有重逢的希望,這是詞寫完後的第二年,他終於和弟弟在分別八年之後的那個中秋佳節裡團圓了。

有時候,我們真正獲得了故鄉,其實是因為離開了ta。

也許生命正在提醒我們,要珍惜下一次的相聚。

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蔡耶: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多少人的中秋?或許是因為離開了ta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