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早在5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啤酒”?

由 中國科普網 發表于 遊戲2022-09-18
簡介透過對米家屋遺址出土陶罐的澱粉、植物巖和化學殘留物分析,發現早在5000年前,中國人就利用專門的工具,創造了良好的發酵條件,建立了先進的“啤酒”釀造技術

中國啤酒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早在5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啤酒”?

我有一壺酒,

足以慰風塵。

盡傾江海中,

贈飲天下人!

這是之前火爆網路的一首改編詩,立意浩大,境界深遠,從中可見中國“以酒會友”的文化傳統。

中國人極愛喝酒,各種場合都少不了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喜悅得意之時飲酒作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別時用酒寄託惜別之情;“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獨處時用酒聊慰內心的孤寂······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酒,不可缺少。

那你可知道,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飲酒的?

早在5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啤酒”?

先說點題外話的。中國最早的陶器出現在大約20000年前,擁有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生產記錄, 大約有16個遺址可以追溯到20000到10000年前。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約9000-7000年前)陶器就具備了各種形態,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功能專門化的容器出現了。陶器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形成了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容器。新的容器型別包括帶腿或不帶腿的高圓柱形罐子、球狀罐、碗和杯子,其中球狀罐是最廣泛的型別之一,分佈在從黃河到長江流域的廣泛地區。但是,這些陶器早期並不一定是為了盛酒而出現。

早在5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啤酒”?

再來說釀酒。穀物釀酒涉及到兩個重要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一是糖化,二是發酵。穀物中的澱粉在澱粉酶水解作用下生成可發酵的糖,此過程稱為糖化;可發酵的糖在酵母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此過程為發酵。由於酵母在環境中普遍存在,因此很容易被引入,所以最關鍵的一步是澱粉糖化。

在古代中國,用發黴的穀物製成酒麴,用酒麴中所含的酶製劑將穀物原料糖化發酵成酒。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轉變成糖。用酒麴釀酒是中國一大發明創造,可謂聞名於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亦是中國白酒釀造技術的鼻祖。

陶器的出現、使用和中國古代釀酒技術起源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聯絡呢?我們的祖先最早是於何時開始釀酒並飲酒的呢?

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廣泛使用的球狀罐通常有著一個小嘴、窄頸、球肚,這種容器形式極為適合儲存液體,是常用的容器。這種容器可用於發酵酒,因為它的窄頸可以有效地密封,以排除儘可能多的空氣,提供穀物發酵的厭氧條件。學者研究分析了從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的球狀罐(約9000~7500年前)殘留的化學成分,發現陶罐上殘留有澱粉殘渣、穀物形成的植物化石和一些黴菌酵母菌。這一發現證實了在新時期時代早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用酒麴釀製酒,中國最早的酒可追述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早在5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啤酒”?

另外,對於很多人都喜愛的啤酒,我們都認為是在19世紀正式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可事實上經研究發現,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2900年)中國古代就有了“啤酒”。透過對米家屋遺址出土陶罐的澱粉、植物巖和化學殘留物分析,發現早在5000年前,中國人就利用專門的工具,創造了良好的發酵條件,建立了先進的“啤酒”釀造技術。在中國古代,這種酒被稱作“醴”,是用發芽的穀物(如麥芽)為原料,經磨碎、糖化、發酵製成的。

與酒麴釀酒不同的是,醴是利用谷芽自身產生的酶糖化釀製而成的。經研究,中國的醴和啤酒屬於同一型別的含酒精濃度低的飲料。後來由於醴酒精濃度比較低,不夠醇厚,在漢代之後,酒麴釀造的酒逐漸成為主流,而醴酒則慢慢被人遺忘,因此很多人認為中國早期是沒有啤酒的。考慮到古代中國人對品質的一貫追求和一絲不苟的精神,我相信當年的啤酒口感也一定不會差。

早在5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啤酒”?

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釀造啤酒。甚至有人因此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假設:即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人們先是發現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吃飯是從飲酒中帶出來的。根據現在已有的對我國釀酒起源的研究,這種觀點是很有道理的。

酒,把人類歷史澆灌得跌宕起伏,將琴棋書畫薰染得色彩斑斕。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且酒且歌哉!

作者:大連醫科大學 17 級附屬第一醫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張亭亭

指導老師:大連醫科大學 解剖學教研室李潺

配圖: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嶽辰

編輯:毛夢囡

<公眾號ID:kepuing>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