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巴暘隨筆】故鄉散憶(13)——懸河、黃河鯉魚、魚的吃法

由 朝代說 發表于 飲食2022-06-01
簡介鄭州以西是黃土高原餘脈,黃河受溝溝壑壑的束縛,還算安穩,但東出邙山以後,進入豫東大平原,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沉積,以致河床年年增高,河堤要經常加高加固,幾百年來,日積月累,逐漸連河床都高出地面十多米,“河底日隆堤日高,黃河竟是天上濤

鯽魚焙面怎麼吃

【巴暘隨筆】故鄉散憶(13)——懸河、黃河鯉魚、魚的吃法

八、九十年代的家鄉,魚兒完全是純天然的,”坑裡的魚兒從小河裡來,小河裡的魚兒從黃河裡來“,雖然不知道這說法是真是假,但大多數的魚是隨著黃河的放水流入到農村的條條小河和坑裡,這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黃河在家鄉那一段非常有名,不是因為它的景色多麼的秀麗,而是在於這段黃河的河床高出地面有十米之多,是被世人稱之為人間奇蹟的“懸河”。鄭州以西是黃土高原餘脈,黃河受溝溝壑壑的束縛,還算安穩,但東出邙山以後,進入豫東大平原,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沉積,以致河床年年增高,河堤要經常加高加固,幾百年來,日積月累,逐漸連河床都高出地面十多米,“河底日隆堤日高,黃河竟是天上濤”,滾滾黃河水在兩岸大堤的夾護下從家鄉的北邊似“天河”一般向東流去,這是家鄉的人們和黃河水患鬥爭了成百上千年的結果,更是壯麗的人間奇蹟。

作為“懸河”,也有一個天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很輕易的自然引流灌溉農田。雨水過後,大約在正月底,麥子越冬返青,就要澆第一遍水,三月底四月初,小麥拔節,長勢正旺,水更要澆足。“春雨貴如油”,靠稀稀拉拉的春雨,很難將田地潤透,為了保證墒情,麥子澆兩遍水是免不了的。每當到了麥子要澆水的時節,村裡的小河就像約定好了一樣,條條黃水汩汩而來,一夜之間就滿了河沿兒,不用說,那就是黃河在放水,提醒著人們澆地的時候到了。

剛來的河水帶著泥沙,黃黃的,慢慢的泥沙沉底,小河就變清澈了。隨著河水而來的,還有種類豐富的魚兒,鯽魚、白條、鯰魚、火頭,當然,更少不了大名鼎鼎的“黃河鯉魚”。“黃河鯉魚”是我國的四大名魚之一,“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那是詩經對它的讚美,“鯉魚肉、鯰魚湯”,那時家鄉的老百姓為其傳名。

鯉魚的做法很多,比較著名的是“糖醋鯉魚”,家鄉還有一道名菜,叫“鯉魚焙面”,這都是複雜的做法,在農村,可沒有那麼多佐料,也沒那麼多講究。通常先把整隻鯉魚打理好後,裹上面糊,放熱油裡炸的焦黃焦黃的,裝在盤子裡,上面澆一層鹹鮮味道的濃汁,具體濃汁怎麼做的,什麼成份,那我就不清楚了,只記得魚肉和汁一起吃特別好吃,無比的鮮美。

“小魚煎、大魚炸“,煎和炸是家鄉兩種經典的做魚方法,小魚煎了以後味道鮮香無比,而大魚不管怎麼吃,一般都要先過油炸一遍,這樣既可以很好的去除魚的腥味,而又能保證魚肉的鮮美。除了鯉魚,鯽魚、鯰魚也通常是整條的炸,炸好的鯽魚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些佐料熬湯吃;鯰魚個大,即可像鯉魚那樣裝盤淋汁吃,也常常像鯽魚一樣熬湯喝;而草魚,通常是切成方塊,拌上面糊炸,炸好以後,裝到一個大碗裡,加點湯汁,放到鍋裡蒸,蒸熟蒸透的炸魚塊,另有一番滋味。

炸了的魚還有保鮮作用,冬天裡可以放置的比較久。在家鄉,一般在年前的臘月二十八、九就要“出鍋”,把要炸的東西炸好,不用擔心會壞,零度以下的環境就是個天然的大冰箱,再加上用油炸過,放上個把月都不成問題,等過年時家裡來了客人,就可以直接做來吃,味道還是一樣的鮮美。

作者巴暘,“巴暘的精神家園”所載文章均為巴暘的原創作品,感謝閱讀,歡迎您的關注與交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