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你的城市,能“接住”你的老去嗎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飲食2023-02-01
簡介實現地區資源融合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社會最終將成為社會常態,透過建設各種型別的老人住宅、養老設施或養老社群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居住問題,固然是有必要的,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當地區或城市整體都進入深度老齡化時,對於考慮

曼徹斯特屬於倫敦嗎

你的城市,能“接住”你的老去嗎

資料顯示,1951—2000年,全球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規模增長三倍至6億,2019年達到10億,並將在2050年增至20億—21億,佔全球總人口的22%。城市公共管理,如何迎接白髮年代?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著自己的探索和實踐。

城市人口的快速“老齡化”是當今全球城市化背景下的顯著特徵之一。

預測表明,到2050年,80歲及以上老年人佔比將接近10%。全球人口老齡化與全球城市化幾乎保持同步。根據聯合國釋出的相關調研結果,2007—2050年間,城市居民人數預計將增加31億,而世界人口將增加25億,這一差額代表著由於遷移和農村城鎮化建設所導致的城市人口增加,同時也表明將有更多老年人生活在城市。

全球許多大城市的老齡化程度不斷上升。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以法國、瑞典、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20世紀中後期,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相繼加入這一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各國各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序雖有較大差異,但也體現出一定共性,因此,在尚無“萬能”系統性解決方案的情況下,汲取多方經驗,依據自身特點,相互學習借鑑,成為城市適老管理的主流。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

“老年友好型城市”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提出“老年友好型城市”概念,並於2007年頒佈指導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檔案——《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下文簡稱《指南》)。《指南》界定,老年友好型城市以促成積極老齡化為目標,透過不斷減少人們在老齡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城市中的物質與非物質障礙,強化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與社會參與,提升生活質量,以實現老年人的自我價值。其中涵蓋了八部分城市建設與管理內容,包括:戶外空間和建築、交通、住房、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公眾參與和就業、交流與資訊、社群支援與衛生保健服務。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倫敦市,在這一方面有著積極探索。這裡環境優美,被稱為“森林之城”,以“適度的人口、較高的綠化率、較慢的生活節奏以及優美的城市環境”,對老齡人口有著獨特的吸引力。2012年底,倫敦市老年人口數量超過總人口數的20%;至2016年,老年人口數超過兒童數量;預計到2035年,倫敦市5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將超過全市人口總數的1/3。

2008年,倫敦市初步啟動“老年友好倫敦計劃”。經調查,老年市民對於倫敦市的適老型城市建設現狀擁有較高的滿意率,但仍希望城市能夠提供更為充足方便的公共交通、與社群保持良好交流的居住環境、更為人性化的購物環境、老年友好的步行環境等。2011年,老年友好倫敦事務委員會制定了《老年友好倫敦三年行動計劃》,從多方面為城市建設確立目標。

倫敦老年社群諮詢委員會為老年人提供了廚藝、舞蹈、工藝製作、繪畫等多種課程計劃。更多志願服務機會和課程培訓計劃向老年人開放,鼓勵其在力所能及情況下,在學習與參與公益活動中,積極實現自身價值。《老齡包容計劃》致力於透過各種方式使外來老年人儘快融入本市的老年人圈子,避免社會孤立;而《設施福利計劃》則以實現各類設施的老年人免費使用為目標。倫敦市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老年友好倫敦座談會,不斷髮現與總結倫敦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取得的進展。

與此同時,該市還為老年人大量增建多功能娛樂設施、全面提升城市公園和道路的清潔水平、增加城市的公共衛生間數量以及按照新的適老化設計標準建設城市公共建築。在交通方面,倫敦市重新設計了城市部分地區的道路系統,包括新式交通訊號系統和人車分流道路系統,以提升老年人在戶外公共空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硬體設施上,市政府投入使用方便接乘輪椅的公交系統;對於擁有自駕能力的老年人,則為他們提供配套的老年專用停車位和停車場無限時優惠。

歐洲城市對於適老性建設的實踐各有側重。如,英國曼徹斯特市將“適用性設計”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把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重點放在適老型交通系統的營造和解決城市貧困地區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兩大方面。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如何提升其幸福感和激發新的自我實現體驗,同樣重要。比起傳統意義上的“硬環境”和“配建指標”,義大利的烏迪內市更強調利用各種非物質層面的手段來解決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礙。瑞典的赫爾辛堡市提出了“為老者們提供知識與工具來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價值”的口號,為當地老年人提供了各類活動與社會參與機會,實現老年人的責任感與自我滿足感。

更多目光投注

“銀髮住宅”

在公共空間以外,老年人住房、社群的規劃與設計,同樣是城市管理中需關照之處,許多國家在摸索中推進。

瑞典是繼法國之後第二個邁入老齡化的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比重最大的國家之一。預計到2025年,其老年人口數量將達總人口的22。29%。瑞典的住房政策以扶助老年人獨立生活為目標,同時盡最大努力滿足老年人長期居住在一個他們熟悉的地方和環境中的意願。老年人居住建築模式主要包括普通住宅、年老者專用公寓、服務住宅和家庭旅館、老人之家和公立養老院(含老人慢性病房)等五種。

1964年,日本首次出臺老年人住房政策,其後,日本適老化住房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劃分為5個階段。

首先是初期階段。1964年,日本首次在國家性政策中迴應了老年人住房的供給問題,併發布《建設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公共住房》,其中提出,優先面向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公共住房。

自1976年後的10年摸索階段,日本對於支援適老化住房建設的配套政策進行探索。公共住房優先安排老年人家庭入住,對房地產商開發面向老年人的商品住房和老年人家庭自建住房提供貸款優惠政策。

1986—1994年的發展階段,日本製定了《長壽社會對策大綱》,其中對住宅和生活環境提出了發展目標和對策框架。在此背景下,1987年,日本建設省和厚生省聯合出臺《實施銀髮住宅工程》,開始大力發展建設專門面向老年人家庭的“銀髮住宅”。這一政策不僅對住宅建築本身提出了要求,也對配套的設施和服務作出了規定,要求“銀髮住宅”應配置日間照料中心等能夠提供設施內服務和上門服務的居家養老設施,並設定常駐的生活援助顧問,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諮詢、安全確認、緊急援助、臨時協助等服務。

1995—2011年的調整階段,《應對長壽社會的住宅設計指南》出臺,進一步完善了老年人住房的設計標準。以生活中日常使用的衛生間為例,要求坐便器沖水按鈕最好設定在使用者坐姿就能觸碰的位置;豎向扶手最好設定在距離坐便器前端250毫米左右的位置;水平扶手最好設定在距離坐便器高度200—250毫米的位置;廁紙架距坐便器座面高度300毫米。

2011年起,日本針對老年住房的政策體系進入較為成熟的階段,就此形成了現階段日本老年住宅的發展格局。

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附帶服務的老年住宅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初,日本適老化住房的供給總量已超過31萬套,但相關研究表明,適老化住房仍處於供給不足的狀態,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實現地區資源融合

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社會最終將成為社會常態,透過建設各種型別的老人住宅、養老設施或養老社群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居住問題,固然是有必要的,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當地區或城市整體都進入深度老齡化時,對於考慮養老居住問題不能再侷限於建築單體的設計,需要延伸到更大範圍中來。

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開始關注老年住房的建設如何與地區整體發展相互促進,如何將地區的各類資源(包括人的資源、環境資源、設施資源等)有效融合,使其能夠讓老人及其他居民更舒適、安心地居住和生活,最終實現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這一程序中,需要城市相關管理者將關注焦點,從微觀層面轉向對更宏觀的地區和城市發展模式的探討。

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對老年友好城市的研究始於1989年。在老年管理會的支援下,波特蘭州立大學老年研究中心針對年齡相關的住房和交通需求,進行了一項城市增長模型研究;並基於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著眼於將“高校—城市—社群合作模式”更好地應用在研究和城市的長期規劃中。

2005年,波特蘭市政府贊助了“vision pdx”專案,來收集市民對2030年的城市展望以及對當下城市政策的建議,此專案共收到了超過17000份反饋,其中包括很多對老齡城市建設計劃的意見。歷經多方討論修改,在2012年釋出的《波特蘭規劃》終稿中,加入了“建設全齡社會”章節,包括10項五年行動條款,旨在“提高波特蘭的城市可達性和老年友好性”。《波特蘭規劃》同時也影響著城市總體規劃的修訂,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將會加入區劃、交通、公園、住房等內容,來響應《波特蘭規劃》的原則。

欄目主編:龔丹韻

本文作者:彭德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