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百名記者看百年鉅變丨 茶葉撐起致富路

由 湘西網 發表于 飲食2022-10-13
簡介據瞭解,該公司是集湘西黃金茶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科研、茶文化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型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紅巖溪鎮肖家坪和卜納洞兩大茶葉基地,面積達3000畝,正是這成片的茶園解決了這個搬遷大鎮的後續幫扶問題

種茶葉還掙錢嗎

團結報記者 周楚怡

在龍山縣紅巖溪鎮紅巖溪茶葉基地裡,滿山滿嶺的茶樹,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站在高處俯瞰,一行行、一層層綠波,簇擁著、跳躍著向遠處湧去,置身其間,你無法不被震撼。這千畝茶園,不僅風景優美,更是紅巖溪鎮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我自己栽種了60畝茶葉,今年一部分茶園茶葉可以初採,光鮮葉我就賣了4萬多元,計劃再種上30畝,這個產業選對了!”該鎮毛壩村村民劉應科揹著黃金茶鮮葉送往茶葉加工中心,與同伴邊走邊聊著。說起種茶,劉應科嘴角的笑意不斷,種茶讓他過上了好日子。

位於肖家坪村的湖南龍山天一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茶葉加工中心便是劉應科此行前往的目的地。據瞭解,該公司是集湘西黃金茶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科研、茶文化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型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紅巖溪鎮肖家坪和卜納洞兩大茶葉基地,面積達3000畝,正是這成片的茶園解決了這個搬遷大鎮的後續幫扶問題。

茶葉加工中心位於茶園西面,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4400平方米,擁有先進的智慧化紅茶加工裝置、綠茶加工裝置以及紅茶拼配裝置各一套,年加工幹茶能力300噸,預計年產值9000萬元,可滿足近兩萬畝茶葉的加工銷售問題,研製生產的“烏龍山”系列高、中端綠茶、紅茶和辦公用茶,自投放市場以來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加工中心的生產車間裡,村民們正熟練地工作著。“廠子離家近,也不是重活,一天能掙個一兩百元。”55歲的彭南菊一邊忙碌一邊告訴記者,2018年下半年她來到加工廠,從此告別日曬雨淋的務農生活,開始坐在屋簷下的打工生活。茶產業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

紅巖溪鎮棧行村村民金定龍回憶,7月1日是縣茶葉辦的工作人員來驗收茶葉的日子,面對這場“考試”,金定龍信心滿滿。作為龍山縣高家臺黃金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之一,他告訴記者,這400多畝茶園讓全村230戶794名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自棧行村村民集體搬遷到鎮上的安置房居住後,以前的土地也因此荒廢,2018年,金定龍同村裡4名百姓共同成立合作社,並帶著村裡百姓前往桑植縣、保靖縣等地考察茶葉種植技術。透過土地流轉的方式,2019年5月,黃金1號茶苗在這片土地上安了家。“不採茶的時候工作一天有80元,採茶的時候有百把元,每天都有車接送,還管一頓中飯,想不到我74歲了還可以打工掙錢。”該村村民秦遠貴笑著說道。村裡像秦遠貴這樣的人還有不少,透過“流轉土地收入+務工”的方式,茶樹變成了搖錢樹,群眾燃起致富新希望。

據介紹,發展茶葉當地政府有相應補貼,黃金茶1號每畝2000元,黃金茶2號每畝2500元,同時,茶葉產業實行利益聯結機制,從茶葉栽種後第6年開始,將按茶葉品種實施受益分紅,其中40%收益分給村集體,用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產業持續發展。這項舉措大大減輕了種植戶的經濟壓力,也吸引了更多人種茶。

在龍山縣,像紅巖溪鎮百姓這樣依靠茶葉而脫貧致富的農戶不在少數,種茶、採茶、製茶、賣茶,處處可見一派人茶兩旺的喜人景象。截至目前,該縣茶葉面積發展到8。03萬畝,擁有萬畝茶葉產業基地3個、千畝茶葉園20個,涉及14個鄉鎮69個村近百個茶葉基地,形成了以209國道為軸線輻射周邊鄉鎮的茶葉產業區,全縣有近萬名老百姓在各個茶葉基地務工,一片小小的茶葉撐起了農民致富路。

(湘西網-團結報)

(周楚怡)

(楊思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