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由 尼羅河畔洗爪爪 發表于 藝術2022-10-15
簡介插圖:農耕壁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手拿的犁和用牛拉的犁,但是他們的耕作方法在接下來整個法老時期沒有出現什麼新的變化了

古埃及人是怎麼生活的

作者:芹菜法老 編輯:Pepi太后

我們的時空之旅進行到現在,雖然留下了許多未知,但是有一點基本是清晰的,那就是:農業是文明的基石,沒有農耕的出現就沒有文明的誕生。而且這個觀點幾乎放之四海皆準。

但是,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在埃爾-奧馬裡的史前農業社群遺址裡都有墓地,而它們呈現出的東西讓我們吃驚:最早的農夫們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雖然他們還會偶爾去狩獵和採集,但因為要照看田地和牲畜,他們的活動範圍受到了限制;一起受限的還有他們的食物多樣性。

人類族群在以前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避開饑荒或疫病的襲擊。但現在,他們必須長期居住在一個地方,對爆發大規模的疫病毫無還擊之力。更糟糕的是,農業讓人口增長,而人口密度正是疫病快速傳播的有利條件。

從事農耕經常被有錢人們美化成一種高雅的活動,例如下圖這位墓工村的藝術家希望他在死後繼續在冥界耕田。這些美化農耕的埃及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基本都不會有機會踩在田野的淤泥裡。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插圖:農耕壁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手拿的犁和用牛拉的犁,但是他們的耕作方法在接下來整個法老時期沒有出現什麼新的變化了。雖然尼羅河是慷慨的,但對生活在社會金字塔底層的農民而言,生活依然是艱苦的。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插圖:手拿犁和牛拉犁(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新王國底比斯的一處墓內浮雕展現了一座糧倉。想想這些人要扛著那麼重的穀物進進出出,誰敢說自己的脊椎依然堅挺?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插圖:底比斯浮雕(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埃爾-奧馬裡墓地內(我們第一次發現史前埃及人遺骸的地方)的很多骸骨都有骨折的痕跡。這些先民們承受著沉重的勞動,很多人未到終年骨頭就變形了。他們還大多患有骨質疏鬆和潰瘍。

農業給埃及人帶來的另一嚴重後果是牙病。這是因為,埃及人研磨麥子時是用石頭的,這就代表當你狼吞虎嚥地把剛剛出爐的麵包吃下去的同時,你不可避免地要吃下一些沙子。填飽了肚子,犧牲了牙齒,牙痛伴隨著絕大多數埃及人走完了他們的一生。

牙病絕對是古埃及的“國民病”,它也是最一視同仁的病:從法老到農民無人倖免——鬼叫他們都吃麵包!有錢人能給自己裝下圖中的這類牙齒固定器,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插圖:牙齒固定器(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著名的醫學紙草《艾德溫·史密斯紙草卷》(Edwin Smith Papyrus)中,記載了關於很多疾病和傷痛的療法。紙草抄錄於第16-17王朝時期,但上面的療法很可能具有更古老的歷史,甚至能追溯到王朝初開之時。除了論及“國民病”,紙草上還給出了下顎移位的治療方法。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插圖:《史密斯紙草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日復一日地彎腰犁田、跪地碾麥,給史前埃及的女性們帶來了長遠影響。她們的肩和腳趾患上了關節炎,許多女性的腳趾骨節都增大了。儘管這些人住在溫暖的河畔村莊內,但過的並不是什麼伊甸園式的生活。事實上,近年有學者提出,從狩獵-採集轉而從事農耕,是人類的一次“大錯特錯”的決定。

農耕帶來了文明,也帶來了社會階層的分化。部分人成為了上層社會之後,勞作的重壓變本加厲地施加到了下層人民身上。下圖為隸屬卡納克阿蒙神廟的一處莊園,在莊園主的監督下,農民正在忙碌。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插圖:描述某莊園的壁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而事實卻是,在幾千年的時間內(和人類的整個歷史相比,這就像短短几分鐘)我們看到三塊相鄰大陸上的人們都拋棄了原來的狩獵-採集生活,轉行當了農民。

那麼,農耕生活的吸引力到底何在?它帶來了那麼多不好的後果,卻為何仍然使人甘之如飴??

關於這個問題,澳大利亞的考古學家威力·哥頓·超德(Vere Gorden Childe)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插圖:威力·哥頓·超德(1892-1957)(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超德在1920年代發明了我們在前文中提到過的“新石器時代革命”一詞。他是這樣理解農耕的優勢的:在經濟上,“儲藏食物和馴養動物”是比“尋找食物和偶遇動物”更好的生存策略,它使人類的溫飽更有保障。吃飽吃好是永恆的追求,能夠吃好,就算承受一些風險也是值得的。

超德對歐洲史前時期的人類歷史有頗深入的研究,正是他提出了“新石器時代革命”這個概念。他大半輩子都在英國生活,後來在愛丁堡大學任教,並加入了位於倫敦的考古學學會。他還是第一個用“文化-歷史”思維對待考古的學者,可以說是現今歷史學的先驅之一。

在超德那個時代,歐洲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所謂“雅利安人”(Ayrans)是人類歷史上一切重大進步的發起者(這個謎之種族被視為歐洲人的祖先,基本上是被假想出來的……),而超德並不同意。他主張各種技術革命是不分種族、跨越人類群體地上演的。

未完待續

作者:芹菜法老 編輯:Pepi太后

我們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新浪部落格/微博以及豆瓣網同步更新。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我們繼續聽故事。

法老同學講埃及(22-是利還是弊)農耕生活真的是人類的樂園嗎?

關注我們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