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旅遊2022-05-21
簡介術後,醫生找到浩浩的父母,詢問以前孩子是否會出現肚子疼的情況,父母表示浩浩經常會肚子疼,有時候吃點藥就沒事了,並教育說,“男子漢要堅強,不能總是喊疼”

小孩肚子疼會發燒嗎

原創 嘟媽Duma 嘟嘟醫生

都說孩子是碎鈔機,

是四腳吞金獸,

但是其實家長最怕的不是花錢,

而是孩子生病!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孩子生病後的磨人難哄,

相信大家都有過體驗!

但是嘟媽最近看完紀錄片——

《你好,兒科醫生》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卻發現最難帶的不是生病的娃兒,

而是一些孩子的家長

生氣就把孩子下體踢傷?

是親媽嗎?

在紀錄片的第六集中,一個3歲多的小孩,竟然被媽媽踢打致陰莖裂傷、包皮繫帶撕裂!

剛開始醫生還以為是誤傷,所以問媽媽:“你是準備踢屁股的是嗎?”

媽媽當場承認:“沒有,我就是這個打算……”(真不拿孩子下半生的幸福當回事啊~)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為什麼要如此暴力對待一個才三歲多的小孩?

據媽媽闡述,她只是想治一下孩子不去上課外班的行為。

“其實我是很反感因為各種問題,請假不去上課的,因為我不學的同時,別人都在學啊。”

“我真的今天就想治一下他,我一下失去理智……”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看到如此行徑,有網友說了一個笑話:“一隻鳥,自己笨,沒學會飛。於是生了一個蛋,成天逼著蛋飛。”

只會暴力教育、腦子單一的媽媽,又憑什麼逼著孩子才華橫溢呢!

這個醫案,連醫生都不禁產生懷疑:你是不是親媽媽?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在瞭解到自己的行為對兒子可能造成的傷害後,這位媽媽才開始知道後悔,反思了自己的錯誤。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幸好,手術非常成功,否則這真的會成為她後悔一輩子的事情。

或許媽媽讓孩子學習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樣的方式真是讓人無法接受。孩子還那麼小,有什麼是比他們健康成長更加重要的呢?

也許該上課的並不只是孩子啊。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總是教育孩子堅強,

不要喊疼

有個8歲男孩浩浩,超乎年齡的成熟惹人心疼。

他患上了先天性膽總管囊腫,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讓人難過的是,浩浩的囊腫非常大,以至於他的手術風險比其他一般的囊腫要大很多。

但是在術前,浩浩擔心的並不是手術問題,而是費用問題。

他想到媽媽每天只能賺十幾塊,還經常很晚才能回到家,如果再花12萬做手術,不知道要多久、多辛苦才能賺回來。

他主動找到醫生諮詢費用,並表示如果太貴就不想做了,看得讓人非常揪心。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為了幫助浩浩解開這個精神包袱,讓浩浩能安心進行手術。醫生李勇跟浩浩做了一次深入的談心。

在談話過程中瞭解到浩浩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醫生便順勢鼓勵浩浩,想要成為科學家就一定要有很強壯的身體,那麼就要安安心心地治病,不要去想錢的問題。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術後,醫生找到浩浩的父母,詢問以前孩子是否會出現肚子疼的情況,父母表示浩浩經常會肚子疼,有時候吃點藥就沒事了,並教育說,“男子漢要堅強,不能總是喊疼”。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但浩浩的病情所帶來的疼痛,並不是堅強就可以忍過去的。

如果早點發現、早點治療的話,浩浩根本沒必要忍受這些病痛。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被“懂事”綁架的孩子。

我們總是一遍遍地給孩子灌輸“要聽話,要懂事,懂事才是好孩子”的觀念。

但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隱忍,只會遮蔽孩子正常的脆弱和痛苦。

大人,不要想當然地要求你的孩子了!這樣的懂事,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孩子發燒亂用偏方

就是不吃退燒藥

發燒四十度的瑜瑜被奶奶和爸爸抱到醫院,醫生髮現在瑜瑜的額頭上有一些黏糊糊的液體。

經詢問得知,原來這是瑜瑜奶奶的“祖傳秘方”:在額頭上塗抹雞蛋白就可以降溫。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可是!雞蛋白怎麼可能降溫呢?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這樣的土方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醫生表示在額頭上塗抹雞蛋白並不可以起到降溫的效果,發燒的時候還是要及時的給孩子服用退燒藥,持續高熱會對孩子的細胞產生影響。

但令人無奈的是,不管醫生說什麼,瑜瑜的奶奶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甚至開始搞起了她的鞋子。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對醫生的教育,奶奶甚至還敷衍不耐煩,最後急了還飆出一句話:

“他爸當年就是這麼帶大的。”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直到面診結束,瑜瑜的奶奶也沒有用心去聽醫生講的話,估計瑜瑜下次發燒,她可能還會選擇用她的雞蛋白……

奶奶不懂事也就算了。

還有80、90後的父母,還因為怕小孩冷,發燒給小孩包被子!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給孩子腳底貼中藥、刮痧的,就是沒給孩子吃退燒藥的!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但其實這些土方法不但不會有什麼效果,有的時候還有反作用。畢竟如果所有的土方法都有用的話,還要醫生做什麼呢?

發燒的時候包被子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這會影響到孩子的散熱,對孩子的細胞產生傷害,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影響到大腦。

到底什麼時候家長才可以明白這些“常識”呢?

孩子吃東西的時候

罵哭孩子

一個一歲半的孩子,因為被花生米卡住氣管,導致窒息缺氧,情況十分危急。

“左側沒有呼吸聲”

“發燒”

“孩子的情況非常不樂觀”

整個醫生團隊都爭分奪秒地為孩子準備手術。

這項手術最大的難點就是必須快,缺氧時間不能超過一分鐘,也稱之為「一分鐘手術」。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過程中,孩子一度因為血氧下降,被迫中斷了手術。

在麻醉醫生調整麻醉方案後,血氧總算平穩住了。

黃敏醫生小心又迅速地操作,取出了咽喉內的花生米,手術有驚無險地結束了。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事後,才瞭解到,原來是媽媽在孩子吃花生米時,罵了孩子,結果孩子一邊哭一邊吃,被花生米一下嗆住了。

黃敏醫生一邊安撫媽媽,一面苦口婆心叮囑:

以後,三歲以內千萬不要吃這些東西。

三歲以上他要吃的話,也要讓他安安靜靜坐在那裡吃,不能哭啊笑啊這些。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古人講愛子七不責,其中就有飲食不責。吃飯應該是“放鬆”的時候,這個時候不應該指責孩子。再多的美味佳餚,搭配上父母的責罵,都是令人難以下嚥。

而且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往往一家人只有晚上能夠聚在一起吃一頓飯。這時候再在飯桌上責罵孩子,孩子情緒受挫,食慾下降,得不償失。

嘟媽說

有句話叫:生孩子前,一定去產房門口走走。我覺得去兒童醫院看看可能更有意義。

以旁觀者的視角,考量自己是否具備一名優秀家長的品質。你會看到很多,聽到很多,也能學到很多。

看完整部片子,我為孩子的健康感到幸運,又深感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到位。

其實《你好,兒科醫生》,更像是一堂父母必修課,值得大家看看。

看了《你好,兒科醫生》我才發現,最難帶的其實是家長

— End —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