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由 天意人心 發表于 旅遊2022-04-17
簡介蘇家圍的古民居沒有宏大的規模,遺存下來較完整的也極為少數,但在客家地區中類似於蘇圍風格的並不多見,它並不是正統意義上的圍屋,而是在承襲了中原府第式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了客家圍屋的建築元素而成的獨特風格

河源蘇家圍好玩嗎

蘇家圍,蘇軾後裔的一個聚落,數百年過去,僅剩那些無言的磚瓦刻畫著世代的興衰變革。還在完整屹立的老房子已經不多,多數已荒廢得任由風雨洗刷,多少曾經的大家官房只剩下房基被野草層層掩蓋,那佈滿青苔的殘垣斷壁的裂縫和幽深的小巷,總是以風的名義傳來歷史的迴音。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蘇家圍位於河源市義合鎮,距市區約26公里。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匯,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翠綠成片,環境優美,有“南中國的畫裡鄉村”的美譽。在這裡,不光可以欣賞到秀美的鄉村風光,還能親身體會中原文化和客家歷史七百多年的文化相融。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蘇家圍的古民居沒有宏大的規模,遺存下來較完整的也極為少數,但在客家地區中類似於蘇圍風格的並不多見,它並不是正統意義上的圍屋,而是在承襲了中原府第式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了客家圍屋的建築元素而成的獨特風格。客家先民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南遷定居,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這裡的民居不是人們常見的圓形圍龍屋,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圍屋。全村18座圍屋幾百間房看似雜亂地拼在一起,但從它的排水系統看,其實是非常講究的。聽村裡的老人說,蘇家圍的排水系統是仿照蘇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在蘇家圍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從屋的暗渠裡排走,絕不積水。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蘇家圍還是蘇東坡家族後裔的聚居地,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雖然他的後代曾移居江西,但為什麼又會發展到廣東河源的蘇家圍呢?相傳,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在1312年從江西廬陵(即江西吉安)乘船沿東江南下赴番禺任教諭,途中夜宿義合。那天晚上,他夢見五位老人指點他上岸觀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蘇,並且告訴他這個地方風水好,所以紫蘇長得那麼高大。蘇天榮醒後,覺得紫蘇與本姓有緣,非要上岸去看,結果看見一棵大榕樹,發現周圍的環境非常優美,於是他懷疑這裡是夢中五位老人指點他定居的地方。後來他升任四川富順知縣,還念念不忘此事,囑咐後人定要落居此地,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東莞茶山鎮)巡檢時,才圓了他的夢。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而這片紫蘇園就寄託了蘇家圍人對先祖的懷念和敬慕。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蘇家圍儲存的18座古民居中,最古老的是永思堂,建於1481年,是為紀念蘇家圍八世祖蘇東山而建,所以又稱為“東山蘇公祠”。在歲月沖刷中已經歷了500多年的風雨,仍然儲存得相當完整,一直是蘇家圍人舉行祭祀、議事的地方。古代的官宅建築式樣和大小規模是有講究的,蘇東山曾任廣西桂林府推官,這座永思堂就是根據他的官職按朱元璋頒佈的官宅府第式建築風格而建。堂屋主體為三幢,它沒有我們常見的正對廳堂的大門,而是在兩邊開有側門。據說,這是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點,因為客家人認為正對廳堂開門不吉利,古人在建築上對陰陽風水的講究從此可見一斑。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河源蘇家圍,蘇軾後裔的嶺南聚居地

歷史上,這裡雖然沒有出現過如同蘇軾一般的文類大家,但也傳承了崇文重教的人文氣韻,歷史上出現過舉人、貢生、秀才有一百多名,蘇圍除了有著名的東山學堂,還有十餘座書房。在歷史上,蘇家圍一度成為文化教育的重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