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威海市環翠區:“非遺+研學” 來這裡感受傳統文化的“絲滑”魅力吧

由 環翠融媒 發表于 旅遊2022-03-17
簡介著眼非遺文化傳承,館長畢旭東將絲綢文化博物館的重點放在研學上面,“文化和藝術都來自於生活,絲綢是中國文化的起源,與眾多的文化知識都息息相關

王玥波書館在什麼地方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日訊

說起絲綢,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南方。殊不知,其實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威海便開始了養蠶歷史,並有“中國柞蠶源山東,山東柞蠶在威海”的說法。傳承絲綢文化,在威海市環翠區就有這樣一家絲綢文化館——威海市裕紅祥絲綢文化博物館。

威海市環翠區:“非遺+研學” 來這裡感受傳統文化的“絲滑”魅力吧

著眼非遺文化傳承,館長畢旭東將絲綢文化博物館的重點放在研學上面,“文化和藝術都來自於生活,絲綢是中國文化的起源,與眾多的文化知識都息息相關。”在畢旭東看來,研學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在社會實踐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探討學習,透過研學讓孩子們真正成為“五育融合”特色教育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全能人才。

威海市環翠區:“非遺+研學” 來這裡感受傳統文化的“絲滑”魅力吧

集教授級高階工程師、高階工藝美術師、“十四五”中國紡織行業科技專家庫專家、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客座教授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畢旭東,說起絲綢文化、工藝如數家珍。對於如何能在研學中做到深入淺出“潤物細無聲”,他頗下了一番工夫。“如漢字與絲綢,在《甲骨文字典》中,與絲綢有關的漢字有300多個,如桑、蠶、絲、帛等。以絞絲為偏旁的漢字,也都與絲綢有關,還有常用的詞語‘組織、機構’等,以及‘衣錦還鄉、錦上添花、一絲不苟、滄海桑田’等等常用的成語,也都與絲綢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而這些字、詞、成語也都源自於生活實踐……”最近,畢旭東的一番旁徵博引,引來參加研學活動的學生們的陣陣掌聲。絲綢與漢字、絲綢與禮儀、絲綢與圖案、絲綢與貨幣、絲綢與四大發明等,都是經過科學規劃後製定的專題課程研學講座。漢代瓦當圖案拓片、絲綢圖案設計、抽絲剝繭、老木絲織機……孩子們能夠親自動手實訓操作,將學到的知識融匯進自己的創意中。

威海市環翠區:“非遺+研學” 來這裡感受傳統文化的“絲滑”魅力吧

“剛剛過去的寒假裡,我們裕紅祥絲綢文化博物館組織研學活動5批次,接待研學學生386人。”畢旭東介紹,“之後我們還將致力於專題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充分利用週末及節假日,合理安排專題課程時間,讓學生們更深入地瞭解絲綢的歷史與文化。”你想深入瞭解咱們威海當地古老的絲綢文化和非遺技藝嗎?請關注威海市裕紅祥絲綢文化博物館的相關活動,邊學、邊看、邊做,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出去、傳承下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