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山西稷山出土崇化寺唐開元石經幢!

由 學車人夢 發表于 旅遊2022-03-08
簡介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石幢文並序》,序文刻:“大唐開元廿四年丙子之歲二月八日畢”,文後落款“佛弟子陪戎校尉薛光庭施文並書”

石經寺開門了嗎

山西稷山出土崇化寺唐開元石經幢

選自《文物》2003年08期,王澤慶(運城市河東博物館研究員)

1992年3月,山西省稷山縣白池村村民取土製磚坯時,在村北0。5公里處崖下發現一大型石刻唐開元佛教經幢。經將出土時散落於四處的幢身、盤蓋、底座等重新組合拼接後,運回運城市河東博物館收藏(圖一)。

山西稷山出土崇化寺唐開元石經幢!

唐開元經幢,青石質,平面八角形,建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石幢文並序》,序文刻:“大唐開元廿四年丙子之歲二月八日畢”,文後落款“佛弟子陪戎校尉薛光庭施文並書”。《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後刻“書經人上騎都尉太原王思欽開元廿二年二月十三日起造至廿三年正月成博士範崇禮楊思脊”題記。

幢身上置八角形盤蓋,盤蓋上高浮雕八個小石獅,二佚六殘。盤蓋周邊浮雕八獸頭,刻流蘇。幢身高100、直徑上44、下49釐米;每面寬上19、下20釐米,有收分。盤蓋高17、直徑90釐米,每邊出簷46釐米。底座高51、直徑92釐米。雕工精細,氣勢博大,表現了盛唐時的藝術風韻。幢身下出棒,插入蓮花座中,幢底須彌座,幢頂不存。

柱身序文行書二面,共16行,每行12-30字,共385字。敘述了建造石經幢之緣起、人員、經過和目的。稱“恭聞大象無象,有象為無象之源;非空是空,非空為是空之始。故六波羅蜜肇載行擅,四無量心,終惟喜舍,爰今清信。佛弟子郭長壽合邑一十七人等……旁求名匠,遠釆磐班,敬造佛頂尊勝石幢一所。以大唐開元廿四年丙子之歲二月八日畢……佛弟子陪戎校尉薛光庭施文並書。”《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文小楷正書六面,共60行,每行8~50字。

序文、經文下陽刻供養人像,共17人,侍立於高13、寬6釐米的長方形框中。供養人依次書刻名諱為:“妻趙男口元、上輕車何漢兒口志;上護軍王鳳仙一心,妻楊男小口口口;上騎都尉王伏生一心;邑人張令恭一心供養;錄事上騎都尉王思欽;邑長上柱國樑小慶;平正品子王什善一心;上柱國郭長壽一心;飛騎敬法善一心供;飛騎尉王口客仙一心;上騎都尉張永熾一心;武騎尉□口口;□□□本子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女張六娘一心;騎都尉辛仁本一心;上柱國聶庭禕一心,妻寧女加葉供養”。第七個長方形框中刻力士跪地,雙手高舉香薰敬獻;其餘長方形框中皆刻男性供養人,長服曳地,腰部束帶,足蹬皂靴,雙手拱養(圖二)。

山西稷山出土崇化寺唐開元石經幢!

清同治四年《稷山縣誌卷七寺觀》:“崇化寺在白池村,唐開元四年(716年)僧國興建。金大定十五年(1188年)僧智月等重修”。從經幢掩埋情況及砸損痕跡考察,系人為破壞後推倒,埋於崖下土中。據此推測,經幢可能系唐武宗滅佛時所毀。

經幢所刻序文、經文,書法精妙,藝術價值很高。經文後半部分因受水土中鹽鹼長期浸蝕,字跡漫洩不清。前半部分儲存較好。因石刻長期掩埋土中,未經風化、捶拓損傷,筆跡清晰,刀口如新,所刻行書保留了書寫縈帶筆鋒,對研究唐人書法、刻經有重要價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