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由 娛樂的向日葵 發表于 旅遊2022-02-01
簡介本傑明與安娜在用超能力對戰,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戰爭”

如何看待拯救表演動物

文章寫到這又是到了跟大家分別的時候,有什麼記得在評論區留給我

娛樂圈真的是隨隨便便拿出點料來,就能夠掀起巨浪來

電影圈一大共識,拍攝有三難:

小孩,動物,水。

隨便沾一樣,電影就有夠費勁的。

畢竟,不是誰都有李安那個水平。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來了個全套難題,還拿了獎

可偏有人頭鐵,一口氣請了四個平均年齡10歲的孩子們來當電影主角。

結果,導演真是撿到了寶。

孩子們貢獻了一場影帝影后級別的驚悚表演。

更意外的是,這個驚悚片因為他們的表演更顯詭異。

觀影中,幾次讓人心頭一顫。

這些孩子們到底是“表演”?還是“真實反應”?

所以,準備好,千萬,別被嚇到——

《無辜者》

2021。9。3挪威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挪威版《怪奇物語》

“挪威版《怪奇物語》。”

“《新變種人》的正確拍法。”

看過《無辜者》的影迷大多都有同樣的共識。

其實,“孩童+超能力”這個題材算不得新,可也著實不好拍。

超英史上最大敗筆,《新變種人》就是最反面的例子。

孩子們的善惡邊界模糊不清,以及無法掌控巨大能量,本可以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但,導演只想著如何用CG特效放大“超能力”,卻忘了模糊邊界的童真善惡才是重中之重。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新變種人》

而這,恰是《無辜者》的成功之處。

它不以“超能力”為噱頭,而是冷冽地記錄了一群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超能力”是他們的玩具,是他們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當他們在玩耍中,模糊的善惡觀一點點清晰起來,伴隨著超能力的能量爆炸,一切變得不一樣了——

伊達

不喜歡新家。

小區裡的小朋友冷漠地排斥她。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家裡,父母一心只照顧自閉症的姐姐

安娜。

沒有陪伴的伊達很孤單。

一次,小男孩

本傑明

叫住了孤零零的伊達,邀請她一起去樹林的樹屋玩耍。

一來一往,兩人便成了朋友。

後來,伊達帶姐姐安娜下樓玩,又結識了小女孩

愛莎。

四個孩子在悄悄試探間,彼此相識,結成了小團體。

不再孤單的伊達,有些喜歡這個新家了。

她覺得自己的這兩個新朋友很特別,就連自己一直不喜歡的姐姐也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因為,他們都有超能力。

愛莎有讀心術,她可以聽到失去語言功能的安娜的心裡話,也可以聽到本傑明的心聲。

本傑明的超能力要更強些。

他不僅可以用意念操縱物體,還能操縱人心。

唯有一點,他聽不到安娜的心聲。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四人將“超能力”視作他們間的小秘密,常常將它當作遊戲玩樂。

直到一次遊戲,打破了四人的友誼。

一天,四人去森林又玩兒起了“讀心術”遊戲。

伊達在安娜耳邊輕聲說話,讓遠在幾百米外的愛莎和本傑明來猜。

伊達開玩笑對著安娜說:“本傑明是大笨蛋”。

愛莎猜了出來。

同時,本傑明也讀到了愛莎的心聲。

他十分生氣,一怒之下利用超能力攻擊了伊達和愛莎。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此時,一直痴痴傻傻的姐姐安娜突然覺醒般護在了愛莎面前。

敵不過安娜的本傑明悻悻而歸。

四人友誼開始出現裂痕。

之後不久,一起起命案發生了……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不寒而慄

從一開始,電影就坦蕩地交代了作惡的主角。

那麼,不靠大殺特殺的血腥和故弄玄虛的懸疑。

《無辜者》靠什麼驚人一身冷汗?

心理驚悚。

電影不疾不徐地一層一層鋪墊,利用氛圍營造出不寒而慄的壓抑感。

觀眾在知道故事發展的情況下,依舊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懼。

其實,整個故事很簡單——

超能力加成下,善與惡的對戰。

電影裡,愛莎與本傑明分別代表著善與惡的兩面。

兩人有相似的背景:

同樣是單親家庭,同樣的移民背景,同樣被當地排擠。

他們早早就看清了世界的規則,感受到現實的殘酷,但兩人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兩條路。

愛莎總能共情處於弱勢情境下的人,所以,是她先牽起了安娜的手,告訴其他人安娜的內心。

其實,她一早就看出了本傑明內心的暴戾。

所以,她搪塞自己猜不透本傑明,目的是為本傑明留有餘地。

她是害怕本傑明的。

所以,在第一次的“讀心術”遊戲時,她躲開了他。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可當她“感知”到本傑明傷人後,在沒有安娜的保護下,她下意識跑去指責本傑明。

這是本性驅使下,對暴力的斥責,以及想要拯救本傑明的善心。

瞬間的反應,讓愛莎忘記了自身的安全。

本傑明的惡已經失控。

電影對於“惡”的呈現從不具像化,甚至放棄過多的渲染。

因為“惡”的恐怖不在於能力的強大。

而是它的不受控,以及無意識。

所以,本傑明所有“惡”是瞬間發生的。

電影裡最震撼的一個情節,

本傑明弒母。

他用超能力玩著爐臺上燒得滾燙的鍋,母親不小心被燙傷,他笑看母親的痛苦,像看一場有趣的滑稽劇。

年度最驚悚:少兒不宜,成人必看

母親訓斥他的無情,他瞬間憤怒,轉而攻擊母親。

當母親暈倒後,他繼續用玩樂的心態折磨母親——

一鍋熱湯澆在母親身上。

[圖片19]

他有過短暫的恐慌,流淚後悔,還用毛巾擦拭母親的傷口,那是他僅存的倫理良知在彌補。

但瞬間,作惡的刺激感佔據上風,他感到了這個過程難以名狀的快樂。

之前積壓的憤怒一點點蠶食他,超能力的強大讓他獲得了權力支配的樂趣。

於是,當母親恍惚間求救時,他一邊冷眼看著,一邊吃著飯,任由母親身體漸漸變涼。

本傑明的“惡”,是失去了同理心的玩樂。

對他而言,貓、人,甚至家人,都可以殺死,傷害。

他用暴力讓所有人必須臣服,不可以說自己壞話,不可以背叛自己……

因為他身上的疤痕早已教會了他,暴力是可以被允許的。

他在學習,報復。

[圖片22]

如果說,愛莎和本傑明是善惡的極端代表,那伊達就是那條模糊的邊界。

所以導演設定了一點:

伊達是四人中唯一一個沒有超能力的。

沒有超能力的她一直用中立視角來看待這場“戰爭”。

某種程度上說,伊達和本傑明是一類人。

他們都有一點點陰暗的壞心思。

伊達討厭姐姐奪走了父母的愛,於是會偷偷掐姐姐,或者將碎玻璃塞進了姐姐鞋子裡。

[圖片25]

眼看著伊達逐漸被本傑明影響。

兩人關係因為一件事發生轉變:本傑明殺貓。

當伊達目睹本傑明一邊殘忍殺貓,一邊享受地玩樂時,她一陣慌張。

她見到了“惡”在最極端下的傷害,生命被蹂躪踐踏。

這個行為喚醒了她的同理心。

她隱隱有些反感本傑明了,想要避開他。

之後,她見證了本傑明的失控。

她開始意識到,自己不能理解本傑明的快樂,但她能共情被害人的痛苦。

她和本傑明不是一類人。

[圖片27]

正是源於對痛苦的理解,伊達學會了善良的柔軟。

《無辜者》完整地呈現了一個孩子的善惡抉擇。

>>>>成人失位

《無辜者》無疑是殘酷的。

甚至,有些令人心理不適。

它直白且不加任何修飾地道出了一點:孩童是沒有道德感的。

[圖片28]

成年人經過文明的教化,賦予“天真”正向的意義。

理所應當地相信孩子們是本性向善的。

但天性,難以捉摸。

所以,我們看《狩獵》、《壞種》時產生深深的懼怕感,不是“惡”太殘忍,是行惡之人太出人意料。

《狩獵》

很多時候,孩子們的行為是一種趨於本能的索取。

善與惡的抉擇是在後天的一步步學習而來的。

這“後天”是環境,也是教育。

電影裡,愛莎比本傑明更容易划向“惡”的深淵。

她不僅單親、被排擠,還患有白癜風。

可她生長的環境裡,母親總是用最大的溫柔給予她安全感,讓自己受到的傷害不加註到孩子的人生裡。

所以,即便環境惡劣,愛莎依舊學到了愛人的能力。

[圖片30]

同樣,伊達本性裡有“惡”的成分。

但家庭的和睦始終攔住了她的暴戾,父母不會因為有病的孩子而放棄去愛,也會在脾氣暴躁後真誠的道歉。

父母的愛看似沒起到絕對性作用,但早已悄悄改變了她。

所以,最後伊達學會了愛莎的勇敢,決定利用自己的“心機”,徹底解決“惡”。

出門前,她擁抱了母親,對姐姐說了抱歉,像一個勇士般做赴戰場前最後的道別。

徹底告別了過去的自己。

那本傑明的世界呢?

髒話,暴力,毫無關心……

從未體會過善意,又談何學習呢?

本傑明的墮落並非是一種必然。

他曾有過流淚、懺悔的瞬間,但這些微弱的“善”從來就沒被人悉心呵護過。

可以發現,整部電影中,大人們都是背景般的存在。

他們“愛與憎”的澆灌是毫無意識的。

這並非是表達成人的漠不關心,而是敘述一種視角:

孩子們的成長永遠在父母不經意的教育下進行著。

大人們從未知曉孩子們的世界經歷了怎樣的波濤洶湧。

就像那些離奇的命案,他們怎麼也想象不到會是一個孩子造成的。

[圖片35]

大人意識不到安娜的超能力

這也讓結尾一幕迸發出來極強的衝擊感。

本傑明與安娜在用超能力對戰,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戰爭”。

而陪伴在側的家人根本沒意識到這場“戰爭”的發生與結束。

[圖片36]

[圖片37]

《無辜者》從不一驚一乍,使用最低階的驚嚇手段。

它是徐徐的逼近,讓一切與平常無異,難以察覺。

某個瞬間,等你回想時,便發現一切詭異之處。

那種倒吸一口涼氣的後知後覺,才是最觸人心的恐懼。

[圖片38]

可以說,《無辜者》是成功的。

無論是娛樂層面,還是人文層面。

它既做到了故事層面不晦澀,同時對孩童心理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探究。

你我都知,能做到這一點的電影,少之又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