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由 寧文山文史局 發表于 旅遊2022-01-06
簡介潘濂這一次驚險無比的“旅途”,卻也在暗中透露出了當時中國十分落後,受人捱打的現狀

大豐門漂流死過多少人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求人幫助的時候,求窮人比求富人容易。——契訶夫

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蘊含著無數的傳奇故事。其中,有一些故事沉寂海底,有一些事蹟則被髮掘出來,

成為口口相傳的傳奇。

在民國政府的腐敗下,當時的中華十分落後。而在距離國土遙遠的大西洋上,

一位名叫潘濂的中國人,創造了人類野外求生的奇蹟。

潘濂這一次驚險無比的“旅途”,卻也在暗中透露出了當時中國十分落後,受

人捱打的現狀。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遭遇劫難

1942年11月23日,來自中國的運輸船貝洛蒙號輪船在海上遇難。船上的五十多名船員幾乎都死於這次海難,

海難發生的原因卻無比微妙。

貝洛蒙號沉沒的原因,竟是因為無意間觸碰到了德國潛艇在水下

安放的兩顆魚雷。

在晌午的陽光下,運輸船上的船員們懶洋洋地斜靠在甲板上,聊天、喝酒、吃點心。沒有人注意到海上將要到來的危險,只有在觀海眺望的潘濂發現了不對勁,慌忙穿上了救生衣,想要逃生。最終,

他在魚雷爆炸的前一秒鐘跳下海去,為自己換來了一線生機。

在遼闊的大西洋上,沒有人過多地關注一個弱國的運輸船沉沒了會怎樣。當時的政府自身難保,

自然無暇再顧及一艘船,五十多條人命的損失。

潘濂上船前只是一個小小的學徒,平淡無奇的人生已經過完了一部分。在出海前,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怎樣離奇的遭遇,

也從來沒有想過活著回來後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得到怎樣的榮譽。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海上堅定地存活

然而,潘濂跳入大海後萬萬沒想到會有更加嚴峻的挑戰在等著他。一眼望不到邊的蔚藍色現在看來是那麼刺眼,潘濂必須要在大海上儘量時間長地存活,一直等到有人來救他。可能給他帶來些許慰藉的,

只有一個破木板和一些貝洛蒙號的殘骸碎片。

老天似乎並不想讓這個幸運的人輕易死去。俗話說:

“置之死地而後生”。

潘濂也找到了一條生的路。在海上,他驚喜地發現了一隻被遺棄的救生艇,

艇上還有著一些淡水、食物、手電筒、布帕等求生的必需品。

潘濂憑藉著自己的航海經驗,迅速地將船中的布帕加油布置,形成一道保護布。又把船上的資源妥善儲存好,已經開始準備在海上

長時間漂流了。

接下來要解決的,是要找到穩定的食物和淡水的來源,

想辦法抵禦海上的風暴。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淡水來源的解決,要拜大西洋的熱帶地區天氣所賜。幾天一場的頻繁降水,使潘濂並不缺水喝。他只需要在下雨時將一些容器器皿放置好,就不必擔心在熱帶地區喝不上水。食物來源,在海上的話,自然就讓人想到了魚。但沒有任何工具地捕魚卻是難上加難,

潘濂想盡辦法也沒有逮到一條小魚,

而他並沒有絕望,而是拼命的動腦想解決辦法。

他在小艇的兩側的吃水線上陸陸續續發現了一些甲殼類的海洋生物和海中昆蟲,這可真是車到山前必有路。潘濂一開始只是食用這些生物,後來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用昆蟲和甲殼類生物當誘餌,

來釣海中的魚吃。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試驗,潘濂終於如願以償地嚐到了鮮美的海魚。

曾有一次,潘濂不幸在海上遇到了

“大幹旱”,

一連幾天都沒有下一滴雨,海洋中的鹹水又不可能拿來維持生命。餓極了的潘濂竟然想辦法

捉到了一隻海鳥,

靠這隻海鳥的血和肉勉強撐過了這次災難。就這樣,

133天的漫長歲月,

潘濂日夜與大海相伴,沉著冷靜地應對來自大海的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受到歧視

儘管海上的生活無比艱辛,但潘濂依舊頑強地存活下來,甚至等到過兩次被救治的機會。第一次,

是德國的商船隊。

當它們出現在潘濂的視線中時,潘濂幾乎要興奮地發狂。他奮力地揮動雙手,成功地吸引了船隊的注意,它們向他靠過來。潘濂趕忙興奮的地請求德國人們能夠帶上他一同迴歸大陸。

可令人絕望的是,

德國人在看清潘濂竟然是一箇中國人時,對他立刻不屑一顧,

忽視了他的乞求和話語,直接起錨,

見死不救,揚長而去。

潘濂只好再度迴歸到了海上漂流的生活。第二次,

是來自美國的飛機。

美國的飛機在橫跨大西洋的時候看到了海上流浪著的潘濂。這次,潘濂終於得到了來自美國的援手。

飛機向潘濂所在的救生艇投下了一個標記,

打算在回國後就立即派遣飛機或救生船前來救援。不巧的是,不久後的一次大風暴,

使潘濂丟失了來自美國的珍貴的標記,

被營救回歸大陸的希望,再次破滅。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回到大地的懷抱

在海上數月如一日,時間過得格外漫長,潘濂試圖習慣這種生活,卻也不曾失去回到祖國,回到大陸的心願。

一百三十三天的“荒海求生”,終於迎來了歡喜的結局。在經過一百三十三天的漫長流浪,潘濂終於被海岸線邊的沿海居民營救,

回到了大地母親的懷抱,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迴歸祖國的潘濂,可謂是苦盡甘來,受盡了讚揚和榮譽。被各國的人民交口稱讚,家喻戶曉。在國際上,潘濂甚至被譽為:

“中國的海上魯濱遜”。後半生享盡了榮華富貴,他在海上求生的事蹟也隨之遠揚海外。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見死不救

潘濂這個名字,也真真正正地刻寫在了人類野外求生的歷史上。與《魯濱遜漂流記》不同的是,這不是小說,而是一個大西洋上漂流者真實的回憶,

是大海上永不腐朽的傳奇。

而潘濂的經歷,讓我們不得不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當時的中國落後而懦弱,一直處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俗話說:

“弱國無外交”。

這或許就是潘濂在海上求救時,傲慢的德國人有力無心,不願幫助他,甚至還有些嫌惡的原因。而如今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

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

“弱國無外交”也早已不再是中國的標籤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