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由 劉育章 發表于 旅遊2022-01-06
簡介今天推出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宜陽漢光武廟光武廟位於宜陽縣三鄉東村,連昌河和洛河之間的漢山之上

淮陽廟院的全名叫什麼

作者按:

歷史文化遺址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

如果要選擇歷史文化遺址能夠代表中國的城市,我首選洛陽,這是一座

古韻悠悠、

底蘊厚重的歷史古城,有5000千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城市史、1500年的建都史。作為黃河文明的搖籃、河洛文化的源頭,古代東方城市的座標,洛陽開啟了第一扇華夏文明之門。

人們常說,

“一部洛陽文化史,半部中華文明史!”

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經意用腳踢起一塊磚頭瓦片,都有可能代表著一段歷史,蘊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難怪司馬光曾由衷地感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保護一條巷、珍視一座城,有一方屋簷安居樂業,有一片“鄉愁”立根立本,這是當代國人的夢想。

作為一個河洛文化的愛好者,本人到洛陽工作後,一直致力於收集、整理和研究河洛文化。現特整理出散落於田間地頭、藏匿於街頭巷尾或鮮為人知的洛陽曆史100個遺址系列,以期為洛陽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助一臂之力。今天推出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宜陽漢光武廟

光武廟位於宜陽縣三鄉東村,連昌河和洛河之間的漢山之上。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光武廟是東漢明帝即位後下詔興建的祭祀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家廟院。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劉秀(公元前6年臘月初六至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蘭考),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25年,劉秀在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劉秀在位33年,建武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62歲,上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該廟是降伏赤眉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標誌性建築,是古代宜陽八景中的“漢剎雲山”。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據《宜陽縣文物志》中記載,光武廟原有山門五間,山門後還有一個照壁,正面磚雕“仙山瓊閣”,背面磚雕“八仙過海”,照壁西邊有鼓樓一座,東邊有鐘樓聳立,照壁後面兩側有各有石望柱一對,還有大殿5間,大殿前有清代碑樓2座,另有東西廊房各8間,還有永樂宮,三官殿等輔助建築。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據《宜陽縣誌》光武廟記記載:宜陽縣治之西九十里,有鎮曰“三鄉”,唐屬福昌,即古宜陽也。治之西北,山高數仞,古柏蒼然,漢光武之廟在焉。建武三年,光武降赤眉於此,明帝即位,遂詔立廟,歷代鹹無紀述。其有碑碣可考者,重修殿庭於周顯德五年,復作寢殿於景德三年而已。我朝至元二年,里人蔡順復增修之,作山門,闢輦道,締構完壯,結甃周密,東西二廡,寢御之所,娛神之庭,后土之祠,撤其朽腐,加以丹黝,煥然一新。迄今十有六年,日修月葺,惟恐廢墜。餘為縣令寓此,乃請為文記之。餘按:樊崇之兵,實起於王莽天鳳五年,地皇三年始以“赤眉”為號,破廉丹誅之,於是漢宗室之兵遂起於舂陵矣。更始元年,崇來降,既而逃歸。二年復西歸長安。光武建武元年春正月,進至弘農,夏六月,進至華陰。秋九月,入長安。冬十二月,殺淮陽王。二年春正月,大掠長安,西入安定北地。秋九月,發掘諸陵,復入長安。鄧禹戰不利,帝遣將軍馮異入關,徵禹還京師,敕曰:“慎無與窮寇爭鋒,赤眉無谷,自當東來。吾以飽待飢,以逸待勞,折棰笞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 冬十二月,三輔大飢,赤眉東出,帝譴侯進屯新安,耿弇屯宜陽。又敕曰:“賊若東走,可引宜陽兵會新安;南走,可引新安兵會宜陽。”馮異與赤眉遇華陰,遂戰,破之。三年,異與禹與赤眉戰,敗績。馮異復與赤眉約期會戰,大敗赤眉於崤底。賊眾東走,帝勒軍宜陽,降之。即今立廟之所也。籲,帝英勇明斷,折棰笞寇之言至是驗矣,豈在窮兵黷武以逞哉?斯民世祀而不忘,固宜。恭惟聖朝海宇寧謐,桴鼓不驚,居者無輸饋之勞,行者無征戰之苦。昔之變亂服色,晝戰夕糒;今其子孫飽食暖衣,耕田鑿井,熙熙皞皞,不知帝力之何有,顧不勝歡。服民得以安其居,則神得以享其祀。餘固因其請,歷敘當時之艱苦,始知今日之太平為可樂也。自今以往,稚耋歌詠舞蹈,非特有以事神,益知感慕盛德於無窮焉。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光武廟規模佈局,五代以前已無從考查,唐代以前,光武廟的規模較小,只有大殿之類的建築。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對大殿進行了重修翻新。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在光武大殿後拓建了寢殿,俗稱永樂宮,形成了前殿後宮的格局。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在《福昌書事言懷一百韻上運判唐通直》一詩說:“路失三鄉驛,崗餘世祖營。”詩人對此自注:“光武降赤眉於宜陽,原廟今存。”元末宜陽縣令劉傑在《光武廟記》一文中亦有記述:“明帝即位,遂詔立廟。”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清乾隆進士吳增福在《重修漢光武廟碑記》記述:“帝親征六軍,降賊於宜陽,即今立廟之處也。”

洛陽100個歷史遺址系列之四十九:宜陽光武廟

2011年3月,當地人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光武廟進行全面的修繕。先後修繕了山門、龍王廟、西廊廡、二王殿、皇姑殿、子陵殿、碑樓等,重建了光武大殿、玉皇大殿(原永樂宮)、後大門、後院廣場,移建了玉陽宮,彩繪了各處殿庭,塑妝了神像,綠化了周邊環境,修築了通往廟宇的青石臺階,歷時2年。古老的廟宇煥然一新,煥發著勃勃生機,現已成為豫西地區重要的名勝古蹟和遊覽勝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