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由 青春劇能撩 發表于 旅遊2021-11-30
簡介當時,正是齊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企圖稱霸的時候,所謂“尊王攘夷”,便是以周天子的旗號打壓蠻夷,而好巧不巧的是,在方面的中原人看來,楚國也屬於蠻夷之列

長葛都什麼地方被封了

戰國七雄都以中原正統而自居,都想逐鹿中原成為一統天下的主人,自然,這些國家基本上也都有自己的底蘊,資歷也必是深厚,只不過,在這些國家中,有一個卻是有些例外的,這個國家就是楚國。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楚國在戰國前期是領土疆域面積最為廣闊的,人口也多,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年代裡,是一把爭霸的好手,而且楚國向來也是不敬周王朝的,在戰國時代,大家都將暗鬥變成了明爭,都一樣的不敬周王朝,自然,楚國的行為也就沒有太多格外出格的地方。

但是,在春秋時代楚國可以算是一個真正的另類,它是第一個自立為王的國家,它的桀驁不馴可見一斑。而且楚國國力本也算強盛,連周都不放在眼裡,敢於問鼎中原,彷彿,中原各國都沒有它的對手一樣。

如此,按理來講,楚國對爭霸中原也是有圖謀的才對,可是,當齊國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稱霸的時候,楚國卻沒什麼動靜,甚至對齊禮讓一番,可以說,齊國爭霸的路上並沒有用兵就解決了楚國這個障礙,這倒是不太符合楚國的個性了。楚

國民風民俗與中原不同,這個國家對於中原人崇尚的禮儀嗤之以鼻,更多的時候,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做事,不怎麼光顧什麼盟友,臉面什麼的,不然,也不會因為對周給予的稱號不滿意而就自立為王了。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按照楚國的一貫作風,哪怕實力上稍微遜色一點,齊國也不該什麼都不做任由齊國稱霸,那麼,楚國到底經歷了什麼呢?又何以讓齊國不戰而霸?本篇文章,我們就來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齊國的憑藉是什麼,楚國的顧慮又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外部環境。當時,正是齊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企圖稱霸的時候,所謂“尊王攘夷”,便是以周天子的旗號打壓蠻夷,而好巧不巧的是,在方面的中原人看來,楚國也屬於蠻夷之列。

什麼是蠻夷?其實,這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不能單純地說,就是指外部的少數民族,或者單純地指周朝敵人,如果一定要說,這大概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於中國而言的。

而這裡也要清楚,在此所說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概念是不一樣的,其指的是中央之國或者中原之國,當時人們的世界觀是“天圓地方”,因此,圓的天扣在正方形的地上,叫普天之下,也叫天下,地為方形,上下左右都是海,東南西北各一個,叫做四海,人則居住在四個海當中的土地上,稱為四海之內,也叫海內。

所謂中國,就是普天之下,四海之內畏懼正方中的國家,其中有各位諸侯,統稱華夏,在華夏之外,人們認為東南西北都有非華夏民族者,他們都被統稱為夷,當然,其也有細分,東面的叫做夷,西面的叫做戎,南部叫做蠻,北部則稱之為狄,所謂尊王攘夷,則包括了這四個部分。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那麼,為什麼要“攘夷”呢?除了是敵對關係之外,還有文明方面的原因,其實,華夏和戎狄的主要的差別在於生活方式上,按照《禮記》的說法,東夷和南蠻不吃熟食,吃飯都是生吞活剝,西戎和北狄則不吃糧食,他們只吃肉類。

同時,在穿著上也大有區別,他們有的披頭散髮,上身上滿是刺青,有的,額頭刺青,光著腳丫、不穿鞋子,有的,不穿絲綢麻布、只穿獸皮,有的則不居住在正常的房子裡而住在洞穴裡,甚至其還記載,吳越之地的許多人不僅如此,有的竟然連衣服也不穿。

而這就是華夏和非華夏的區別,這是文化上的差異,但是以當時的人來看,這則是開化與不開化的區別,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

這,其實是有道理的,人們的發展歷史,說白了,不就是用火,農耕,養蠶繅絲,紡織業等等的發展嗎?也就是人們行為自己精神的發展,因此,用火來燒熟飯菜,透過農耕來創造糧食,透過紡織來織就衣服,所以,茹毛飲血,不吃糧食,不穿衣服,不蓋房子,可不就等同於沒有發展嗎?而沒有發展不就是落後的表現嗎?

至於紋身刺青的,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崇拜動物,多會有刺青來表明這種崇拜,因此,在中原人看來,刺青就還是原始人類的表現,等同於沒有進入文明的標誌,如此,這些行為處處代表著野蠻,而蠻夷就是未開化的野蠻人,在中原文明看來是不成體統的。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因此,野蠻必然需要文明的鎮壓,這是文化上的優越感決定的,所以,中原諸國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面對周邊民族,這就是攘夷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哪怕戎狄沒有什麼僭越的行為,也會因為文化的問題而讓他們與中原產生隔閡!

因此,“攘夷”是勢在必行,不只是針對“對周朝不敬的勢力”,如此,來歷不明的,都在其中之列,恰好,楚人就是來歷不明。

如今,比較正統的說法是楚國人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老師,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也是立下過功勞的,後來,又為周王朝鞠躬盡瘁,之後被分封在荊楚之地。

按理來講,這個出身也是挺高貴的,這個說法其實並不靠得住,如果真的出身不俗,即是文王老師,又對武王伐紂有功,何至於在武王之後又過了好幾代天子才被封,又是被封在荊楚之地這樣的蠻夷之地,稱號也是“楚子”,以公侯伯子男來看,這個爵位也不高,而且楚子的子的含義也不一定就是子爵的含義。

要知道,在《春秋》一書中,蠻夷的酋長或者國君都是一律被稱為子的,由此可見,這個楚子,很有可能就是蠻夷之君的意思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楚國國君對天子分封的稱號極其不滿,甚至不惜直接自立為王了。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如此,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可見,當時的楚國地位很低,且這種對抗由來已久,而這樣一來,中原人的兩大忌諱楚國都犯了。

首先,是本身所處的地域就是蠻夷之地,在中原人看來就未曾開化,是需要文明來鎮壓的。其次,楚國人又對周不敬,更是打出“尊王攘夷”的人的重點關注物件。

所以,楚,必然是“尊王攘夷”的重點打擊物件。如此,楚國也是犯了眾怒,便不能輕舉妄動,更不能直接往槍口上撞,畢竟,在此之前,楚國山高水遠,中原人又各懷鬼胎不敬天子,自然不理會楚國。

但現在,“尊王攘夷”的旗號既然已經打出,就不會再任由楚國胡來,或者說,齊國這個意在稱霸的國家也不會允許楚國如此胡鬧,那麼,就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了。

而當時的齊國是眾望所歸,楚國自然不敢與他直接發生衝突,何況齊國的稱霸本來就是擋不住的,如此,倒不如賣齊國一個面子,也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楚國自己的原因。我們上面說到,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楚國都是蠻夷之人,蠻夷之人如果都能參加爭霸,豈非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楚國參加爭霸卻是板上釘釘,無可否認的事情。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所謂春秋五霸,想來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哪一種都有楚莊王在其中,可見,楚國是春秋霸主並沒有爭議,那麼,楚國的存在必然就會威脅其它國家的安全,比如,當時的鄭莊公就很恐懼。

鄭莊公是誰,那可是長葛之戰的勝利者,是敢於與周直接對抗,並把周天子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的人,可強大如鄭莊公尚且如此畏懼楚國,其他的諸侯,有多麼恐懼必是可想而知。

而楚國自己也不懂避讓,他的發展依舊在蒸蒸日上,當時,不僅控制了漢水流域和長江中游,把周邊的一些小國和蠻族都當作是盤中餐,而控制了這些,中原的肥沃土壤豈能夠沒有覬覦之心?

所以,從申國,鄧國到息國和蔡國,楚國可以說是步步緊逼,把勢力一步一步地擴張到了鄭國的門口,於是,從楚文王到楚成王,楚國人曾經先後五次討伐鄭國,到最後,鄭文公都快扛不住了,如此,中原人人心惶惶的。這時,所有人都急切地需要一個救命稻草,恰好,齊桓公出現了。

實際上,當時的中原各國因為勢力的原因,已經到了不得不依附於其它國家的地步了,既然這樣,依附於是蠻夷的楚國,倒不如依附於中原正統的齊國,這下,齊國可真的是眾望所歸,統一起了中原國家,成為了實際上的權力所有者,做了各國的老大哥。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於是,楚國就成了眾矢之的,他面對的不再是曾經那個分崩離析的中原,而是一個聯合在一起的勢力,如此,真的就是逼到了懸崖邊上。

當然,楚國也曾經試圖反抗過齊國,它指責齊國師出無名,而齊國卻不理會它,說自己的得到了授權,說楚國應該進貢的茅草沒有到位,影響了王室的祭祀,說周昭王南巡到了漢水就沒有再回去,所以,齊國就代替周天子來討伐楚國。

但是,這樣的話卻是沒有任何道理的,首先,所謂的得到授權,是誰給的授權?周天子嗎?那周天子為何不親自下令討伐卻要齊國來代替,天子又不是沒有御駕親征過?可見,不是天子,以管仲的話來說,是召公奭,授權給了誰呢?也不是齊國,不是齊桓公,而是姜太公。

就算果真如此,可他們是什麼時候的人了?西周剛立國時候的人,一個是燕國的開國君主,一個是齊國的開國君主,而現在是什麼時候,是春秋,已經過了一個時代,授權的時間線是不是也拉的太長了?

其次,管仲說,楚國按規則應該給周進貢的茅草沒有到位,這很有可能,畢竟楚國向來都不敬周,但問題在於,春秋的時候,不敬周的多了,齊國按規則應該進貢的東西,都未必到位,又憑什麼去指責楚國呢?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再者,說周昭王沒有回來的事,周昭王是西周的第四位天子,這件事的時間線和所謂的授權一事拉的一樣長,猴年馬月的事了,還拿出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可是,很多時候,話是不能說透的,這些漏洞,大家都心知肚明,討伐楚國的原因也都一清二楚,如此,就代表著,齊國是必然要征服楚國的。於是大戰一觸即發。

但是,這其中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因為齊國很清楚,楚國不是好惹的,他曾經敢自立為王,如今也可能會選擇魚死網破,所以,如果一定要打那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於是,齊桓公率先表明了態度,暗示楚國,只要認齊國是大哥,一切都好說。

楚國也很清楚,齊國目的是稱霸,它擋不住,其實也沒必要擋,曾經周就是天下共主,楚國還不是要稱王,要逐鹿,不過是個順水人情罷了,給了又能如何,所以,兩個國家簽訂了盟約,各自收兵回家去了。

從此,楚國承認對周有義務,也同意不再討伐鄭國,而齊國,“攘夷”的第一步完美收官,方方面面都可以交代,大哥的位子也越來越穩定,霸主之業眼見可成。之後,齊桓公又舉行了葵丘之會,確定了齊國的霸主地位。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當然,齊國想要稱霸,單單搞定了楚國還是不夠的,還有很多國家需要齊國擺平,比如,中原大國晉國,比如西部大國秦國,而葵丘之會,這兩個國家也是沒有參加的,也就是說,齊國的霸主地位的價值有待考量,甚至是大打折扣!

所以,齊國有的其實只不過是半壁江山,他不是整個中原地區的霸主,在成功方面,他有著太多的機緣巧合,當時,周朝王室衰微,對齊國的做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視而不見,晉國又陷入了內亂無暇他顧,秦穆公要征服西戎對其敬而遠之,楚成王因為犯了眾怒也讓了一步,如此,齊桓公才如願以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楚國之所以不死命阻擋齊桓公的稱霸之路,一來,是因為齊國的爭霸本來也沒有太大的價值和意義,楚國該有的一樣沒少,只是給了個人情就避免了一場大戰何樂不為。

二來,是因為楚國本身就被看作蠻夷,不僅多次對周不敬,對其他的諸侯國,也是大加干擾,所以,犯了眾怒,當此之時,需要避中原各國鋒芒來進行下一步謀劃,因此不便直接與齊國交戰。

楚國地大物博,向來不敬中原,為何能讓齊桓公率領齊國不戰而霸!

所以,打出了尊王攘夷旗號的齊桓公,才能夠成為中原的第一位霸主,打開了新時代的大門,當然如上述所言,齊桓公的運氣也是不錯的,其他國家也不曾與他直接爭奪霸主之位,他的稱霸顯得順理成章。

但是,半壁江山的霸主,畢竟不是整個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上必然是有區別的,不爭得來的霸主之位也與爭奪而來的霸主之位不一樣。

所以,齊桓公還算不上春秋時代的主旋律,真正的爭霸則是在其之後的晉楚爭霸,那才是曠世爭奪,與其相比,宋襄公的圖謀,秦穆公的爭霸西戎,都不過是小插曲而已。

當然這也是後話了,無論如何,齊桓公也確實是第一個霸主,是時代的開啟者。

推薦文章

  • 吃雞戰場:帶妹吃雞

    以我的一次帶妹吃雞為例,在第一個地圖中,飛機航線路過軍事基地,跳在軍事基地對面岸邊高地上的小屋旁,那邊有兩處房區,撿到倆把步槍後,立刻轉移至橋邊,不需要管自己的護甲頭盔、揹包這些身外之物,藥和槍與子彈是必需品,趴在箱子與廢棄車輛之間,拖動視...

  • 你是我的榮耀:若是夏晴,她絕對不可能跟於途去參加集體婚禮的!

    好在最後的結果是圓滿的,兩個人終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喬晶晶也有少女心,她也希望自己在結婚的那一天成為最美的公主,也希望跟於途有一個難忘的婚禮,可最後喬晶晶卻選擇了參加於途單位的集體婚禮...

  • 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做好這三步,人人都能“白拿”一筆錢

    總的來說,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尤其對於自媒體的創作者來說,退稅也就意味著2020年度的收益基本都是全額,而且流程也非常簡單,只需要3個步驟,就可以拿到,還沒有申請的朋友要抓緊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