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由 小心故事匯 發表于 旅遊2022-10-24
簡介考慮到嘉峪關和黑山之於北大河流域邊緣的位置,並且500年前河西走廊的防線曾經從敦煌退至嘉峪關,這很容易讓人感覺是不是嘉峪關取代了敦煌地緣政治地位

鹹字是什麼結構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篇> [第56節]

作者:溫駿軒

長篇連載,每週更新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胡馬羌笛—涼州11—居延海與北大河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世人知道酒泉,大抵是因為兩件事:一件是傳說中霍去病逐匈奴至此,將漢武帝賞賜的一罈美酒倒入泉中與將士共飲,遂成“酒泉”之名;二是成就了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霍去病到底有沒有這麼做過不得而知,鮮為人知的事實倒是,酒泉衛星發射場其實是在相鄰的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表面原因是額濟納河下游及其終端湖,並不像石羊河下游和體屠澤那樣歸屬於甘肅,而是歸屬於內蒙古。在更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境內建立發射場,而將保障基地建制於上游的酒泉綠洲,算是一個各取所長的方案。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這個問題如果再深究的話,那就是為什麼河西走廊在這個位置上,沒有能沿河向北控制所有的綠色地帶。對北大河的解讀,將有助於大家理解這一切。北大河又名討賴河,漢時被稱為“呼蠶水”。由於漢時在北大河沖積扇上建制有“祿福縣”充當酒泉郡郡治,並演化為現在的酒泉市,這條河流也曾被稱之為“祿福河”。時下之所以用“北大河”這個通用名,是因為它是從從酒泉之北流淌而過。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與河西走廊的其它河流一樣,成就北大河與酒泉的都是祁連山之水。不過比起山脈的其它部分,酒泉應該會更有資格爭奪“祁連山”這筆地緣遺產。廣義的祁連山脈西接塔里木盆地、東抵黃土高原,狹義的祁連山則指向就是酒泉背後的這部分山體。

黑河與北大河兩河的源頭,一東一西發源於祁連山南麓,然後再經行峽谷北流入河西走廊。區別在於北大河上游及支流,均圍繞著這段祁連山生成。黑河上游則在祁連山東南端發源之後,又向西延伸了300公里集水區,使之能夠形成更大的流量。

與黑河在流出祁連山脈之後,會受到龍首山、合黎山等獨立山體的影響而改變流向一樣,北大河的北上之路也非一路平坦。北出祁連山後,很快它就會受到一座黑色獨立山體的影響向東偏流至酒泉市的北部,然後再東北向於金塔縣境內與黑河合流。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這座長約30公里、寬約20公里的黑色山崗體,在歷史上曾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洞庭山。之所以有過這個名字,有可能是在它的阻擋之下,山前曾經蓄積成湖泊過。只是真要是結合其本身的地貌來看,還是叫“黑山”比較合適(至於是不是黑山老妖的出處,大家可自行考證)。

在中國境內,有很多以“黑山”為名的山體。比如藏於太行山脈中,在三國時期成就過“黑山軍”的黑山。相比之下,河西走廊的這座黑山雖然聲名不顯,但戰略位置卻更為顯赫。至於除了讓北大河改變流向以外,黑山還在地緣政治層面有什麼樣的表現,姑且按下不表。在此之前需要先解決的問題是,為什麼北大河與黑河合流後的額濟納河,大部分成為內蒙古的一部分。

其實從地理屬性來說,無論是石羊河、黑河還是北大河,離開走廊北山及其延伸帶的保護後,就已經進入了荒漠化的阿拉善高原。只是在祁連山水的合力衝擊下,才在沙漠中線性延伸出兩條綠色長廊。石羊河之水造就的民勤綠洲屬於東邊那條;造就西邊那條的,自然就是現在正在展開的額濟納河。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前面說了,額濟納河在蒙古語中也是“黑河”之意。追根溯源的話,這個名字來源於《禹貢》中以“黑水、西河惟雍州”來劃定雍州的範圍,而涼州本質是去除掉關中之地後的雍州(三國時期曾改回雍州之名)。在漢帝國擴張到河西走廊後,黑水之名遂被放置於此,以合雍州之界西為黑水的古老認定。

此外由於“黑水、西河惟雍州”之後還有一句“弱水既西,涇屬渭汭”,這條河西第一大河又有了弱水之名。從政治正確的角度看,弱水其實要比黑水好。畢竟黑水被認定為是中央之國的西界,而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其實是疏勒河。參考涇水的關中地區的身位及位置,位置更為模糊的弱水,更容易幫助漢帝國,向西延伸“自古以來”的權力。

名字只是一個代號,相比這些河流本身的變化,古人基於各種理由所做的混亂命名並不是重點。額濟納河顯然也應該有個終端湖。更準確的說,是有兩個河道相連的終端湖。在漢朝時這兩個湖泊被統稱為“居延澤”,至唐朝則改稱“居延海”。總得來說,由於上游補水較多,居延澤的面積較之同時期的休屠澤要更大。只是這仍然無法讓它避免和古休屠澤一樣,消失於上個世紀的命運。一直到21世紀,已經開始重視環保的中央之國,才透過上游治理恢復了幾十平方公里的水面。

壓倒居延海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北大河下游水庫的修建。這條額濟納河西源在20世紀中葉先後修建的“鴛鴦池水庫”、“解放村水庫”(現合稱為“鴛鴦湖”),在幫助其所在的金塔縣向北延伸大片綠洲的同時,也讓它的下游再也無水與黑河相匯。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也就是說在人力的作用下,北大河終於變成了一條獨立河流。在衛星圖上你會發現由於鴛鴦湖的出現,整個北大河原本以酒泉綠洲(山麓沖積扇形)為主的單核心模式,變成了以這個人工湖為中心,由酒泉綠洲、金塔綠洲組合在一起的沙漏狀雙核心結構。失去了北大河之水後,面積原本就已萎縮不少的居延海,很快就徹底的乾涸。

當然,換個角度看,你也可以認為額濟納河綠洲,因此而部分轉移到了北大河下游。鑑於縱穿沙漠所帶來的高蒸發量,這種此消彼漲的變化興許還讓整個流域的綠洲面積有所增長。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額濟納河的延伸,讓甘肅在河西走廊的轄區,有了第二個向北凸起。體量來看,這兩個凸起大體相當。這條祁連山之水,實際還滋養了相近的內蒙古阿拉善盟。究其根源,是因為額濟納河的流程實在是太長了。從酒泉綠洲和張掖盆地之北算起,這條漢時的弱水在沙漠中穿行了約400公里才到達居延澤,較之石羊河要長出一倍。以至於你會發現居延澤的位置已經抵達的中蒙邊界。

歷史上蒙古草原被分為漠南、漠北兩部分,分割二者的是橫亙其間的大漠戈壁。當下隸屬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完整的繼承了漠南蒙古部分,以及地緣位置上歸屬漠北的呼倫貝爾草原;獲得獨立國家地位的外蒙古地區,則得到了大部分的漠北草原和大漠戈壁。緯度上看,居延海的位置甚至比東套平原還要更偏北。如果遊牧者從漠北入侵河西走廊,居延澤將會是第一站。反過來,如果漢帝國想直搗漠北,居延海同樣能成為跳板。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控制了個戰略要地,漢帝國在居延澤之南(現內蒙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建制了“居延縣”,並以之為依託構築了能夠將東居延海及弱水置於保護中的居延塞長城。之所以沒有將西居延澤置於長城之後,是因為東、西兩個居延澤的水質有所不同。其中在蒙古語中被稱之為“嘎順諾爾”的西居延澤(“苦海”之意)呈現的是鹹水湖特質;蒙古語稱“蘇泊諾爾”(“母鹿湖”之意)的東居延澤則屬於淡水湖。

在大型內陸終端湖中,這種一鹹一淡的配置並不鮮見。畢竟在不能幫助海水變鹹的情況下,內陸河經年累月從上游帶出的礦物質,也總要有個地方沉積。這使得大部分的內陸河終端湖,都呈現出鹹水湖的特質(比如青海湖)。

不過如果地理條件允許,內陸河的終端同樣可能蓄積出淡水湖。這需要河流在最終的歸宿地找到兩個相鄰的湖盆,將礦物質更多沉積在地勢較低湖盆中,而讓連而不合的另一個湖泊實際變成一個活水屬性的中繼湖。除已經消失的居延海以外,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伊犁河的終端湖“巴爾喀什湖”,以及中印爭議地區的“班公湖”身上。

顯然,內陸河要是能夠在終端蓄積出半個淡水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來說要有利的多,而地緣博弈的重點自然也是在淡水湖部分。歷史上,居延澤與額濟納河之側發生過無數歷史事件。其中最為知名的有兩件:一是漢飛將軍李廣的兒子李陵,以五千步卒出居延塞北擊匈奴。最終在阿爾泰山餘脈性質的“浚稽山”為匈奴所圍。且戰且退的李陵領軍殺傷上萬敵軍後,在距居延塞僅百里之處(中蒙邊界之北)終為匈奴所俘;二是上世紀在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駐地東南25公里處,發現的西夏“黑水城遺址”,讓西夏王朝第一次如此真實的呈現在世人面前。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在兩漢的行政區劃中,合黎山以西至兩河交匯處的黑河下游,歸於酒泉郡所轄,以補足北大河綠洲的不足,額濟納河與居延澤則劃歸張掖郡。鑑於後者孤懸於沙漠中數百公里,防禦起來的難度實在太大。西漢並沒有在此進行太多的移民開發工作,而僅僅建制了一個居延縣。整個黑河及北大河綠洲之北,更多是定位為軍事區,以軍隊來進行戰術性防禦。

這種不得已設計的問題在於,一旦中原王朝的對外擴張力不足,缺少屬地化常住居民的突出部將極易被放棄。同樣面臨這樣問題的,還有深入遊牧之地的後套平原。在後來的歷史中,明朝便因此放棄了對這兩個地理單元的控制。

地理上遠離農耕區,是居延澤乃至整個河套平原當下成為自治區的底層原因。當然,孤懸於沙漠之中的額濟納河與居延澤,無法支撐穩定的農耕經濟,並不代表沒有辦法成為中央之國的一部分。農耕文明與遊牧者之間,亦非沒有辦法找到相處模式。至於東漢王朝在控制這些可農可牧的邊緣之地問題上,又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又是否完美。等到進入歷史線後會詳細解讀。接下來,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到北大河畔的黑山身上,去看看這座不起眼的山體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說黑山不起眼是跟祁連山脈相比,但與其左右一系列東西排列的低山中,黑山還是挺顯眼的。在它的東南方向,還有一個體量較小,被稱之為“文殊山”的丘陵,與之一起固定北大河的流向。在黑山的西側,祁連山之水開始向西北方向偏流,並在天山餘脈“馬鬃山”(又稱北山)作用下,向西合匯流而成疏勒河注入塔里木盆地。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在疏勒河以東的祁連山麓,河流整體都是在向北部的蒙古高原流淌。從這個角度說,向西流淌的疏勒河算得上是一個異類。造成這一變化的最大地理因素,是青藏高原輪廓,在黑山附近開始出現了重大改變。

簡單點說,黑山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上。在它的東側,固定青藏高原邊緣的祁連山脈,是西北向東南向延伸;而在黑山以西,青藏高原的邊緣山脈呈現的則是東北-西南北的走勢。身處這們一個轉折點上,又有靠山與祁連山之水滋潤,你很難想象黑山這樣一個分水嶺,在歷史上會被政治家和軍事家們所忽視。

這麼有特點的一個節點,顯然應該有一座關城與之相配。真要選擇構築關城的話,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兩山夾一谷”結構的黑山與文殊山之間是最合適的。這段北大河河谷有一個地理名稱——“石關峽”,僅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它的確如我們推測的那樣,成為過河西道上的重要節點。不過石關峽在兩漢時卻並沒有成為門戶。這倒不是說它不重要,而是因為透過對匈奴人的不斷打擊,當時的中央帝國已經能夠將控制力延伸到蒙古高原和天山南北,包括將長城向這兩個方向延伸。在這種情況下,石關峽的重要性,被更西部的玉門關、陽關等名關所掩蓋。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石關峽終究還是迎來過自己的高光時刻。如果我說出這個節點的另一個標籤——嘉峪關(明嘉靖年間),相信大家馬上就能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了。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自16世紀初,明王朝開始戰略收縮後。作為明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和它所位於的石關峽,在長達200年的時間裡(至清雍正年間),不僅充當著河西走廊的門戶,還成為整個中央之國的西大門。

另一個高光時刻,出現在上世紀中葉。原本的嘉峪關並非是一個行政區,而是酒泉治下的一個軍事堡壘。一如四望峽之於蘭州、旱平川之於靖遠的長期地緣定位一樣。1965年嘉峪關正式設市, 6年後的1971年確定為與酒泉平級的地級市。

與嘉峪關的崛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敦煌在行政上的沒落。如果將兩漢的郡與當下的地級市等同視之,你會發現河西四郡中的:武威、張掖、酒泉三郡,都還在與它們所依託的綠洲一起,延續著自己的地緣政治地位,而依託疏勒河興起的敦煌當下卻只是一個縣級市。考慮到嘉峪關和黑山之於北大河流域邊緣的位置,並且500年前河西走廊的防線曾經從敦煌退至嘉峪關,這很容易讓人感覺是不是嘉峪關取代了敦煌地緣政治地位。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事實並非如此,年經的嘉峪關市最初是從相鄰的酒泉、肅南兩縣劃入少量轄地而成立的,目前則是全國僅有的幾個不設區縣的地級市之一(而且是最早的一個),總面積僅有不到3000平方公里。地處甘肅省最西部的,面積超出嘉峪關十倍有餘敦煌市,卻是屬於酒泉地區。

換句話說,嘉峪關本質只是插入酒泉地區的一個特殊點。考慮到“地區”本身並非憲法認定的正式行政區,設定它的初衷是為了在省、縣兩級行政區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嘉峪關這種體量的地級市出現,並不符合常理。

“天下第一雄關”的美譽並不足以讓嘉峪關突然崛起。真正助力它行政升級的,是中央之國對於工業化的渴望。上世紀50年代,深藏於祁連山中的北大河河谷,經勘探發現了中國西北最早的大型鐵礦——鏡鐵山鐵礦。依託這一資源,隨之了成立酒泉鋼鐵公司,並開始籌備為之提供戰略保障,並能置於更高級別行政區控制下的嘉峪關市。換句話說,與同一時期“銅城”白銀、“鎳都”金昌的出現如出一轍,成就嘉峪關的並不是它的地緣位置和綠洲,而是它的“鋼城”屬性。

詳解河西走廊--酒泉與嘉峪關的地緣結構

如果說嘉峪關的崛起更多是一個意外,此類資源性城市到底能支撐多久,亦要打上個問號的話,那麼敦煌的沒落,則有更多地緣上的必然性了。下一節,我們將走進敦煌,去看看成就了莫高窟的這片土地,與河西走廊的其它兄弟板塊相比,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

-  END  -

推薦文章

  • 婚宮臨桃花,丈夫長相較好,對自己有幫助

    年支己土官星為丈夫星,從日支婚宮午火透幹,午火臨桃花,所以你未來物件的長相不錯,有氣質,個子不高,年齡上會比你大些,多為上班族,能力與條件一般,對你有幫助,至於家暴傾向沒有,只要夫妻相互理解、包容,婚姻到頭是沒問題的...

  • 烏克蘭國安局稱:大橋在美麗地燃燒

    烏克蘭國安局稱:大橋在美麗地燃燒當地時間8日,爆炸案發生不久後,烏克蘭國家安全域性(SBU)在推特上改編前人詩句稱,“大橋在美麗地燃燒”,“克里米亞的夜鶯遇見SBU”...

  • 長樂:創新數字化管理手段 提升社群治理水平

    長樂:創新數字化管理手段 提升社群治理水平據悉,智慧(東湖)社群平臺採用雲計算、5G、物聯網、大資料、工作流引擎等眾多前沿技術建設而成,將社群相關的人、事、物進行數字化,並對相關數字資訊進行收集、加工、分發、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