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東西問|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旅遊2022-10-22
簡介——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中新社記者 陳溯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掉進廁所的東西還能找到嗎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

中新社記者 陳溯

東西問|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3月,異常熱浪襲擊印度和巴基斯坦;6月以來,美國持續高溫使約9000萬人處於高溫警報下;7月,歐洲多國氣溫突破歷史極值,葡萄牙一度出現47℃高溫。在中國,入汛以來,南方多地降雨量打破歷史紀錄,北方熱浪將氣溫推至40攝氏度以上,全國有245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7月曆史極值。受高溫影響,北半球山火、乾旱頻發,多地最大用電負荷刷新歷史紀錄。

2022年的地球怎麼了?為何極端天氣越來越多?人類還能控制氣候變化嗎?中新社“東西問”就此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今年入汛以來,中國南方多地遭遇持續暴雨侵襲,並造成嚴重洪災;近日,北方暴雨也開始增多。與此同時,今年夏季中國大部地區持續高溫,多地最高氣溫破極值。這些極端天氣事件的成因是什麼?近年來,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否呈增多趨勢?

巢清塵:

6月以來中國大部分地區受暖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以晴朗少雲的天氣為主,太陽輻射強,易形成持續高溫天氣。此外,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平均溫度升高,高溫天氣的發生也越來越頻繁,全球變暖將透過改變大氣環流、海洋和地表狀態等間接方式影響全球的高溫天氣。

東西問|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2022年8月8日,江蘇南京,市民防曬出行。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整體而言,今年中國的氣候較為異常。今年華南前汛期較常年偏早16天,持續時間長,累計降水量大,且降水極端性強。華南前汛期開始以來,閩粵桂瓊四省區有多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當月歷史極值紀錄。3月1日到7月31日,珠江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86。4mm。

近年來,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2021年,中國平均高溫日數為12。02天,較常年平均偏多2。95天。今年以來(2022年1月1日到7月31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9。32天,較歷史同期(5。94天)偏多3。38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中新社記者:縱觀全球,今年夏季北半球的極端高溫天氣頻發,歐洲多國、美國西部高溫肆虐,部分地區重新整理紀錄。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的原因是什麼?全球氣候變化呈現什麼特點?全球氣候變暖給全球經濟社會造成哪些影響和危害?

巢清塵:

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大氣環流異常則是6月以來全球多地高溫熱浪頻發的直接原因。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加與氣候變暖的大背景有密切關係。氣候變暖會改變全球的海洋和大氣環流形勢,並透過海洋和大氣、陸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影響局地氣候。氣候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更易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頻率和強度增加,包括陸地和海洋極端高溫、強降水事件、乾旱和火災天氣等,對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嚴重干擾破壞,並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的評估結果,全球約10%的人口受到極端降水增加的影響。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約有40億人每年至少會經歷1個月的嚴重缺水。乾旱、洪水和海洋熱浪導致糧食供應減少和糧食價格上漲,威脅到數百萬人的糧食安全、營養和生計。此外,全球氣候變暖還會導致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等,增加了發生武裝衝突和非自願的人口遷徙的風險。

東西問|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2020年8月,多場山火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土地上燃燒,由22起火災組成的大火至少燃燒了4000公頃土地,迫使22000多人疏散。圖為一名參與滅火的人員用對講機與同伴溝通。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全球氣候增暖也導致了極端事件增加。極端事件帶來的災害損失也不斷增加,過去50年全球平均每天發生一次極端事件,平均每天造成115人死亡,2。02億美元的損失。

中新社記者:近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彼得斯堡氣候對話會議上發出警告,“要麼一同採取行動,要麼一起自殺”。當前全球氣候變化是否已經不可控?

巢清塵:

最新發布的IPCC評估報告確實指出人類活動已使氣候系統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1970年以來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來最暖的50年;1901年到2018年,全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米,上升速度比過去3000年的任何一個世紀都要快;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0ppm,是過去200萬年來最高的;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也在增加,過去50年極端天氣災害數量增加了5倍,損失增加了7倍。有科學家預計,到2100年,一半以上的沿海地區可能會遭遇百年一遇的極端海平面事件。

這些資料都說明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全球氣候系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如果人類不立即採取行動,按照當前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情況,氣候模式計算顯示,到本世紀末,和工業化前相比,全球的升溫幅度將在2。2-3。5℃之間,極端事件的強度、發生機率、持續時間和造成的災害都將顯著增加,可能造成很多不可逆的後果。因此,要“立即”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如果人類加以控制,全球的升溫幅度會小一些。

東西問|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2020年7月,紐約迎來高溫天氣,一名少年在科羅娜公園內玩滑板。中新社記者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挑戰是什麼?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相關方面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巢清塵:

當前,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落實到國家層面的規劃中還存在挑戰,不同國家的發展階段不同、國情不同,面臨氣候變化的威脅也不同,因此全球性的氣候行動、政策、規劃等在落實到不同國家時往往會遇到很大的挑戰。此外,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政策支援,雖然隨著《巴黎協定》、“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等國際協議的達成,在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離實際需求仍相差較大。

減緩和適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策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減緩是透過能源、工業、交通等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較長時間的調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適應則是針對已經發生和預期將要發生的氣候變化,透過對自然系統和人類系統的調整,來減輕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並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某些機遇。

目前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重減緩,輕適應的傾向。中國一貫堅持減緩和適應並重,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針對減緩,中國提出了“雙碳”目標,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最佳化,碳減排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相比2015年下降18。8%,相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下降40%—45%的目標,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規模均居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發電裝置製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針對適應,今年6月,中國印發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成為中國打造適應氣候變化政策行動“全球樣板”的重要檔案。

東西問|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2022年4月,航拍杭州西站屋頂的光伏元件。杭州西站光伏發電專案面積1。5萬平方米,建成後預計年均發電量達231萬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830餘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餘噸。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碳中和目標並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既不能等,也不能急,需要尊重客觀規律,科學謀劃,變壓力為動力,立足當下,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具體問題,紮實推進目標實施。(完)

受訪者簡介:

東西問|巢清塵:極端天氣頻發,地球“高燒”還能控制嗎?

巢清塵,國家氣候中心主任 黨委書記、研究員,理學博士。全球氣候觀測系統(GCOS)研究組聯合主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2020-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環境領域氣候變化子專題副組長。第四次中國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科學卷領銜專家。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長期參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工作。

研究領域為氣候系統分析及相互作用、氣候風險管理以及氣候變化政策,主持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支撐計劃、中國清潔發展基金以及國家和地方發展與改革委、中國氣象局以及國際合作等專案十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合著9部。

推薦文章

  • 網友用紅米K20開瓶蓋,悠著點!

    其實對於千元機來說用塑膠、玻璃作為攝像頭邊緣材料是很正常的,對比高階手機來說它們的售價和成本本身就有很大差別,所以大家對於普通手機升降攝像頭的硬度不能太過於自信,今天開飲料瓶明天開啤酒瓶,畢竟他們是手機,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工具去做,用手機...

  • 前方高能,“孫大聖”出沒!蘋果橘子,在千島湖邊吃喝一頓後揚長而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一凡 通訊員 方俊勇 汪勝 餘青青今天(12月8日)下午,家住杭州淳安的“峰哥”給小時新聞報料,說昨天一隻體型碩大的猴子,在千島湖畔畔吃喝一頓之後,揚長而去...

  • 廚房用品的寶藏雙廚品牌——慕廚和美廚

    廚房用品的寶藏雙廚品牌——慕廚和美廚小叉叉雖然沒有他們拍的那麼漂亮,但是也是很好用的,吃個水果很方便,愛護環境,使用可重複餐具調料罐也不錯,304不鏽鋼的,廚房粘上油汙,如果頑固型的,上鋼絲球刷也沒事,刷完跟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