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古人有癮」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內心從容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旅遊2022-10-19
簡介這個人的名字,叫王守仁

王守仁主張什麼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3日電 題: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內心從容

記者 上官雲 製圖 雷宇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常能聽到有人為這樣那樣的瑣事吐槽:戀人不睦、職場不順……再感嘆一聲:為什麼我這麼倒黴?然而,卻只見抱怨,不見解決問題的行動。

如果是這個生活狀態,不妨來看看明代的這個人:在風華正茂時跌落人生低谷,一切都要從頭再來,但即便被貶到偏遠之地,他也從未放棄“學聖賢”的理想,教化當地百姓。最後憑藉軍功封爵。

他遇到的事比許多人都更糟心,但卻憑藉內心的強大與從容,樂觀對待磨難,在困境中不斷逆襲。這個人的名字,叫王守仁。

但凡牛人,多半都有一段曲折的人生故事,王守仁也不例外。

「古人有癮」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內心從容

他出身挺好,自己也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名家典籍爛熟於心,兵法、射箭無一不通。

全家人都希望王守仁能早日高中狀元。上課時,老師也說,讀書登第才是人生第一等事。但他明顯還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讀書學聖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大儒張載說過的話,也成為少年王守仁終生不渝的志向。

可是,怎麼才能成為聖賢呢?宋儒有“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說法,接下來,王守仁打算親自實踐一下。

為了“窮竹之理”,他開始“格”竹子,一“格”就是七天七夜,什麼道理都沒發現,自己卻病倒了。

在旁人眼中,這像是一次年輕人的“行為藝術”,或者只是一個笑談。但對王守仁來說,卻意味著對理想始終如一的追求。雖未得償所願,但卻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了更新的思考。

不過,沒等他格物“格”明白,一場職場災難襲來了。

王守仁20多歲時考中進士,成功獲取官職。但後來因為仗義執言,觸怒了宦官劉瑾,被杖責四十後,貶至貴州龍場當一名小小的驛丞。他的父親也受到牽連,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這還不算完,劉瑾恨王守仁恨得牙根直癢,派出殺手,打算在路上殺掉他。王守仁一琢磨,將一首絕命詩和衣服放在江邊,偽造成跳水自盡的現場,把殺手忽悠走了。

明代的貴州尚且十分荒涼。但王守仁到這兒以後,安之若素,找個山洞住下來,再簡單搭一所房子,每天自得其樂。

人生大起大落後,他對生死看得更淡,卻仍未忘記當初的理想,一邊自己打水、種菜,一邊教化當地百姓。

對智者來說,磨難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王守仁做了一口棺材,沒事就呆在裡面苦思冥想。終於有一天,他想通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也在孜孜不倦地講學,有很多學生慕名而來。

「古人有癮」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內心從容

什麼是知行合一?曾有人簡單做出過概括,就是人的主觀認識與實踐行為要高度統一。或者說,明白了道理卻不去踐行,就不算真正明白。

王守仁主張,所有的思想、認識都要在實際事務上得到運用和磨鍊。這也是“知行合一”的體現。

他不是書呆子,而且很有軍事才能,頗有經略四方之志。年紀不大時,就跑到居庸關、山海關等地遊歷了一個月,十分關心國家大事。

兵部尚書王瓊一直挺賞識王守仁。在他的推薦下,王守仁被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等地。

據說在上任途中,他就碰見有人搶劫船隻,眼看大家要完,王守仁叫旁邊的商船都掛上他的官旗,大張聲勢,盜匪嚇得半死,以為官兵來了,全都跑沒影了。

就這樣,他把心理戰運用得爐火純青,很快掃平為禍已久的盜賊之患。後來還因為打仗喜歡出其不意、計謀多端,得了一個“狡詐專兵”評價。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訊息傳到京城,王瓊在經歷了短暫的慌亂之後,很快鎮定下來:因為有王守仁在那裡。

不過,彼時王守仁的手中無兵可用。但他不慌不忙,一邊發出檄文征討叛軍,自籌人馬糧草,等待其他勤王之師前來會合;同時使出反間計,把寧王的軍隊拖在南昌,爭取時間。

朱宸濠等了十幾天,終於發覺上當了,於是帶領主力出擊,一路拿下九江、南康,進而直逼安慶。

此時,王守仁這邊的兵馬也基本到齊。眾人都準備先去解救安慶之圍,但他力排眾議,決定先攻打南昌。

「古人有癮」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內心從容

道理很簡單:我們計程車兵剛剛集結,氣勢正旺,必能攻破守備空虛的南昌。朱宸濠目光短淺,肯定會率軍回救。我們以逸待勞,勝利在望。

果然如王守仁所料。最終,幾番較量後,雙方主力展開決戰,朱宸濠大敗,寧王之亂就此平定。不教條、不拘泥,準確分析形勢,靈活排兵佈陣,這就是知行合一。

其實,在後世,王守仁除了因其學說、成就知名外,也常被視作富有生活智慧的典範。

他確實曾多次面對羞辱甚至危險,但一樣淡定從容。在貴州時,生活環境太差,隨從紛紛病倒,他卻能苦中作樂,最終安然無恙,這其中也有豁達心態的功勞。

所謂“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平定寧王之亂後,有人來搶功,不斷挑起事端想激怒王守仁,沒奏效。居然又想出一個餿主意,認為他只是個瘦弱文人,便提議在靶場當眾射箭,想要讓他出醜。

「古人有癮」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內心從容

王守仁推辭不過,只得挽弓搭箭,三箭均正中靶心。挑事兒的人尷尬不已,他卻神色如常。

一個人氣量有多大,往往在於自身能力、視野的高度,更在於心納百川的寬度和廣度。內心坦蕩澄澈,如此才能每臨大事,寵辱不驚。這在今天處理問題時,仍然適用。

由於身體不好,又常年奔波,王守仁不到60歲就去世了,臨終時說了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這大概,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註解。(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