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量盡別人長與短”,高僧小詩有深意

由 沙沙小觀園 發表于 旅遊2022-10-17
簡介歷史上有太多用自己的心尺去量他人,去用自己的認知的剪刀裁剪評論他人的例子,而石屋禪師學識淵博又比喻巧妙,禪意啟示清楚

清明上河圖多少座橋

石屋禪師是元代高僧,他作為曹洞宗一代宗師,在中國禪學歷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僧中之仙”。石屋禪師一生創作許多禪意深濃的詩歌,他的禪詩往往小中見大,驚歎天下。

“手攜刀尺走諸方,

線去針來日日忙;

量盡別人長與短,

自家長短几時量?”

元代。石屋禪師《裁縫詩》

高僧石屋清珙的禪意小詩《裁縫詩》,是一首借裁縫之事隱喻世事的好詩。小詩看似通俗易懂,卻是小事見禪意,許多人想不到更做不好,醒世道理寓意深刻,可以直戳塵世之人的內心。

“量盡別人長與短”,高僧小詩有深意

“手攜刀尺走諸方”,石屋禪師寫禪詩。

“手攜刀尺走諸方,

線去針來日日忙。”

禪師也知凡塵中的生活之事,裁縫自古就有,他們手持剪刀和尺子為別人做衣服的衣服。剪刀是用來裁剪麻布和綾羅綢緞的做衣服用的工具,而尺子是用來量體做衣用的工具。做衣服需要針和線把裁好的麻布或者綾羅綢緞縫製成衣服。剪刀和量尺還有針線,都是裁縫必備的做衣服的工具。裁縫需走街串巷去為他人上門做衣裳;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中的那些官宦富貴大戶人家,都需要去登門服務,為他們量體裁衣。裁縫靠會做衣服的手藝,換取錢財來養家餬口謀生活,正是“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

“量盡別人長與短”,高僧小詩有深意

“線去針來日日忙”,石屋禪師寫禪詩。

歷史上有太多用自己的心尺去量他人,去用自己的認知的剪刀裁剪評論他人的例子,而石屋禪師學識淵博又比喻巧妙,禪意啟示清楚。

東晉有個入仕為小參軍官員的郝隆,總是對不為朝廷重用不滿發牢騷,甚至評判他人。有一次在朝廷聚會上,權臣桓溫手持一種叫遠志的中藥草問謝安,郝隆搶著諷刺評論剛剛為朝廷重用,東山再起為司馬的名士謝安:這很容易解釋,在山裡時就叫遠志,出了山就是小草。郝隆憑藉牙尖嘴利讓謝安當場無言以對,他一時爭得上風。

而謝安是東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名士,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使晉室得以存續。謝安歷史上留下大名聲和東山再起的成語典故。而郝隆一生只為東晉權臣桓溫的普通幕僚,他碌碌無為少人知曉。

“量盡別人長與短”,高僧小詩有深意

量盡別人長與短。

“量盡別人長與短,

自家長短几時量?”

石屋禪師修行大境界,他的禪詩結尾處的“自家長短几時量”,與儒家的“自省吾身,常思己過,善修其身”,有相近之意。儒、釋、道三家本來就是可以相互借鑑交流,各有千秋。

古代有許多學有成就的人,總是對自己的知識和見識自己用心尺經常量,多有不滿足之意。

當年孔子已成儒教大家,但是仍知不足,三次登門去拜訪請教老子學問和見識,來充實自己的字說。

而宋代的蘇東坡早年為求取功名的儒家弟子,後又虛心汲取釋、道兩家之長處。他一生雖然坎坷多難,但是終於成為中國古代儒家、釋家、道教三通的,又是中國古代最好的大詞作家、大文學家、大書法家、大畫家。

“量盡別人長與短”,高僧小詩有深意

自家長短几時量?

而有更多的人,他們只善於用自己的心尺去量他人,而不善於用心尺自己量自己。量他人時道理千條,言語鏗鏘,而自己做事才疏學淺,碌碌無為而不求自省反思。石屋禪師見多識廣,言簡意賅,禪意化繁為簡,借喻巧妙又清晰明確引人深思,“自家長短几時量?”

“量盡別人長與短”,高僧小詩有深意

量盡別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几時量?

沙沙小觀園,謝謝完整閱讀文章後,留言評論和點讚的友人。

2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