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的早300多年,來自山東史前遺址

由 諸史 發表于 旅遊2022-10-12
簡介不管龜甲契刻的習俗從何而來,史家遺址的甲骨文表明,早在夏朝後期,距今大約3700餘年時,中國已經出現了甲骨文,背後折射的是當時應該已有“成熟文字”

黃河大鐵牛是不是8個

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是一種奇特的文字,古人將文字刻寫在龜甲或骨頭上,主要出土於安陽殷墟,記載的是盤庚遷殷之後的卜辭,距今大約3200多年以內。正因如此,很多中外學者認為中華文明史只有3300餘年。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隨著考古的深入,越來越多上古遺蹟被發現,甲骨文的歷史也在不斷被向前推,如今考古已經發現中國最早的甲骨文,距今已超3500年,背後折射的是當時已經出現了成熟文字。

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的早300多年,來自山東史前遺址

談及甲骨文,任何時候都很難繞過距今8000餘年的賈湖刻符,它可能是中國文字的始祖。

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中,考古發現龜甲等器物上契刻著一些符號,至少有17個,它們被稱之為“賈湖刻符”。

賈湖刻符中的某些符號,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文字載體與甲骨文一樣,筆畫、筆順、結構與甲骨文字也極為相似,因此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不過,還是有很多中外學者認為賈湖刻符不是文字,只是一種符號。

總之,賈湖刻符是不是文字,如今爭議較大沒有公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賈湖刻符與殷墟甲骨文雖然相隔5000餘年,但兩者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聯絡。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賈湖遺址不遠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年—8000年,該遺址也發現了甲骨契刻符號,引起學術界關注,但其是不是文字也存在爭議。

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的早300多年,來自山東史前遺址

2012年,在東距鄭州商城約14公里、北距大師姑城址約7公里處,考古專家挖掘出了“東趙遺址”,橫跨龍山時代與東周。

該遺址非常特別,裡面一共有小中大三座城址,“疊套”在一座古城裡:小城為龍山時代晚期到新砦期,中城為二里頭時期,大城年代為東周戰國時期,其中最為特別的是中城。

東趙遺址緊鄰鄭州商城遺址,後者始建於距今3500年前後,比東趙遺址要晚400餘年,但中城的內部存在商代大型建築基址等遺存,因此東趙遺址是商族修建的古城,他們早在夏朝時期就已

擴張

到了鄭州一帶,已經逼近夏朝核心區域——河洛一帶。

更為驚人的是,在中城遺址內發現卜骨祭祀坑,坑內出土20餘塊密集擺放的卜骨,卜骨系牛肩胛骨,灼痕明顯,性質應為祭祀坑,年代為二里頭二期,可能是商代殷墟卜甲集中埋藏放置習俗(制度)的雛形。不過,官方公告中沒有提及卜骨上是否刻有文字,因此卜骨上應該沒有文字。

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的早300多年,來自山東史前遺址

緊鄰東趙遺址的是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代早期都城,疑似商王仲丁之都,該遺址出土了一些甲骨文。

1950年,在河南鄭州市管城區,考古專家發現“鄭州商朝遺址”。後來歷次考古發現,該遺址佔地面積高達25平方千米,是先周時期僅次於殷墟的龐大都城遺址,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稀世文物,其中就包括一些陶文與骨文。

鄭州商城的文字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寫在陶器上的文字,共有20多個字;一種是刻在

牛肋骨上的刻辭,類似甲骨文,只有兩片。其中,一片刻辭上刻有“又乇土羊,乙丑貞,及孚,七月”11個字(見下圖),由於殷墟甲骨文中有“又亳土”記載,因此學者判斷“乇”是“亳”的早期寫法。由於辨讀了“乇”字,於是就破解了重大歷史謎團,原來鄭州商城就是商初都城。

更為重要的是,鄭州商城甲骨文比殷墟的早了300餘年,且當時肯定已有成熟文字,否則無法寫出“又乇土羊,乙丑貞,及孚,七月”11個字。

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的早300多年,來自山東史前遺址

比鄭州商朝更早的甲骨文,卻不是源自商族遺址,而是來自東夷人的遺址。

1995年,山東淄博桓臺縣田莊鎮史家村建窯燒磚,需從村西南一處突兀高埠取土,由此發現了“史家遺址”。在隨後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絕對年代為公元前1900—前1600年)、晚商時期的城牆、環壕以及嶽石文化木構架祭祀器物坑等重要遺蹟。

其中,在嶽石文化後期的“井”字型木架祭祀坑中,考古發現兩片殘缺的刻有五個文字的甲骨文(其中一枚見下圖),拒絕超過3500餘年,比殷墟甲骨文早了300多年,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甲骨文。如今,這兩枚看似殘缺且不起眼的卜骨,已經成為桓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的早300多年,來自山東史前遺址

令人疑惑的是,史家遺址屬於東夷文明,而甲骨文是商族的產物,那麼史家遺址中為何會出現甲骨文?以史家遺址的情況來看,大機率是商文化擴散到了該地區,帶去了甲骨文的習俗;但也可能是反過來,東夷在龜甲刻字的習俗傳給了商族,上述東趙遺址的卜骨沒有文字,反映出距今3900年時商族還沒有甲骨契刻的習俗。

不管龜甲契刻的習俗從何而來,史家遺址的甲骨文表明,早在夏朝後期,距今大約3700餘年時,中國已經出現了甲骨文,背後折射的是當時應該已有“成熟文字”。

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的早300多年,來自山東史前遺址

總而言之,早在距今9000年左右時,上古先民開始在龜甲上契刻符號,最遲到距今3500年時開始契刻文字,由此誕生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甲骨文。當然,隨著考古的深入,相信還會發現更早的甲骨文。

值得深思的是,由於需要與鬼神溝通,才會在龜甲上契刻文字,所以才會出現甲骨文,而甲骨文典字字形表明,商人日常文書是寫在竹簡上的,那麼竹簡文書與甲骨文誰先出現?如果竹簡文書更早出現,而甲骨文已是一種成熟文字——至少已有3500年曆史,那就意味著中國文字的成熟時間,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早,史書上記載夏代有典籍《連山易》可能就並非虛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