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歷史不胡說——黥布列傳

由 奔跑的歲月2011 發表于 旅遊2022-10-11
簡介劉邦是直接“畫好一張大餅”送上,項羽卻是毫無表示,只是派使者去責怪黥布,還想哪天兄弟間見個面,把話說開

為什麼叫徐霞客

歷史不胡說——黥布列傳

黥布,年少時碰到一個算命先生,告訴他

“等判刑後就會成為國王”。他信了,往後的日子思想上肯定一直在激勵著自己,不是激勵自己去違法,是成為國王。當年紀大些,因為別人“犯法”自己受牽連,他不自覺的就想起了算命先生的預測,認為時機到了。當然,在別人看來,他的這個想法有點異想天開。驪山服刑期間,善於交際的他,手底下聚集了一大批“迷弟”,一天他趁機會帶小兄弟們逃走落草了。陳勝吳廣起義後,借這個機會他也造反了,領兵投靠了項梁。在跟項梁作戰的時候,立了不少功勞,被楚懷王封為當陽君,這個時候項梁也僅被封為武信君,從職務上相近,可以看出英布的戰鬥力。項梁死後,英布成為項羽手下,一起參加了鉅鹿之戰,打敗章邯,後來坑殺了20萬秦軍,再後來,被項羽指定實施謀殺“義帝”的計劃。應該說黥布戰功卓著,是項羽的心腹。但這種心腹卻不鐵。還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凡是有利益衝突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總會有隔閡。具體黥布與項羽之間有什麼“芥蒂”,史記未記錄,我們也無從知曉。總之,這個“芥蒂”給了劉邦離間的機會。

歷史不胡說——黥布列傳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劉邦對待彭越的坐山觀虎鬥,與項羽對待黥布的坐山觀虎鬥手段不一,效果不同。劉邦是直接

“畫好一張大餅”送上,項羽

卻是

毫無表示,只是派使者去責怪黥布,還想哪天兄弟間見個面,把話說開。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怎麼會給項羽機會呢?劉邦的使者隨何直接就上門遊說了。經過充分考慮,隨何已經斷定黥布的底線是不明面叛楚,不投靠漢王。隨何做的是把黥布已經背叛了楚王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再權衡例比,二選一自然就會投靠漢王。遊說詞很有意思,黥布你跟項羽什麼關係?黥布心想這還用說嗎?他是我的帶頭大哥。隨何接著開始了

“攻擊”,既然是大哥,項羽到齊國去平亂,你就派四千人幫助嗎?劉邦來騷擾彭城,項羽在齊國回不來,你不出兵去對付劉邦嗎?怎麼還是按兵不動呢?這個道理隨何能夠想到,項羽手下謀士也能想到,等項羽回來後肯定會“秋後算賬”的,黥布需要好好掂量掂量。劉邦現在弱,大家都公認,但是劉邦做好防守準備,項羽恐怕也拿他毫無辦法,就算項羽答應了,天下的諸侯能夠心甘情願的聽項羽的話嗎?那時候人人自危的諸侯肯定會奮起反抗項羽。於是,黥布想“明白”了,於是私下跟隨何達成了私密協議。當然,隨何還需要一劑“猛藥”讓協議公佈天下。趁著項羽派使者來讓黥布出兵,隨何直接出現“明牌”了,把項羽使者嚇跑後,再激一下黥布,一不做二不休,把項羽使者追上殺了。

歷史不胡說——黥布列傳

投靠劉邦後,黥布去跟新大哥見面,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想當年自己跟項羽可是

“親兄弟”,“勾肩搭背”的,吃了啞巴虧的自己後悔的要死。回到營地後,一看福利待遇跟漢王一個標準,馬上釋懷了。我在想,面見黥布時劉邦的態度是真正的態度,劉邦對很多人傲慢無禮。這也是魏豹背叛劉邦,張傲手下大臣預謀刺殺劉邦的原因。給點福利待遇,這些事都是手底下謀士安排人做的。至於後來,劉邦跟黥布見面後如何後面沒再描述,總之,肯定是帶著假面具的。

得知黥布背叛的項羽,氣急敗壞的把黥布的家人都殺了。對這種

“殺雞儆猴”的做法,效果是因人而異的。對於黥布來說,投降已經是既定事實,家人被殺,只能是更加堅定投靠劉邦的決心。不殺黥布家人,至少還能給黥布留一個“歸來”的藉口。對其他人來說,會產生一定的震懾作用,但效果不大。預謀投降,肯定會提前把家人偷偷運走的。在這件事上,霸王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似乎展露無遺。與劉邦市井闖蕩多年的圓滑相比,項羽的失敗似乎已經是註定的。

項羽烏江自刎,天下初定。在儒生地位作用上,針對劉邦所說的毫無用處,隨何有一段自辯。如果沒有黥布的倒戈,劉邦的勝利似乎不知在何年何月。一人二十騎,作用勝過步卒五萬,騎兵五千。被說服的劉邦,封隨何作為護軍中尉。隨何,這個時候更是辯士,而不是儒家。辯士在軍事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孫子兵法

“上兵伐謀”,依靠的不就是這些辯士嗎?

狡兔死走狗烹。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先後被殺,給了黥布一個

“造反”的理由,偷偷準備,隨時迎接挑戰。不久後,導火索來了,跟很多人一樣,內部堡壘被攻破。黥布手底下有一個寵妃,有一個叫賁赫的人想透過她去聯絡上黥布,給了這個寵妃很多好處。拿人錢財,就要辦事。寵妃就主動向黥布介紹起賁赫的才能,沒想到黥布一陣醋意襲來,認為兩人有不軌的事情。於是派人去抓賁赫,賁赫一不做二不休跑到長安報告皇帝黥布謀反的事。這個時候蕭何還比較理性一點,建議劉邦派個使者去看看。黥布做賊心虛,認為造反的事情已經被賁赫告發,正好劉邦也派使者來查驗。於是就把賁赫家人殺死,舉兵謀反。人心最難測,平時誠心對待下屬,也不能保證下屬一直跟自己一條心,尤其是當涉及利益的時候。

作為平定天下過程中立下大功的黥布,真正起兵謀反時,劉邦心裡還有顧忌,於是召集百官議論評判的事。但沒人提出建設性意見,只是一味的建議攻擊。這時滕公登場,介紹門客,原來楚國的令尹薛公。其實薛公一開始的言詞似乎普通人一開始都能想到。幾個有功勞的大臣,都先後被殺,換誰都要留一手。滕公卻稱奇,推薦給了劉邦,這個時候薛公展現了

“真正的力量”,這段答覆可謂精彩。黥布造反後行動的三種可能性,根據後果分為上中下三計。上計,黥布主動出擊劉邦群眾基礎弱的吳、楚、齊、魯,聯絡趙、燕,函谷關以東漢朝將會失去。在吞併天下過程中,這幾個地方對劉邦有“敵視”,忠誠度近零,一句謠言可能就會烽煙四起。李清照當年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也是一種真實的寫照。中計,出擊吳、楚,佔韓、魏,保留了吳、楚大本營。下計,攻擊吳、上蔡,然後兵回長沙,不具備發展的基礎。在剿滅戰中一點點被消耗完畢。而且作為驪山守卒,格局不夠,為自身利益著想,不會考慮長遠。格局決定必敗的命運。

黥布造反事件發展走向如薛公所料,最終兵敗被殺。人的格局真的很重要,格局低,視野就小,可能會得到蠅頭小利,最後失去的卻可能是整片森林。搞笑的是賁赫,接近黥布的寵妃,最初想依靠黥布實現人生逆襲,到最後殊途同歸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