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楊士奇:6歲祭祖,歷經5代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麼無奈告老還鄉?

由 瀾風說 發表于 旅遊2022-10-06
簡介永樂十四年,朱棣回京時聽聞漢王最近做了不少不好的事情,便問楊士奇漢王最近有沒有犯錯,楊士奇避開此事不提,只是間接的提醒明成祖,漢王不肯就藩

現在明十三陵需要預約嗎

楊士奇,一代名臣,官至禮部侍郎,又兼兵部尚書,,在內閣40餘年,首輔二十一年左右。

一天,明成祖傳召楊士奇,不等其行過禮,便遞給他一張紙,楊士奇拿過後,看清這是一張禮單,成祖問:“朕看過徐奇的禮單了,上面有很多大臣的名字,怎麼沒看見你的呢?”

楊士奇平靜地回答道:“啟稟陛下,臣受命赴廣東時,大家都送給了徐奇詩作,讓徐奇感覺自己出人頭地,所以才想到會贈一點禮物。因為當時臣身體抱恙,未曾作詩文,故此次沒有收到饋贈,不然的話,也會有臣的名字。”

楊士奇:6歲祭祖,歷經5代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麼無奈告老還鄉?

楊士奇的回答讓明成祖有點不知所措,便問他:“那這些朝臣,朕應該怎麼處理呢?”楊提出楚莊王絕纓盡歡,成祖一笑,命人將禮單當著他的面燒了。

其實在楊士奇一歲的時候他的的父親便去世了,母親為了生活,帶著他改嫁到,他便跟著繼父姓羅。

在楊士奇六歲時與羅家人祭祖的過程中他才知道原本的姓氏,便偷偷地用泥人做了楊家祖先,進行祭祀。繼父得知此事後也沒有怪罪與他,反而幫助他恢復了原本的姓氏。

如此過了九年,繼父被害後,楊士奇便帶著母親獨自生活,為了餬口,楊士奇開始輾轉於各個地方講學。後來在王叔英的推薦下,楊士奇開始步入仕途。

楊士奇:6歲祭祖,歷經5代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麼無奈告老還鄉?

不久,朱棣稱帝,楊士奇被選入內閣,此時楊士奇也算是遇到了屬於他的伯樂,從小便經歷苦難的他也抓住了機會,開始大放異彩。

永樂六年,明成祖北上,命太子監國,楊士奇等人在旁輔佐。楊士奇在瞭解太子喜好詩文後,加以勸導,引導太子多學習詔令,以便更好地治國。

先前朱棣起兵時,漢王朱高煦戰功顯赫,朱棣向他許諾,成功以後便把太子之位給他。然而在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並未立他。漢王便聯合趙王離間太子,這讓朱棣頗為心寒。

永樂九年,楊士奇誇讚太子治國有方,虛心聽諫。朱棣大悅。永樂十一年,遇日食。

楊士奇以宋仁宗之事勸成祖罷免朝賀。次年,漢王又因太子的一處錯誤多次彈劾楊士奇,朱棣無奈將其下獄。期間,楊士奇從未怪罪過太子一句。

楊士奇:6歲祭祖,歷經5代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麼無奈告老還鄉?

永樂十四年,朱棣回京時聽聞漢王最近做了不少不好的事情,便問楊士奇漢王最近有沒有犯錯,楊士奇避開此事不提,只是間接的提醒明成祖,漢王不肯就藩。成祖不語,後將漢王安置至樂安。

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後對楊士奇更加重用,將其遷為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並未因皇帝的重用而加以奉承,反而多次為仁宗提出諫言,明仁宗也一一採納。

在藩司手令今朝這件事情上,明仁宗兩次當眾駁回楊士奇,只為他能夠不被朝臣孤立中傷楊士奇,知道後異常感激。

皇帝都愛聽奉承之語,即使像明仁宗這樣明白之人也會聽信讒言。好在每次楊士奇等人都會極力勸阻,後知的仁宗對楊士奇道:“多虧了你們的次次進言,不然我不知做了多少錯事”遂命楊士奇兼任兵部尚書,同食內閣,翰林院,兵部三份俸祿。楊士奇則辭去兵部尚書。

楊士奇:6歲祭祖,歷經5代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麼無奈告老還鄉?

當有大臣上書稱讚明仁宗治國有道,國泰民安時,群臣一片奉承,只有楊士奇直言說百姓的貧苦和罹難,提醒仁宗所做還有不足之處。這讓明仁宗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和自滿。

不久,明仁宗病逝,明宣宗繼位,漢王朱高煦起兵謀反,明宣宗親自前去平叛,戶部侍郎說漢王,趙王一定都串通好了,請明宣宗逮捕趙王朱高燧。卻遭到了楊士奇的極力反對,他言明事情的利弊,以及趙王的身份,希望宣宗能夠明白。

回京後,楊士奇與明宣宗決定將奏摺拿給趙王,讓他自己決定。趙王看到後痛哭,隨即上書感謝,獻出護衛部隊。自此,明宣宗與趙王關係日益親近

宣德五年,楊士奇已老,上朝和論奏也力不從心,明宣宗微服私訪,並稱“今而後知卿之愛朕也。”而後,明宣宗勵精圖治,楊士奇等人也盡心輔佐,海內號為治平。

明宣宗駕崩後,明英宗繼位,此時他年僅九歲,朝政都由張太皇太后負責,期間政治清明,並沒有出現什麼大錯。

楊士奇:6歲祭祖,歷經5代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麼無奈告老還鄉?

後明英宗執政,多寵於宦官王振,可見他的野心遠遠不止於此,逐漸向朝政上伸手,並且誘導明英宗對各個朝臣加罪。

正統七年,張太皇太后去世,王振的勢力愈來愈大,一時間,朝中人人自危,楊士奇也無法制止。

楊士奇的人生也步入了晚年,要說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教導好自己的兒子,沒有給予兒子正確的指引。

在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數十條人命已經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裡。楊士奇的聲望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五代朝臣也就此退出了政治舞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