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從古為縣治,到宿州八景之一的徐園芳樹述說歷史文化名村——新豐

由 文華宿州 發表于 旅遊2022-10-03
簡介特別是在明代古籍中的正史,如明代官編的《明實錄》,清朝官編的《明史》中,及明朝三部《宿州志》中,包括明洪武四年立的徐王陵墓碑碑文中,新豐,均用新舊的“新”字,再往前,一千多年前封“新豐縣”時用的亦是新舊的“新”字

永新徐園屬於什麼鎮

武正彪

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新豐村,是一個古老而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村。她古為新豐縣、新豐集、新豐鋪、新豐裡。在關於明朝歷史的十大基本史料中特別是《明實錄》、《明史》等重要古籍中,在明、清二朝現存的六部《宿州志》中都有關於新豐的記載。至今,在新豐一帶民間還有諸多關於新豐歷史故事的傳說。

新豐村位於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東北方向4公里。現有12000餘畝耕地,5871口人,轄新豐、前場、中場、後場、萬莊、銅樓、前鄉、河南莊等8個自然村。古有官道於村旁南北經過。古道遺址,至今新豐人還稱為“小官道”。近代津浦鐵路沿新豐的豐山腳下穿行,現今206國道貫穿村中;村南、村北皆有東西縣道緊鄰,可謂地處交通要道,古來交通便捷。西、北二面環山,東、南皆為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呵泉河、龍泉河等大型河流臨村流過。它的下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常泛舟湖上的郫湖中心 (今為康湖、鴨湖、路湖、田湖等地)。新豐的豐山為當地山脈的最高峰,地方誌中均記載:“豐山因新豐而得名”。新豐與豐山之名相得益彰。現存最早的明朝弘治(1499年)《宿州志》在記載宿州形勝時這樣描述:“豐山之峰張錦屏而聳其後,澮河之水拖素練而繞其前,右接徐豫之境,左攬江淮之奇,郊原衍曠,陸路平夷,誠四達之通衢,二京之要路也。”東晉的《藹賢閔祠》雲:“滔滔睢水連洙泗,寂寂豐山賁草來。”都指的是新豐之豐山。

新豐不僅地處交通要道,更是有山、有水的風水秀地。

新豐是歷史文化名村。之所以有名,是因歷史上曾做過縣治。早在南北朝時(公元420-589年),北朝的東魏武定六年(公元548年)在這裡設為新豐縣,直到隋朝開皇三年(即公元583 )年縣廢,歷時35年。一千多年過去,新豐縣城的遺蹟已被歲月淹沒。但在新豐人的代代傳說中,還有關於剡城遺址的傳說,今新豐村的東三里許有一溝,今人稱“荒溝”,溝東邊平川數百畝,略凹其它,這是當地人稱為古剡城遺址的地方,附近“十道瓏子地”,原名鼓樓門,傳說為剡城之西門,不遠南水泥橋處為城南門,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挖出很多磚瓦石塊,青灰色扁平體青瓦,上有花紋,為拱橋形。此城遺址始於何時,終於幾代,目前尚無考稽。是當年的新豐縣城?亦或是當年的淄丘城遺址?有待考證。有資料記載:淄丘初城並不在今新豐下游不遠的支河集,而在新豐附近,可能因為支河集當年是郫湖中心地帶的原因吧。

從古為縣治,到宿州八景之一的徐園芳樹述說歷史文化名村——新豐

新豐人傑地靈。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唯一正宮皇后馬秀英就出生在這裡。史稱 “一代賢后”,諡號為“孝慈皇后”。《明實錄》、《明會典》、《明史》等明史的基本古籍中,明、清《宿州志》中都有明確記載。因為研究明史必先研究開國皇帝朱元璋,研究朱元璋就離不開馬皇后,新豐在國內外史學界也有了很大的名氣。

新豐出了一位正宮皇后,出了一位千古傳頌的“孝慈皇后,”令人稱羨不已,但也並非偶然,為何?與新豐這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家庭是分不開的。特殊的地方——地方之鐘靈毓秀。特殊的家庭——家庭影響之潛移默化。馬皇后父親馬二公,祖上世為官宦人家。在宋朝為太保馬默之後。馬默為山東成武縣人,曾為登州、徐州知府,為官正直清廉,頗得百姓擁戴。當蘇軾知登州時,父老迎於路曰:“公為政愛民,得如馬使君乎?”可見馬默的為官。宋元亂世,馬默後裔隨之南下,而落腳古道上的這個交通便捷、有山有水的地方—新豐集。繁衍下來。到了元代後期,馬家之後的馬二公即馬皇后的父親,是一個愛打抱不平的鄉里長者,多朝《宿州志》記載的徐王陵墓的碑文中寫道:“馬二公少壯時臂力過人,沉毅寡言笑,重然諾,而性剛強,見有為不義者,視之若仇讎,然或少忤其意,輒肆毆擊,雖至死無所謂,憚鄉人莫敢犯。馬二公少壯時因打抱不平而犯法,為恐逮於法”,在秀英少年時(綜合多種資料,特別是新發現的清代新豐《武氏支譜》資料,綜合推算約12歲左右。)就舉家外遷 。在定遠露宿街頭,當地豪傑郭子興見馬公“俠氣”,便收留了他們一家。及至元末,天下大亂,各地豪傑並起,郭子興要馬二公回去招納兵士。臨行,馬二公面臨禍福不測的前程,把秀英託付給了他的好友郭子興撫養。馬二公與妻鄭媼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後得知在他鄉已亡。

少年馬秀英開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在郭子興的撫養下逐漸成人,她面貌不凡,“精女紅,好書史” 。郭子興的隊伍裡有個新來的小班長朱重八(九夫長),為人幹練,有智有勇,深得郭子興的青睞,為留住朱重八這個人才,郭子興與妻張氏商議,遂將馬秀英許配給朱重八,朱重八成了郭子興的乘龍快婿,改名為朱元璋。21歲的馬秀英和25歲的朱元璋結為伉儷,父母都早已雙亡的這對新人,相依為命,夫唱婦隨,默契配合,志存高遠,歷盡艱辛。經過十七年的水深火熱的奮鬥,元璋從和尚、叫花子到元帥,克群雄,敗元治,得天下,建大明王朝,當了皇帝;秀英從流浪街頭到寄人籬下,到跟隨元帥,相依為命,恪盡婦道,既是妻、母,又是志同道合,益友良臣,封皇后,攝六宮事,以特殊身份輔佐朱皇帝。

洪武二年,朱皇帝封正宮皇后馬秀英之父馬二公為“徐王,”皇后母鄭媼為“徐王夫人。”洪武四年,在新豐村的豐山腳下制建徐王陵園,皇后自南京城,親臨新豐徐王陵園奉安神主。此後常有京官欽差大臣到新豐徐王陵園祭祀巡禮。古老的豐山從此熱鬧。徐王陵園內垣週一裡,外垣九里十三步,內外皆有紅牆相圍,其規模在當時大於一般的州府城池。徐王陵園內設徐王陵墓、徐王廟、祠堂,神道、牛、馬等石像生,祭祀用的牲牢,各種祭典設施。還有華表。每年七祭,其春秋二祭為州官主之,其餘節序小祭則有園內奉祀、祀丞為之。其奉祀、祀丞領四品官服、官印。洪武初年為祠祭所,二十五年升為祠祭署。在明代二百多年間,官道上南來北往的官員,特別是豐、沛、蕭、碭之官道經徐王陵園,均需下馬祭拜。據中國明史有關專家研究,徐王陵園其範圍應東至今新豐村的東部,西至龜山頭的西邊。徐王陵園經過有明一代長達幾乎是276年的制建與管護,其山林森森,官宅巍巍,車馬不斷,人們往來不息,這片景緻無論從形勢上的獨特,還是規模上的宏大,在本州都是獨一無二的。明人有詩云:“蔚蔚佳木秀,陰陰覆重岡。高陵起數仞,冠劍久必藏。神靈毓厚壤,至和昭百祥。沙麓表奇瑞,仙蒲吐芬芳。允符坤珎秀,儲祉久彌昌。追惟本源德,胙土宜大邦。寢祠既宏麓,像設何輝煌。祇承告工祝,秩祀固有常。詩人詠勿替,慶澤垂無疆。”徐王陵墓成為明、清二朝有名的“宿州八景”之一,稱為;“徐園芳樹”,或曰寢園芳樹。列為“宿州八景”之一,實在是自然的事。

從古為縣治,到宿州八景之一的徐園芳樹述說歷史文化名村——新豐

對徐王陵園,人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那裡的一塊巨大石碑,據夾溝集一帶的老年人記憶說:“徐王陵墓碑在夾溝集北太廟就能看到,沒見過比它更大的碑(夾溝集北太廟位於夾溝集北門口,寺院有一顆千年古柏,今人記憶猶新。)。”夾溝集距離豐山多遠呢,大約八華里之距。可見其石碑之大。該碑文在多朝《宿州志》均有記載,只是詳略各有不同。這塊碑記載著元、明、朝代的更迭過程,記載著徐王馬二公的生平,也從側面揭示了馬皇后少年生長的家庭環境,是研究馬皇后故里重要且可多得的歷史資料。馬皇后就是處在這樣一個環境裡磨鍊成長的。

新豐村還有什麼歷史的遺蹟嗎?有的。新豐村內“馬家汪”、“馬家樓”遺址,新豐人都還說得清,這就是當年馬二公的住所,(馬家汪位於改道前的206國道邊,現新豐 汽車站東幾米遠。 新豐古街 全是青石板鋪就 。 還有上馬石下馬石、古磚殘瓦都依稀可見,徐王陵墓碑座的碎塊還在,碑石為幾十年前所毀,石塊若干還在沉睡。就連打麥用的石磙也雕刻著精美的花紋,新豐村東一米多深處古宅的發掘,證明那裡曾經住著殷實人家,城耶?村耶?未敢妄論。這些都無不彰顯著新豐往日的不凡。

說到新豐,不能不提到“皇殿湖”。洪武年間,朱皇帝大封其兒子為各地藩王,馬皇后生的第四子朱棣封為燕王,即當時的燕京地區(今北京)之王。洪武十三年,年輕的朱棣領兵去燕京就藩,自南京京城北上,道經新豐,便在新豐的豐山腳下安營紮寨住了下來,這個屯兵的地方,600多年來,當地人們一直稱為“皇殿湖”。至今人們還口傳著諸多“朱棣屯兵皇殿湖”的故事。特別是今天有關朱棣草料場的傳說,新豐一帶民間認為新豐村的前場、中場、後場村才是真正的朱棣屯兵“皇殿湖”時的草料場。他們認為:如果放著皇殿湖邊上的豐山、龜山、十里呵泉山不用,而到十多里外,又翻山越嶺的草場村去尋草料場,那是不可能的事,認為燕王朱棣——後來的永樂皇帝絕不會是這麼笨的。

從古為縣治,到宿州八景之一的徐園芳樹述說歷史文化名村——新豐

從古為縣治,到宿州八景之一的徐園芳樹述說歷史文化名村——新豐

說到新豐,有必要介紹“新豐”的寫法的演變。新豐,今人多用辛苦、辛辣的“辛”字。但明代及以前用的是新舊的“新”字。特別是在明代古籍中的正史,如明代官編的《明實錄》,清朝官編的《明史》中,及明朝三部《宿州志》中,包括明洪武四年立的徐王陵墓碑碑文中,新豐,均用新舊的“新”字,再往前,一千多年前封“新豐縣”時用的亦是新舊的“新”字。為何今人改用辛辣、辛苦的“辛”字?當然,清代是有宿州志偶用辛辣的“辛”字,但若干年前早有人予以鑑別指出其錯。

從古為縣治,到宿州八景之一的徐園芳樹述說歷史文化名村——新豐

從古為縣治,到宿州八景之一的徐園芳樹述說歷史文化名村——新豐

千年新豐,從新豐縣到新豐集、新豐鋪、新豐裡、新豐鄉、新豐村,隨時代而變遷,蘊含著新豐村歷史的滄桑,彰顯著新豐村的鐘靈毓秀。這裡有著說不完的歷史故事。

昨日的輝煌已被歷史塵封,徜徉在新豐古道,我們似乎看到當年新豐縣的樓瓦雪霜,似乎聽到千年古道上的驅轂振纓,明時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共鳴。這個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地方,是宿州的驕傲,也是埇橋區孝賢文化的經典。今日的新豐正乘著時代的列車,砥礪前行。美麗鄉村的建設正向她招手,新建的宿州至徐州的旅遊觀光大道(S404符離大道)臨村而過,更增添新豐加快發展的優勢。明代文化,乃歷史文化之重典。孝賢文化,乃中華文化之根本。“馬皇后”從村姑到少小離家,到跟著朱元璋叱吒風雲,到開國皇帝的唯一正宮,一代孝慈皇后,把這一獨特的、富有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歷史故事講好,非新豐莫屬。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挖掘開發,文旅結合,新豐不遠的省級五柳風景區品位提升的瓶頸也將迎刃而解。

留住古道上的鄉愁,留住鍾靈毓秀的鄉音。伴隨著時代波瀾壯闊的潮流,必將再創輝煌,迎來嶄新的新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