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邢臺消失的那些古蹟

由 燕趙古冀 發表于 旅遊2022-09-23
簡介20世紀90年代初,張紹先的第13世嫡孫張振英對皇恩四世牌坊作了詳盡的描述,他說:皇恩四世牌坊始建於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共用155354個人工及大量的畜力、物力,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歷時5年零295天才大功告成

娘子關景區需要預約嗎

邢臺東八縣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威縣好城牆,鉅鹿好牌坊,廣宗好大堂!

邢臺消失的那些古蹟

威縣城牆

威縣城牆歷代都有修繕擴建以堅固高大著稱!威縣古城在冀南久負盛名。

古城池按太極八卦之形築為方形。城周匝6裡64步,城牆高1丈3尺,厚9尺。明成化後地方官相繼對城池進行土建,至弘治十二年(1499),知縣劉鎰進行了增修。正德九年(1514),知縣崔節奉兵備副使劉文寵檄修,城牆高3丈2尺,厚下闊3丈,上闊1丈5尺。建城樓、角樓、甕城各4座,料敵臺24所,每臺上蓋腰鋪3間,垛口1411個,威縣古城始具規模。至明嘉靖四年(1525),知縣錢術又增修外郭,高1丈,厚1丈5尺有奇。挖深護城河,繞栽樹木,城池更加牢固。二十六年(1547),知縣胡容修城浚池,併為四門題額,東曰“迎和”、西曰“迎成”、南曰“迎薰”、北曰“迎恩”,後改為東“迎和”、西“嶽秀”、南“向志”、北“迎恩”。隆慶三年(1569),知縣焦冕將垛口用磚修補,垛口增至1662個。萬曆二十一年(1593),知縣史學遷改門額為“東襟滄海”、“西控邯山”、“南達天雄”、“北拱宸居”。迎和、迎成、迎薰、迎恩為四門外之橋名。清順治、康熙、咸豐、同治年間各有修葺。宣統三年(1911),西牆、北牆坍塌,知縣居賢補修。民國九年(1920),知縣蔡濟襄因防匪亂,修補垛口,又於城四角各修更鋪 1間。

邢臺消失的那些古蹟

廣宗官暑正堂

廣宗大堂,為磚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相傳秦始皇曾在此停靈,因此其身價較高,在1404年復建時為明朝永樂皇帝御批,並採用“九檁八打椽”的框架結構,獨特於其他大堂“八檁七打椽”的結構。廣宗大堂頂脊兩端的吞脊獸蚩吻也表明了大堂的身價之高,因為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宮和皇帝巡幸過的地方才允許鑲嵌蚩吻,和故宮太和殿是一個級別!

邢臺消失的那些古蹟

鉅鹿皇恩四世牌坊

鉅鹿“皇恩四世”牌坊是鉅鹿縣38座牌坊中規模最大、工藝最高的一座。

它座落在老十字街口向西50米處,是為明通政司通政使、清加工部左侍郎張紹先及其父張爾德、祖父張汶和其長子張儉修建。張紹先生活在明末清初,他參加了明萬曆丙辰(公元1616年)科考,中進士,任通政使(管政令)。清開國後,加工部侍朗(管工程修建),贈都察御史(管司法檢察)。因政績卓著欽賜建“皇恩四世”牌坊一座,“金井”一處,以流芳百世。所以叫“皇恩四世”。

20世紀90年代初,張紹先的第13世嫡孫張振英對皇恩四世牌坊作了詳盡的描述,他說:皇恩四世牌坊始建於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共用155354個人工及大量的畜力、物力,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歷時5年零295天才大功告成。牌坊由建到毀達302年之久,其主體結構完好無損,1966年大地震,城內房屋倒塌無數,但牌坊沒有掉一塊石頭。牌坊為青石結構,三門四柱五樓式,寬12米,高12。7米,用石231塊,共合108。8立方,重達294。2噸,價值連城,其形象十分雄偉壯觀,結構之獨特,圖案之優美,雕琢之精細,實為舉國罕見。

推薦文章

  • 真正偉大的成功,背後都是苦難,熬過去就是輝煌

    最後,馬雲做了簡單總結,王堅不是騙子,能計算出阿里雲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王堅...

  • 首次釋出!210個航空城市排行

    首次釋出!210個航空城市排行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2015年以來,中國民航大學“航空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全面梳理過去50年裡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國內外、行業內外同行的實踐成果,根據民航局、國家統計局、交通運輸部和地方政府建國以來的公開資料,採用機器學習等大資料...

  • 湛江交通海陸空齊頭並進:展開“空鐵之翼” 釋放發展潛力

    湛江交通海陸空齊頭並進:展開“空鐵之翼” 釋放發展潛力作為粵西交通聯運樞紐,湛江吳川機場定位為國內幹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由4C級越級按4E級標準建設,具備起降波音777、747、787,空客330、350等寬體飛機、直航歐美的能力,同時,配有自助行李託運、自助值機等裝置,實現“無紙化”登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