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百花爭豔一枝香——記單縣省級非遺專案花鼓丁香代表性傳承人劉克銀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2-09-16
簡介近日,在單縣文化館儲存的《湖西曲韻·單縣民間曲藝》音像專輯資料中,筆者發現了曲藝代表性傳承人劉克銀表演的花鼓丁香的影片,頓時被其頗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所吸引

百花不在香自留玩吧

百花爭豔一枝香——記單縣省級非遺專案花鼓丁香代表性傳承人劉克銀

百花爭豔一枝香——記單縣省級非遺專案花鼓丁香代表性傳承人劉克銀

百花爭豔一枝香——記單縣省級非遺專案花鼓丁香代表性傳承人劉克銀

近日,在單縣文化館儲存的《湖西曲韻·單縣民間曲藝》音像專輯資料中,筆者發現了曲藝代表性傳承人劉克銀表演的花鼓丁香的影片,頓時被其頗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所吸引。

據記載,清朝末年,山東西南部流行一種載歌載舞的民間小戲曲,名曰花鼓,其中藝人表演的《張郎休妻》節目深受百姓歡迎,成為這種曲藝種類的代表作品。因為劇中人物張郎的妻子叫丁香,《張郎休妻》又名《休丁香》,當地即稱這種花鼓戲為花鼓丁香。日前,單縣的花鼓丁香入選省級非遺專案名錄,劉蘭芝(已故)和劉克銀、萬紫玲等是這一曲藝的傳承代表人物。

現年60歲的劉克銀家住單縣李新莊鎮劉老家村,1977年開始學習花鼓丁香表演藝術。他師從於單成冉,師爺叫李恩波,祖師爺綽號“二艮瓜”,三者曾是聞名魯西南一帶的花鼓丁香演繹名家。智慧勤奮的劉克銀跟隨師傅學習了三個月,16歲即可獨當一面,足跡踏遍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區。“聽老師說,單縣的花鼓丁香由安徽省碭山縣傳入,我是單縣‘流派’的第四代傳人。”劉克銀說,早時的花鼓丁香為“打地攤”的演唱藝術形式,少則三五人,多則七八人組成,樂師演員兼顧,一人承擔數個角色;每班有大小鑼各一面及一面鼓、一對手鈸、一個梆子,銅鑼和梆子一人兼打,多在集市、村頭、廟會演唱。“花鼓丁香邊舞邊唱,姿態神氣,音韻流暢,場面熱鬧,土語方言,通俗易懂,風趣活潑,便於街頭巷尾劃地為場,農村群眾喜聞樂見。”劉克銀說,在舊社會,花鼓丁香被蔑視為“傷風敗俗”“淫詞濫調”,老一代花鼓丁香傳承人被歧視為“下三流”,地位低微,生存窘迫。

史料記載,較為早期的花鼓丁香演出,沒有絃樂伴奏,節目多為民間故事,表現男女愛情、孝贍敬老的主題居多。單縣一帶的花鼓丁香演出,通常男角穿大衫、戴禮帽,扎腰挎鼓;女角穿裙帶、扎繡球,拿綵綢或白手帕,後腦勺戴假辮子,腳尖縛墊子(也叫踩蹺或彩鞋),立起足尖跑場。演唱時,女角扶著男角肩膀,一邊打鼓一邊唱。男角叫“鼓架子”,有時扮小生或掛髯,與旦角對唱、輪唱。劉克銀介紹說,《高文舉趕考》《王林休妻》《蜜蜂記》《藍橋會》等是他們保留的花鼓丁香的最經典曲目。

2010年,劉克銀與單衍昌、李愛榮、萬紫玲、陳桂英等重新組合花鼓丁香演出新班子,配合黨和政府的主旋律宣傳主題,創作演出了《村美人更美》《二愣子脫貧》《“小蒼蠅”滅亡記》等二十多個新曲目,巡迴城鄉演出,受到群眾歡迎。“這些年,我們一邊參與演出一邊培訓年輕學員,一定要把花鼓丁香藝術發揚好、傳承好,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奇葩在祖國的大花園裡永放異彩!”劉克銀說。(劉厚珉)

【來源:菏澤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