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傳統婚慶旺季將至,橋頭手藝人編織“喜籃”忙

由 嶺南24小時 發表于 旅遊2022-09-13
簡介記者在橋頭老街一家傳統婚慶用品店裡看到,店裡的“喜籃”擺得滿滿當當,店主鄧佰穩也正在忙著趕製訂單

怎樣製作藁城燈籠

【來源:東莞市農業農村局_三農快遞】

傳統婚慶旺季將至,橋頭手藝人編織“喜籃”忙

時下正是農曆八月的婚姻旺季,一些傳統婚慶用品也開始熱銷起來,如喜籃、子孫桶、紅尺、紅傘、梳妝鏡……這類婚慶用品在鬧市和商場已難覓蹤影,但在橋頭老街仍有一些店鋪在銷售。近日,這些傳統手藝人正忙於趕製婚慶用品“喜籃”。

在傳統婚慶習俗中,“喜籃”是具有濃厚本土特色的必需手工藝品。記者在橋頭老街一家傳統婚慶用品店裡看到,店裡的“喜籃”擺得滿滿當當,店主鄧佰穩也正在忙著趕製訂單。

穩叔是橋頭唯一做竹編工藝的本地人,也是橋頭涼帽製作技藝非遺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他13歲跟隨父親鄧萬隱學習竹編手工技藝,並一直堅持經營竹編生意數十年,把橋頭的竹編文化傳承至今。

現在這間店鋪主要經營涼帽、喜籃、禾碌燈、米鬥和木屐等傳統手工製品,在東莞、惠州一帶廣受市民歡迎。穩叔告訴記者,每年臨近農曆八月,他都會接到不少“喜籃”訂單,今年也一樣。除了橋頭本地居民外,常平、大朗、大嶺山甚至周邊城市的客商也會趕來提貨,近段時間他可謂忙得不可開交,都在忙於編織“喜籃”。

據穩叔介紹,“喜籃”又稱“鬥谷籃”,按照東莞的傳統習俗,一般是結婚時新人父母為子女購買,籃上織有大紅“喜”字,寓意喜氣洋洋、福祿雙喜。“喜籃”主要用於裝毛巾、鞋、梳頭箱等嫁妝到夫家,以及在“返面”當天再次到孃家用“喜籃”裝好紅壽桃、紅蘋果等到夫家。另外,橋頭鎮東江村和惠州市潼湖鎮永平村的民眾還會在年初置辦“喜籃”點燈。

據記者瞭解,其實“喜籃”的製作過程十分繁複,編織時間長,要經過破竹、去毛皮、編織、上色、上油、風乾等多道工序,至少用時兩天才能編織好一個“喜籃”。此外,“喜籃”的用料也十分講究,是用黃竹編織而成的,在選材上,以三年黃竹﹙稱中年竹﹚最為理想。

儘管手工編織“喜籃”費時又費力,但穩叔一直堅持做下去。穩叔覺得這是對手藝的一種傳承,也是一種情懷。為了讓“喜籃”編織這門手藝繼續更好地傳承下去,他打算把它傳給子孫後代,讓其薪火相傳。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