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曲贛江:走近南溪(一)

由 光慈文學 發表于 旅遊2022-09-11
簡介眼前的南溪,樓房林立,車站整潔,街面整潔,學校、餐館、賓館、店輔一應俱全,這樣一座小而緊湊的現代城市,突兀出現在山窪裡,讓人頗為訝異,卻又在情理之中

金寨南溪倒梅山的車幾點

曲贛江:走近南溪(一)

曲贛江:走近南溪(一)

曲贛江:走近南溪(一)

▲馬頭山上看南溪

曲贛江:走近南溪(一)

曲贛江:走近南溪(一)

▲南溪小河 河水流入史河

說及史河,不得不說上游的梅山水庫,梅山水庫大壩是新中國之初,為治理淮河,由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壩高88。24米,全長443。5米。山谷之間,巨大的落差,愈發顯現大壩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宛若飛龍橫跨在高峽平湖之中。

梅山水庫的興建,進而形成了人工湖,大多時光,湖水碧徹,微波盪漾,滋養庫區兩側的植被生長,風景秀麗。近年,隨著民用無人機的推廣,航拍興起,得以俯瞰梅山湖的綺麗如畫風景,跳脫了一時一地一景的拘泥,千山萬壑撲面而來。於是,春之嬌俏、夏之繁蕪、秋之驚豔、冬雪之凝重,如畫卷漫展,威武了綿延起伏的山巒。久居在外的金寨人,喜將梅山湖冠以“故鄉的湖”,聊慰鄉梓之情。

我向往那個地方。

八月的末,背上行囊,幾件夏秋換洗衣物、一個充電器、幾盒捲菸,隨即將身影掩沒於大別山崇山峻嶺之間,梅山湖之上。一直說進山,總是將腳步止於梅山,不曾涉足南溪、斑竹園、白雀園等從文字中諳熟於心的紅色土地。只想轉轉,一次行程一個地兒。

由梅山至南溪的道路,平坦、寬闊、整潔,煥然一新。喜歡沉浸在道路一側的鄉村土地、鬱叢林木包裏的莊戶人家,煙一片,雲一片地掠過眼前,氤氳於天馬行空的腦海。遺憾的是,由於缺乏山區生活的經歷,無法準確表達衝、畈的區別,千篇一律稱之為山谷之中。

若為旅遊,去金寨乘動車是個失誤,沒有穿行在川貴崇嶺間的視覺衝擊,反而不似乘公交車,在山間左一道彎右一道彎的恍惚時光。駛入高處時,八月末的大別山,莽山疊翠,聳立的山頂為叢林覆蓋,少幾分銳勢添幾分柔美,放眼眺望,一道道山巒如層瀾峰湧,籍借山嶺巍峨之勢,頓生洶湧澎湃之感。

放眼山嶺,壓彎腰的板栗,臨秋而紅的柿果,雲一片海一片的竹林、松木,綻放花絮的芭茅草,知秋早紅的楓葉,風一鼓盪,夏的悶燥秋的高爽,撲面生香。最美不過一側山下的湖水,宛若深藍絲帶,“那是梅山湖。”司機健談,“芭茅草形似蘆葦,沒蘆葦高大。”友人告知:生於水畔稱為蘆葦,生於山間稱為芭茅,如《晏子使楚》中所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山路彎彎,經過一段為牆院逼仄之路,一遍開闊之地豁然呈於眼前,“這就是南溪,到了。”司機提醒。曾經在《聲音》中寫過南溪,全鎮人口5。3萬,約1。8萬人口外出務工,距湖北35公里。更早些的概念停留在“一鎮14將”,南溪在新中國1955年授銜時,有14位將軍,僅次於獨山16位將軍,是皖西第二大將軍鎮。榮譽與付出是對孿生兄弟,與之相應的,是革命戰爭年代腥風血雨中,當地人民更多的付出和犧牲。

眼前的南溪,樓房林立,車站整潔,街面整潔,學校、餐館、賓館、店輔一應俱全,這樣一座小而緊湊的現代城市,突兀出現在山窪裡,讓人頗為訝異,卻又在情理之中。跑車的師傅卻是解了我的驚疑:前些年,全國發展小城鎮建設,南溪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師傅很欣然:現在吃不愁喝不愁,城市裡有的都不缺,就是醫療條件跟不上,生個大病得往縣上跑。師傅遞過一支菸,不錯的利群煙,感概:只要繼續發展,總會得以改善。

小鎮倚山面水,能看出經過規劃的痕跡。小鎮人的觀念也在變,小鎮人家已鮮見在門前挖口小池塘,在大別山區,門前無水砌個池塘是風俗,既為漿洗方便,亦有聚寶盆之意。而今,自來水通到戶,一些觀念也在變,這種改變卻是為人所欣於接受的。

圖:盧峰 彭楓

編輯:張鳳蘭

稽核:李珊珊 吳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