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中歐基金王健:不斷尋找高質量成長機會,實現價值與成長的平衡!

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旅遊2022-09-09
簡介2009年,王健開始正式管理資金,2015年加入中歐基金,王健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選股從估值和公司基本面兩方面考慮,考慮行業,國際同類公司,歷史等一系列指標,公司層面關注其成長與市場預期的不同,資料上用PEG衡量,不過多承受高估值的壓力

華海藥業怎麼樣碩士

都說女基金經理的風格,更為細膩保守。不過,中歐基金王健卻不盡然,身為投資研究部成長組總監的她,在追求合理估值的同時,不斷尋找有質量的成長機會,實現價值與成長的平衡。

給我們這一印象的,首先是來自於基金業績:

王健2009年10月開始管理基金,在光大動態優選基金經理一職上,任職近6年,累計收益168。83%,年化19。85%;

2015年加入中歐,2016年11月起開始正式管理中歐新動力及中歐養老產業,截至4月23日,前者累計回報46。89%,中歐養老產業累計58。91%,中歐嘉澤成立於2018年1月,雖然時間尚短,但在經歷了2018年大跌背景下,至今2年多年化回報高達19。05%。

因此,對王健的第2點印象就是,要想實現這些業績,在進攻的另一面,勢必也要能保住勝利果實。用她自己的話說,她的風格之一就是靈活穩健。

而在這背後,是她應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低估值成長策略(GARP策略)。所謂GARP,就是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估值與成長並重,力爭以較低價格買入較高成長性的股票。

中歐基金王健:不斷尋找高質量成長機會,實現價值與成長的平衡!

那麼應用這一方法的結果,就是基民的持有體驗相對較好,根據中歐基金統計的持有人收益分佈情況:

截至2020年3月31日,王健管理的中歐新動力當前持有人中有80%以上取得了正回報,平均收益率超過25%。在基民經常抱怨買基金不賺錢的環境裡,是一股清流。

其實運用GARP策略方法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那麼王健在其中處於什麼水平?

我們特意選取了市場上風格與王健類似,三大知名基金經理的組合資料進行測算,這三位基金經理說出來大家都認識,鼎鼎大名。統計區間是從2016/11/3-2020/4/1,PEG資料為2015年的2季度——2019年末,每半年度的PEG。(衡量估值成長性的指標,資料越小越好)

加上王健,這四位基金經理組合PEG均在1附近,最終結果是,王健的累計收益和波動率均優於其他幾位。

“我們去判斷一些二級市場,尤其是新興的一些東西,我會覺得那些專案更適合VC、PE,你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天使投資人的角色;但如果這個東西放在二級市場,好不好估?不一定那麼好估,因為它需要的期限更長。”

“原料藥,跟看週期品是類似的,主要對產品的價格有個判斷,一般都是在盈利最差、大家都活不下去的時候,產品的價格如果出現了上漲的趨勢,某種程度上就具有很大的彈性。 ”

“實際上我的出發點是一類業務,我看中這一類業務是不錯的,只要這類業務的成長性ok,以未來合理的估值水平來估一下,如果距離現在的股價是有空間的,那我認為就可以投資,當然,還需要整體的評估。 ”

“現在時代在變化,包括銀行,其實也不像以前那樣同漲同跌,更需要注重板塊裡公司個體的發展,某種程度上差異化越來越明顯,我近兩年也在慢慢地做一些調整。”

“比如汽車行業,整體增長已經不會特別讓人興奮,體量的增速已經不那麼有吸引力。但有些零部件公司的成長就不同,因為它隨著汽車電子化、資訊化或者新能源化有大空間,這些是新興的,其實你已經能夠看到它的體量增長。”

這是王健對自身投資體系的總結以及部分行業觀點。

浙大的生物物理學碩士畢業後,王健先後在上海轉基因研究中心和聯科做過商業計劃的相關工作。

這段時期的工作,對王健日後的投資理念有不小的影響,她在採訪中反覆地提到“科技一定有打動人或者特別興奮的東西,但很多東西的實現過程都是很波折的”,在日後的投資上,王健也是儘量規避炒作性的概念。

2003年,王健以醫藥研究員的身份正式進入證券行業,早年在紅塔證券,為公司的自營業務提供研究。

雖然彼時醫藥只是個佔全行業5%的小行業,但王健在研究上絲毫不疏忽,對於行業研究不僅侷限在上市的幾家公司,會將研究擴大到那些沒有上市但競爭力很強的非上市公司,而且透過親自畫公司的業務勾勒圖,加深對業務的理解。

可能也是受到實業經驗和醫藥研究員經歷的雙重影響,王健在日後管理資金時,將醫藥和科技作為長期的底倉配置。

2009年,王健開始正式管理資金,2015年加入中歐基金,王健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選股從估值和公司基本面兩方面考慮,考慮行業,國際同類公司,歷史等一系列指標,公司層面關注其成長與市場預期的不同,資料上用PEG衡量,不過多承受高估值的壓力、不刻意強調對市場情緒的判斷能力、不追最後山頂的部分……

中歐基金王健:不斷尋找高質量成長機會,實現價值與成長的平衡!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0年4月23日

作為市場為數不多的女性權益基金經理,在2小時的對話中,王健完整講述了自己如何進化投資框架;我們發現,這位女性基金經理堅持每天8點到公司,調研上市公司也保持著高度的勤奮和專注。

接下來,聰明投資者將帶你全方位瞭解這位注重控制風險、同時也保持了投資靈活性的基金經理。

中歐基金王健:不斷尋找高質量成長機會,實現價值與成長的平衡!

2009年醫藥市值佔比才3%

對組合貢獻並不顯著

聰明投資者:進入紅塔證券當醫藥研究員,這應該是你從事投研的第一階段,當時對醫藥有哪些重點研究的方向?

王健:當時的醫藥行業在A股市場佔比還比較低,截止2009年10月,上市的醫藥公司(按照申萬行業分類)僅僅128家,市值佔比3%,28個行業市值佔比中排名第10,從我做研究到當投資經理的那段時間,醫藥貢獻一點都不顯著。

那個時代的醫藥行業,產品是重要,但是某種程度上,營銷、銷售似乎顯得更重要;而且那時候去看有一些公司,有些產品也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有家公司的注射用複合輔酶。 它主要是跟仿,注射用複合輔酶在國外根本就不算什麼,但是它在中國市場賣得很好,而且是一個輔助用藥。

聰明投資者:到2009年後,醫藥類公司才多了起來。

王健:2009年之後,醫藥行業裡可能跟創新相關的產業鏈的公司,CRO、CXO也紛紛都上市了,包括醫療服務板塊的標的越來越多了。

到現在,上市的醫藥公司有321家,市值佔比8%,28個行業市值佔比中排名第4, 我們當時研究的化學藥裡,原料藥那部分當時佔的權重也是比較大的,最開始的像華北製藥之類,都是老醫藥公司,或者新的一些,像華海藥業這些以原料藥為主的公司。

醫藥是朝陽的行業,隨著人口老齡化,需求端是不用太擔心的,人追求健康、長壽,所以這個行業肯定是我們應該持續關注的。

醫藥子行業有各種模式

某些細分行業和週期品類似

聰明投資者:從醫藥研究員,到2009年管理基金,你一個人要面向全市場,這對你的研究能力有哪些挑戰?

王健:我投資生涯的第二個階段:2009年-2015年做投資的頭五年, 醫藥屬於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比較弱的行業,從單純一個行業到全市場覆蓋確實是個比較大的挑戰。

幸運的是,第一年我和研究週期品的同伴一起來負責整個組合的操作,對方是偏週期類的,我這邊是偏非週期,金融地產+大消費類,食品、飲料、零售加醫藥。

這一年也讓我對整體組合的構建有了初步的思路,提醒自己組合的構建要結合宏觀的形勢來搭建。

這個階段我的投資收益來源應該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選股,階段性的在金融地產行業方面也會獲得一些收益。

醫藥好在一點,比如中藥、化學制藥、原料藥,每個行業的特徵是不一樣的。

化學原料藥在某一類產品上做到極致,你的成本要能足夠領先,可能特色原料藥是不一樣的,但本質就是你的生產能力是很強的。

比如原料藥,跟看週期品是類似的,主要對產品的價格有個判斷,一般都是在盈利最差、大家都活不下去的時候,產品的價格如果出現了上漲的趨勢,某種程度上就具有很大的彈性。

“我賺的是大家悲觀階段估值修復的錢

山腰到山頂那階段的錢我可能賺不到”

聰明投資者:基本面驅動的因素,它可能時間上說不定,可能買進去三個月、半年,沒有股價的正反饋。

王健:對,基本面驅動有時候確實會考驗人的耐力和定力,但因為我們有行業分散度,我們不是極度的偏某一類資產。

有一類投資者在某一類特別清晰的資產裡,他屬於特別堅守者,但我在我的資產類別裡會相對多元一點,我的投資收益來源也會相對多元一點, 我的投資收益裡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成長的錢,有一部分會來自於估值波動的那一部分錢。

聰明投資者:也有人統計過往A股市場,估值波動帶來的收益佔比更多一點。

王健:對,因為A股市場也是從特別不成熟慢慢往成熟的階段在跨,估值波動其實更多應該受情緒面影響。

比如我賺到了估值修復的那部分,相當於大家最悲觀的階段,比如2018年最明顯的調整就是科技類的公司,所以那個階段我們增加了科技股配置,是在偏年底的時候。

會賺到估值修復那個階段的錢。

但比如估值在上彈,大家特別樂觀的時候,那階段的錢我可能賺不到,相當於從山腰到山頂的那部分。

從某一業務出發

尋找業務的成長性

聰明投資者:具體怎麼去估值判斷?

王健:談到估值,具體到公司的比較,可能還是要聚焦到把公司放在哪個範圍裡。

業務構成非常簡單、純粹的公司還是偏少的,很多公司的業務是雜糅的。

我的出發點是某一類業務。

我看中這一類業務是不錯的,只要這類業務的成長性是ok的,以未來合理的估值水平來估一下,如果距離現在的股價是有空間的,那我認為就是可以投資的,當然,整體我還是會去算的。

不同的行業我用的估值不一樣,比如銀行或保險,保險更多的是內涵價值,它也有可參照的一些成熟公司,大概是在一個什麼水平,或者判斷這些業務成長性都不錯。

使用GARP策略,體現到組合上的特徵

是PEG在一條中線上

聰明投資者:你的持股風格,叫低估值成長風格,具體怎麼理解?

王健: 我們叫GARP策略,體現到組合上的特徵,是PEG在一條中線上,這是我們組合整體的一個情況。具體到不同的行業,我們有其他對應的方式去進行評估。

在以前配置思路里,透過對不同行業的理解,總結出大致兩類行業,包括同質化行業和非同質化行業, 前者認為更多的結合行業整體發展情況,判斷拐點,配置以行業龍頭為主;比如我想配汽車或者配家電,行業龍頭實在太明顯了,我就配他們。

現在時代在變化,包括銀行,其實也不像以前同漲同跌了,現在確實是更需要注重板塊裡公司個體的發展,某種程度上差異化是越來越明顯了,我近兩年也會慢慢地有一些調整。

有一些重倉股漲高了,我肯定會做一些調整,因為我們是GARP策略,會設一些階段性的市值空間。可能階段性買到了,然後市場反應特別快,我一般還是會減下來的。

不是單純追去成長

買過酒店股和銀行股

聰明投資者: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組合裡面,還有銀行股等。

王健:對的。

銀行確實有階段性的會拿一些,比如這兩年。

國內四大行估值的波動區間一般在0。7—1。2倍之間,你其實是在它估值的一個偏底線去拿,我2018年三四季度慢慢有一些銀行,疊加了一些估值偏低的品種在裡面。

2019年四季度,也有一些酒店股,當時酒店的估值也很低,因為酒店跟經濟波動的相關性比較大,但有消費屬性,屬於連鎖化率再提高的過程。

當時對於包括銀行、酒店,給到的預期太低了。

至少大家對悲觀的預期反映到了那個階段了,就像2018年年底的時候,為什麼慢慢會增加一些成長類的配置?

大家都知道這個風險會對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其實那時候就應該反著去想了。

行業分化加劇

不能只看行業整體增速

聰明投資者:如果總結一下,在選行業上,更多會偏重哪些?

王健:得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行業。

變化度很強的行業,基本上是不太選的,穩定類的,就像畫個池子一樣,比如醫藥或者消費類行業,它的池子已經很大了,或者資訊服務、科技應用,這類池子也不小了。

甚至如果放大一點我有一些化工類、汽車零部件甚至原料藥的個股,某種程度上,它們算高階製造。

比如汽車行業,整體增長已經看不到特別讓人興奮的東西了,因為基本上到頭了,即使恢復,但體量的增速已經不夠那麼有吸引力了, 但零部件有些公司的成長就未必了,因為它隨著汽車電子化、資訊化或者新能源化,這些是新興的,其實你已經能夠看到它的體量增長。

聰明投資者:你對成長大概有一個什麼樣的門檻?比如至少30%以上?

王健:我沒有特別設定是多少的增速,我只是說,相對自己行業的增速,比如醫藥行業或者資訊服務行業,它們一般都是GDP的兩倍,如果我選的公司增速是超越這個行業本身的,我覺得就可以放在目標裡,一般也就是20%-30%的增速。

為什麼呢?因為有時候估值對我會造成一些壓力,高估值的那些公司確實也呈現了特別高的增長,那一類公司沒有太多的在我的組合中。

偏成長類標的需要看遠期估值

不能完全靜態看PEG

聰明投資者:回到GARP策略,整個組合儘量能做到PEG小於1,比如說如果有30%,意味著估值也就是30倍左右。

王健:那是一個結果,我沒有完全按照PEG為1來做,不然這個東西就變了,那你量化就ok了,作為基金經理的意義就不大了。行業只是在那個區間的波動,呈現的結果是這樣的。

偏成長類的標的就是拿未來估值去看,因為你拿個靜態估值,它明顯貴了,我組合裡那些都四五十倍了,你說它貴不貴?挺貴的,但實際上它拿的是一個遠期估值。

比如,如果配新能源的一些產業鏈,你很難做靜態或者今明年的估值,如果按照這個條件,我們應該是買不到這種行業的;

但實際上,按我的理解,如果你的成長能夠看到,它的競爭格局基本上能夠看到了例如在一些龍頭公司結合來看,遠期市值大機率是可以算出來的。。

另外一類資產,像剛才提到的銀行、酒店服務,酒店服務業放的期限更長點,它其實也是處在一個不錯的賽道,我們總規模還小,但它短期波動性確實也大,我又不可能一直拿著它,我還是在大家預期不好的時候再拿它。

二三季度會緩慢起來一些

看好科技板塊的下游應用

聰明投資者:對接下來幾個季度的經濟走勢的判斷?

王健:我覺得一季度應該是見底了,二季度、三季度應該會緩慢起來一些,只不過緩慢會回升到什麼程度?中國全年增速到0,說不準在全世界上有可能都是最好的。

聰明投資者:現在市場有一種聲音說科技股高估了,你對此怎麼看?

王健: 整體上,科技股是不是高估,其實我覺得站到現在去看科技股,你很難拿一個定義給它,科技股更多是看遠期的定位估值。

我選股更偏下游一些,至少我覺得下游應用這些其實還好,它的估值還可以接受,我們拿遠期去定義它,應該還可以繼續拿。

“穩健、平衡、樂觀”

聰明投資者:做投資10多年了,用三個詞形容一下自己?

王健:業績比較穩健。10年,市場風格一會成長、一會價值,我還是相對平衡的。 最後,我是一個偏樂觀的人, 你在判斷這個公司價值的時候,面臨的變數越來越多,其實它的複雜度在增加,而且我們時常面臨著市場的挑戰,或者要不斷被市場打臉,所以要樂觀。

聰明投資者:與三年前的自己相比,最大的進步是什麼?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是怎麼樣的?

王健:前幾年我的面鋪得更開,週期類和非週期類都揉在組合裡,現在可能越來越聚焦。 比如我以前的全部持股是五六十個,碰到一個能夠理解的就去參與。現在這部分的頻率在降低。 在步驟上,現在的情況複雜度在變大,所以我會更謹慎。10年後,我肯定希望我的認知能力或者洞察能力更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