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一個“黃”字 改變了歷史

由 盛銳音樂視野建儀 發表于 旅遊2022-07-15
簡介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但據史料載,朱家的先祖最早在唐朝時從蘇州遷徙到篁墩,朱熹本人在《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後序》裡曾寫道:“熹聞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縣之黃墩’”

程姓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大嘴讀史

群山如黛,梯田層疊,雞犬相聞,炊煙裊裊。

山清水秀的徽州屯溪有一個了不得的村子——篁墩,程朱理學的“三駕馬車”朱熹、程頤、程顥都和這個別緻的村落有關,這裡因此被稱為“程朱闕里”。

一個“黃”字 改變了歷史

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但據史料載,朱家的先祖最早在唐朝時從蘇州遷徙到篁墩,朱熹本人在《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後序》裡曾寫道:“熹聞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縣之黃墩’”。

程顥、程頤的祖籍就在篁墩,這裡是新安程氏的大本營。這兄弟倆的祖先是從篁墩遷徙到河北中山博野,後來又遷到河南洛陽的。

問題來了,朱熹說這裡叫“黃墩”,程家兄弟說這裡叫“篁墩”,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朱熹寫錯別字了嗎?

這裡有個故事。

唐朝黃巢起義的時候,這裡本來是叫“篁墩”的。黃巢起義軍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地名裡有“黃”字的,一律不得燒殺搶掠。當然,黃姓人家也一樣在“不殺之列”。

一個“黃”字 改變了歷史

據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記載,黃巢起義軍所到之處,黃州、黃岡、黃梅這些帶“黃”字的地方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殺掠。篁墩人就此自稱“黃墩”人,同樣避過了兵禍。

事實上,篁墩最初的名字叫“姚家墩”,東晉時期,當地有個姓黃的太守深受老百姓的愛戴,黃太守死後就安葬在姚家墩,為了紀念他,當地百姓就將此地改名為“黃墩”,後來,因為當地盛產竹子,程姓大族就把村子的名字改成了更文雅的“篁墩”,取“獨坐幽篁裡”之意,“篁”就是竹園、竹林的意思。

為了保命保財產,篁墩回到原來的名字。一時間,不少世家大族都遷徙到這個寧靜的小村莊,朱熹的先祖就是這時候來躲兵災的。

朱熹這一支,後來從黃墩遷往婺源,朱熹的爸爸朱松又去了福建做官,朱熹出生在福建,但他念念不忘自己是“新安人”。在徽州講學期間,他曾兩次來黃墩省親掃墓。(宋朝的時候,這裡還是叫黃墩)

一個“黃”字 改變了歷史

等到了明朝,程氏家族的程敏政做了大官,提議把黃墩又改回了“篁墩”。

這樣,這個村莊的名字走過了“姚家墩——黃墩——篁墩——黃墩——篁墩”的變遷,各領風騷數百年。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歷史上徽州有三大遷徙高潮,即魏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唐末的“黃巢之亂”、兩宋之際的“靖康南渡”。

歷代從北方遷徙到徽州的數十個宗族中,起碼有三分之二的宗族,第一站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篁墩。遷徙的人潮以唐末“黃巢之亂”最盛,那時一次遷居來的北方宗族就達20個左右。

篁墩是徽州許多氏族的始遷地、最初的避難地和宗族的發源地,徽州十五個大姓,有一半以上出自篁墩。

如果不是因為“黃墩”的“黃”字,朱熹的祖先失去了避難地,歷史上有可能就此沒有了朱熹,也沒有了程朱理學,歷史的軌跡就會發生變化。

小小村莊,一個“黃”字,就改變了歷史。

一個“黃”字 改變了歷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