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由 水隔淡煙 發表于 旅遊2022-07-12
簡介其外延也不再限於穿越亞洲內陸的傳統的陸路交通,而按其穿越空間分為綠洲之路、草原之路、南海之路、沙漠之路、吐蕃之路、西南絲路等,又據其主要運載的貨物分為玉器之路、黃金之路、瓷器之路、玻璃之路、香料之路、玳瑁之路、青金石之路、茶馬古道,甚至穿越

中國哪裡有玳瑁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歡迎來到百家號水隔淡煙,“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小編了解到,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分別處於亞洲大陸的東、西兩邊,地理位置相距遙遠,但是,中國與阿拉伯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卻早從公元前就開始了。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中國與阿拉伯固有種族、文明截然不同,卻在兩千多年的關係過程中長期保持和平友好往來,除了751年在中亞怛邏斯偶然發生過一次遭遇戰外,從未產生過直接衝突,其間原因值得深究。世紀之交以來,由於全球範圍一系列重大政治變化,各國各地區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急劇增強,乃至產生所謂全球化趨勢,世介面臨新的社會問題和複雜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回顧一下中國與阿拉伯兩個民族兩大文明友好交往、和諧共處的歷史,或許能對今日國際關係提供一些有益借鑑和啟示。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玳瑁之路”——平等互利的開始長期以來,國際學界將古代東西方交往的歷史歸結為“絲綢之路”,其本意是穿越亞洲內陸的商業駝隊貿易之路。上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主題為“對話之路”的絲綢之路總體研究計,大大推動和拓展了絲綢之路研究的領域以及相關知識的普及,促進了跨文化對話和理解。絲綢之路的內涵和外延因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迄至世紀之交,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絲路研究的內涵也不再僅僅是研究古代絲綢貿易與道路走向的變化,而成了研究整個古代東、西方世界之間的交流活動;其外延也不再限於穿越亞洲內陸的傳統的陸路交通,而按其穿越空間分為綠洲之路、草原之路、南海之路、沙漠之路、吐蕃之路、西南絲路等,又據其主要運載的貨物分為玉器之路、黃金之路、瓷器之路、玻璃之路、香料之路、玳瑁之路、青金石之路、茶馬古道,甚至穿越北亞泰加森林的黑貂之路,等等從這樣一個視角來觀照,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的阿曼很可能是最早和中國建立關係和發展交流的阿拉伯國家。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眾所周知,阿曼東臨阿拉伯海,北瀕阿曼灣,扼守著波斯灣的咽喉霍爾木茲海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在、西方交流往來中扮演著特殊角色。從前以為,《三國志》卷東引《魏略·西戎傳》中所說的“阿蠻”是最早見於中國文獻記載的阿曼國家名稱;其實,中國文獻中還有更早的有關阿曼情況的記載。如,《漢書·地理志》:粵地“處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璣、銀、銅、果、布之湊,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番,其一都會也”。毒冒,據唐人顏師古註釋應即碡瑁/玳瑁;禺番禺即今廣州。而有研究表明,古代的玳瑁或者說最上乘的玳瑁產品就出自印度洋西北的阿曼灣。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中記載:“趙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趙使欲誇楚,為玳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這說明早在中國的戰國時代,玳瑁已經是較常見的男子飾品。上述經由中國南海和印度洋的“玳瑁之路”應該就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其開通利用甚至很可能早於久負盛名的傳統“絲綢之路”。據研究,阿曼自公元前兩千年已經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併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而且,直到1世紀中葉以前,印度洋上信風(季節性行星風系)的秘密一直掌握在阿拉伯人(也許還有印度人)手中;更何況由於技術等原因。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直到15世紀末“地理大發現”之前人類的海路交流(包括鄭和下西洋)主要還是以近海航行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可以說,阿曼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關係,必然成為古代世界東、西方經由印度洋海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換言之,可以認為,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古代中國和西亞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海路交流(瓷器之路、香料之路等等),很可能都是經過阿曼或者經由阿曼中介來進行的。這個問題既有重要學術價值,也有現實參考意義,目前尤其值得展開研究。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降至7世紀,中國建立了唐王朝(618—907);而先知穆罕默德則於622年(伊斯蘭曆法元年)率眾出走麥地那,開始了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崛興,隨後建立了阿拉伯伊斯蘭帝國。阿拉伯帝國與唐朝的官方正式通交始於唐高宗初年,唐朝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舊唐書·高宗紀》上:永徽二年(651年)“八月己丑,大食國始遣使朝獻”。同書《大食傳》:“永徽二年始遣使朝貢。其王姓大食氏,名噉密莫末膩,自雲有國已三十四年,歷三主矣。”噉密莫末膩一名在其他漢文史料也寫作“黑密牟尼”等,其意為“信士們的長官”,在阿拉伯史料中專門用來稱呼政教合一的最高統治者即哈里發。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顯然,最早遣使唐朝的是第三位正統哈里發奧斯曼,他於644—656年在位。阿拉伯史料也普遍認為,呼羅珊(泛指阿拉伯帝國的東方)的征服正是在這個時代,在新任命的巴士拉總督阿米爾的精明治理下開始的。就在阿拉伯帝國與唐朝正式通交的同一年,被阿拉伯帝國戰敗消滅的波斯國王也向唐朝遣使求援,唐朝即謝絕了他的請求並回信勸他與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和諧相處。可以認為,唐高宗給波斯國王的回信實際上顯示了唐朝對蔥嶺以西事務的基本態度。這種消極調和的態度與其在蔥嶺以東積極進取的勁頭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態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待外來不同文化和平包容的思想,同時也是中國傳統“遠交近攻”地區政治戰略的表現。

“玳瑁之路”,是中國與阿拉伯之間最早的交通往來路線之一?

無論如何,說唐朝一開始就不想在國際關係中與阿拉伯帝國直接對抗,這從許多史實來看都是可信的。不僅如此,這一時期中、阿兩國在中亞還有一次成功的軍事合作,並且實際上結成了國際政治同盟。看到這裡,你們對中國和阿拉伯的交流還有哪些瞭解呢?歡迎在下方分享你們所知道的歷史故事哦,好了,今天的歷史故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觀看哦。想看更多好看歷史故事,可以關注小編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