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昭陵陪葬制度的確立

由 讓我寂寞的 發表于 運動2022-07-11
簡介宜令所司,於昭陵南左右廂,封境取地,仍即標誌疆域,擬為葬所,以賜功臣,其父祖陪陵,子孫欲來從葬者,亦宜聽許(允)”

死者悲於窀穸什麼意思

昭陵陪葬制度的確立

昭陵陪葬制度的確立

昭陵陪葬制度的確立

《九嵕山卜陵詔》/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壽者修短之常期。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含靈稟氣,莫不同焉,皆得之於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雖迴天轉日之力,盡妙窮神之智,生必有終,皆不能免。是以《禮記》雲:“君即位而為椑。”莊周雲:“勞我以形,息我以死。”聖人之至鑑,通賢之深識,著之典誥,詒之話言,顯說正詞,曾無隱諱。末代以來,明闢蓋寡,靡不矜黃屋之尊,慮白駒之過,並多拘忌,希慕遐年。謂雲車易乘。曦輪可駐,異軌同趨,其蔽甚矣。有隋之季,海內橫流,豺狼肆暴,吞噬黔首,邑里凋殘,鞠為邱墟。朕投袂發憤,情深拯溺,扶翼義師,濟斯塗炭。賴蒼昊降鑑,股肱宣力,提劍指揮,天下大定,氛祲清殄,區宇平一。反澆弊於淳樸,致王道於中和,此朕之宿志,於斯已畢。猶恐身後之日,子子孫孫,尚習流俗,猶循常禮,加四重之櫬,伐百祀之木,勞擾百姓,崇厚園陵。今預為此制,務從儉約,於九嵕之山,足容一棺而已。積以歲月,漸以備之。木馬塗車,土桴葦籥,事合古典,不為時用。又佐命功臣,義深舟楫,或定謀帷幄,或身摧行陣,同濟艱危,克成鴻業。追念在昔,何日忘之。使逝者無知,鹹歸寂寞。若營魂有識,還如疇曩,居止相望,不亦善乎!漢氏使將相陪陵,又給以東園秘器,篤終之義,恩意深厚,古人之志,豈異我哉!自今以後,功臣密戚,及德業尤著,如有薨亡,宜賜塋地一所,給以秘器,使窀穸時喪事無闕,所司依此營備,稱朕意焉。(據《冊府元龜》卷67、《唐大詔令集》卷76、《全唐文》卷5)

昭陵陪葬制度的確立

《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雲:“貞觀二十年(646年)八月,許陪陵者子孫從葬。”《功臣陪陵詔》雲:“周室姬公,陪於畢陌。漢庭蕭相,附彼高陵(園)。寵錫墳塋,聞諸上代。從窆陵邑,信有舊章。蓋以懿戚宗臣(親),類同本之枝幹。元功上宰,猶在身之股肱。哀榮之契(義)實隆,終始之義斯允。今宜聿遵故實,取譬拱辰,庶在鳥耘之地,無虧魚水之道。宜令所司,於昭陵南左右廂,封境取地,仍即標誌疆域,擬為葬所,以賜功臣,其父祖陪陵,子孫欲來從葬者,亦宜聽許(允)”。(《唐會要》記載此詔頒於貞觀“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即此詔為高宗所頒)這道詔書富有人情味,考慮到了陪葬昭陵高官的宗法思想,照顧到了他們的家屬。同時,這份詔書還提出了可在昭陵為“懿戚宗臣”和“元功上宰”預賜葬所。這是依據當時實際情況而提出的,因為早在貞觀中期,一些高官的配偶薨亡,朝廷在昭陵陵園安葬這些誥命夫人時,實質上已經為高官預賜了墳塋。至此,唐政府規定可入帝陵陪葬墓區的人員身份已告詳備。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又頒詔規定:“其祖父先陪獻陵,子孫欲隨葬,亦宜聽許。”

昭陵陪葬制度的確立

昭陵陪葬制度的確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