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道德經》|究竟為何人所著?

由 慕愛特 發表于 運動2022-07-06
簡介如果老聃是孔子時期的人,要活到戰國時代與楊朱見面,除非真像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的“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

老子和楊朱是同時代的人嗎

《道德經》|究竟為何人所著?

筆者隸書抄錄《 道德經 》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兩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一問——究竟為何人所著?

此一問,無爭議。

古往今來,大家都公認《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

然老子究竟何許人也?

按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所言,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

原文: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譯文: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

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老子姓老名聃,並不姓李。

畢竟在司馬遷之前,從未有人稱老子為李耳,所以很可能李耳是另有其人。

司馬遷說,老子曾做過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

想想能寫出《道德經》這般鉅著的老子,博覽群書應該是其首要條件吧。

竊認為,這個老聃最有可能是真正的老子。

但這裡有個疑惑,先秦諸子的稱呼都是以姓冠其首,比如孔丘稱孔子,莊周稱莊子,墨翟稱墨子,荀況稱荀子……

那麼李耳,不是應該稱李子嗎?為什麼稱老子呢?

另外,和老子並稱“老莊”的莊子在著作中曾多次提到老子。

莊子認為老子的道家思想是體認宇宙人生的根本原則,老子本人則是古代的博大真人,並強調了他們濡弱謙下的處事態度。

《莊子·天下》中對老子的評價,與《道德經》中的思想暗合,因此老聃最有可能是老子。

然而,莊子又在著作中記載了孔子見老聃與楊朱見老聃二事,均有疑點。

這兩個疑點便牽扯出《史記》中另外兩位老子的候選人——老萊子與太史儋。

《道德經》|究竟為何人所著?

筆者楷書抄錄《 道德經 》

說法二▼

原文: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譯文: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心而長壽的啊。

為什麼說《莊子》中記載孔子見老聃的事有疑點呢?

因為這事兒,《論語》中隻字未提。

而孔子見老萊子的事情,《莊子·外物》中是這樣記載的:

原文: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其誰氏之子。”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與汝容知,斯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抑固窶邪……”

大意:老萊子的弟子出去砍柴,遇到了孔子。弟子回去跟老萊子一說,老萊子讓他把孔子喊來,將孔子一頓訓斥。

《論語》中是這樣記載的:

原文: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

大意: 子路與老師走散,遇見一鋤草老丈,便問他見到夫子沒有,老丈劈頭蓋臉一頓嘲諷,之後還是將子路領回家住了一宿,還殺雞待客。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具實以告,孔子說老丈是隱士,讓子路再回去找他。

這件事在《莊子》中記載了,又在《論語》中得到佐證,可信度相當高。

可能有人要問了,怎麼就能看出《論語》中記載的這位丈人就是老萊子呢?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解釋,茲錄入下:

老萊子的“萊”字,正是鋤草之意,所以“老萊子”就是指一個鋤草的老人。先秦的書裡寫到一個陌生人時,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往往會根據當時的情景給他隨便安一個名字。比如《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讓子路去問渡口,遇到兩個正在耕地的人,名叫長沮、桀溺,這兩個名字都與水有關,就是根據“問渡口”這件事臨時給他們取的名字;還有一次孔子坐著車,楚國一個名叫接輿的狂士迎著孔子的車就走過來,唱起歌來諷刺孔子,“輿”就是“車”的意識,顯然“接輿”並非此人真名,而是根據他迎著孔子的車走過來這件事給他臨時起的名字。

由此可以推斷,《論語》中鋤草的老人應該就是老萊子無疑了。另孔子說老人是個隱士,先秦時代的隱士大多為道家。

另這個老萊子,就是《二十四孝·戲綵娛親》故事中的那位年屆七旬卻穿七彩衣作小兒戲以娛雙親的老萊子。

《道德經》|究竟為何人所著?

網圖,侵刪

說法三▼

原文: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譯文:孔子死後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後,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總之,老子是一位隱君子。

為什麼說《莊子》中記載楊朱見老聃的事有疑點呢?

《莊子·寓言》中是這樣記載的:

原文: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

譯文:陽子居往南到沛地去,正巧老聃到西邊的秦地閒遊,陽子居估計將在沛地的郊野遇上老聃,可是到了梁城方才見上面。

因為陽子居即楊朱,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

如果老聃是孔子時期的人,要活到戰國時代與楊朱見面,除非真像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的“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

我倒是寧願相信另一件事:老子即太史儋。

太史儋曾西入秦見秦獻公,由此推測應與楊朱差不多屬於同時代,這件事方可成立。

老聃、老萊子和太史儋,在戰國及秦漢時代往往被混為一談,認為他們是同一個人。

那麼各位網友,《道德經》究竟出自哪一位老子之手呢?

《道德經》|究竟為何人所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