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由 看鶴壁 發表于 運動2022-04-25
簡介四個街道辦事處是2012年浚縣政府實行城市管理體制後,大體上由原來的城關鎮、黎陽鎮管轄區域劃分而成,名稱也根據新轄區地名而定

浚縣浚州街道包含哪裡

浚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縣域面積966平方公里,人口66。7萬人,現轄四個街道辦事處七個鄉鎮。四個街道辦事處是2012年浚縣政府實行城市管理體制後,大體上由原來的城關鎮、黎陽鎮管轄區域劃分而成,名稱也根據新轄區地名而定。七個鄉鎮的名字則相對歷史悠久,它們都由政府所在地命名,那麼這些所在地名稱都是怎樣的來歷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善堂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相傳,古時善堂村東南有一座堂廟,因簡陋破舊,由十家善人共同募資增修了殿堂,故名什善堂、什善村。清乾隆年間,村東、西分別築起寨牆,又分為東、西善堂。明至民國時期,東、西善堂和東、西褡褳等村稱作什善裡或善堂裡、善堂集等,後簡稱為善堂。

王莊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王莊鎮歷史悠久,據北王莊《重修福興寺碑》記載,唐時稱“遷安鎮”。又據明洪武三十一年《張姓墓碑》記載,元時稱“王二莊”,為王姓兩家大戶遷此居住而得名。後村南形成貿易集市,改稱王莊集。

屯子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屯子春秋時稱頓丘,後來成為古時候屯集軍營糧草的倉庫和作為當時衛河碼頭裝卸貨物的所在地,被稱作屯財。明正德元年《大名府志》記為屯子渡,清嘉慶《浚縣誌》記為屯子集。屯子在當地又有屯街之稱,就好像人們稱道口鎮為道口街一樣。

白寺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白寺當地有一座小山,產青石,原名“白祀山”,為姜子牙“封神”和憑弔陣亡將士的地方。當年武王和太公身著素衣在此祭悼將士們亡靈,遠遠望去,整座山上一片白色,“白祀山”由此得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皇東巡經黎地,於今白寺山祭祀西嶽,立無字巨碑,此山遂名白祀山,後改現名為白寺山,附近村莊便隨稱白寺村。

小河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小河原村名順河集,以南臨衛河而得名。相傳,明洪武年間,張、馬、謝三姓始祖自山西洪洞遷居至此。約在明嘉靖四年,衛河在順河集處決口,由南向東漫流,形成一條小河。嘉靖九年,遷往村西土嶺上,改名小河集。清嘉慶《浚縣誌》始載有小河之名。

新鎮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元代取名新安,為駐軍戍守處,置巡查司,為60餘戶小村。後來,隨著衛河航運的興旺發達,又從淇門搬來幾家商戶,人口增多,商貿日益繁榮,逐漸成為重要碼頭和繁榮集鎮,遂改名新集。後來,又由於流動人口變居住人口的增多,明初易名新鎮。

衛賢

鶴壁最大的縣:浚縣七個鄉鎮名字的由來

衛賢不僅古為朝歌故地,而且也是衛國故都所在之處。《河南省古今地名詞典》載:“因為春秋衛國地,故名衛縣。”衛賢商屬朝歌,春秋屬衛,北周為衛州治。隋大業二年,改朝歌縣為衛縣治所,始稱衛縣,仍治衛州。唐貞觀元年屬衛州,宋天聖元四年屬通利軍,金屬浚州。元憲宗五年,衛縣廢為集入淇州。明初屬浚縣。清乾隆十四年設衛縣所。因衛賢集歷史上曾有“集賢莊”之稱,新中國成立後,衛縣改為衛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