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地道的漢語|華裔孩子怎麼才能講出一口地道的中文呢?

由 中文老師Penny 發表于 運動2022-04-15
簡介就像我們國內小孩學習英文一樣,從三年級開始接觸英文,一直到高中畢業,整整九年,中間還要上各種補習班,但一跟外國人交流,就感覺自己彷彿是個“智障”,啥也不會說了,腦子裡冒出的全是中文,想著怎麼翻譯成英文,所以也就有了“中式英語”的說法,鬧了不

陳字篆體怎麼寫圖片

說到華裔孩子學中文,那就跟中國小孩學英文似的,是個“老大難”。

就像我們國內小孩學習英文一樣,從三年級開始接觸英文,一直到高中畢業,整整九年,中間還要上各種補習班,但一跟外國人交流,就感覺自己彷彿是個“智障”,啥也不會說了,腦子裡冒出的全是中文,想著怎麼翻譯成英文,所以也就有了“中式英語”的說法,鬧了不少笑話,說到底,就是因為沒有英式思維,沒有英語文化的認同感。

華裔小孩從小生活在一個被當地語言包圍的環境之下,大家都講當地語言,沒有人講中文,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產生疑問:我為什麼要學中文?漸漸地,他們就形成了當地語言的思維,也沒有中國文化的認同感了。中文也就隨之慢慢丟棄了,更別提講出地道的中文了。

華裔孩子如果想要講出地道的漢語,就需要建立漢語思維。但是他們丟失的這部分漢語思維,我們應該怎麼建立呢?我們以英語作為對照語言,先來看看中英兩門語言的思維差異:

一。 語言型別的差異

從語言型別學上來講,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

(1)主語必不可少,即使沒有實際的意義,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

(2)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即比較注重時態。

而漢語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透過建立情景傳遞資訊,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比如:

漢語:中國領土面積很大,人口眾多,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

英語:China is very large in territory and has a huge population。 It’s a big country indeed。

從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在“中國”這個語境之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前面就不需要加“中國”了,而英文就必須再用代詞it作為主語去說明。

二。 具體及抽象

漢語思維是形象的、直觀的,在描述一件事物的時候傾向於用身體可以感受到的動作或表象來直接描述,而英式思維則是概括的、抽象的,傾向於透過現象描述本質的東西。

漢語較少使用表示抽象概念的內容,而較多的使用具有實指意義的具體名詞,如“望梅止渴”中的“梅”與“渴”;英語常常使用抽象名詞來表達複雜的理性概念。

如:

漢語:你念過書沒有?

英語:Have you been educated?

英文表達方式很明顯比漢語更貼近實質,“讀書”則表象化一些。

三。 結構上的差異

英語思維是線性結構,漢語思維是螺旋狀結構,簡言之就是中國人喜歡繞彎子,而外國人喜歡直來直去的。

你剛在星巴克買咖啡時,看到兩個人在爭吵,其中一個男的朝另一個女的身上扔了一杯熱咖啡。後來你想把這件事轉述給別人,於是,你會發現中國人和外國人在敘述方式上的很大差異:

中國人通常會這樣說:我跟你說,剛我在星巴克買咖啡,看到一男一女兩個人在吵架,那個男的直接把一杯熱咖啡扔到了那個女的身上啊!

不同的是,一個外國人的敘述可能是這樣:I saw a guy throwing hot coffee at a woman during an argument while I was buying drinks at the Starbucks。

如果將一件事情分成重點和背景,那中文一般是先鋪陳背景,再進入重點;與之相反,英文一般是開門見山,先放出重點,然後再加上細節和背景。語文老師教作文時會說“欲揚先抑,起承轉合”,這就是典型的中文思維啦。

那我們可以透過哪些方法去重建漢語思維呢?這些妙招值得一試!

1. 看圖識字

看圖識字是是比較適合3-6歲小孩使用的方法,它充分的考慮了小孩以感性認知和形象思維為主的優勢,因為圖畫更加的生動活潑具體,能夠吸引到小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家長可以多多利用一些動態的多媒體動畫展示給小孩。

地道的漢語|華裔孩子怎麼才能講出一口地道的中文呢?

例如在教小孩認識“水”的時候,可以快速給出“水”的圖片,然後讓孩子欣賞一下古篆體,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再書寫“水”字,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瞭解“水”字的演變過程中對其產生形象的認知以及深刻的印象。

這種方式對建立漢語思維的幫助是:

(1)隔絕了當地語言對學中文的影響。

(2)這種從符號到意義的經驗過渡能夠成為具有經驗性漢民族思維方式培養的一個過程,不僅有利於加快學生識記漢字的速度,而且加強學生對於事物之間聯絡的認識,使得學習同樣具有形象性特點的文化知識有據可循。

2. 思維導圖訓練

思維導圖法是將顏色、符號、詞彙、線條和影象融合在一起,從中心發散到四周,將看似零散的資訊串聯起來,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思維訓練以及語言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從4,5歲開始就可以訓練,從簡單的方框,圓圈就可以畫起,慢慢由淺至深,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快速實際漢語詞彙,建立漢語詞彙體系,還能很好的訓練孩子的邏輯能力。

那要怎樣利用思維導圖法去進行訓練呢?

以《你家有幾口人》為例:

第一步:選出其中的要點:家和人,並分別解釋兩個詞背後的含義及筆畫。家可以是“我家”“你家”“他/她家”;人可以“男人”“女人”“老人”,儘可能的選擇比較常用生活化的詞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幫助漢字進行漢語詞彙體系的建立。

第二步:解釋“家人”的含義,從而引出家庭成員的稱謂,這便涉及到了中文稱謂與英文稱謂的極大不同。這時可利用圖畫畫出爸爸,媽媽和我,幫助孩子深刻理解“家人”的概念。

第三步:這時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其他稱謂,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並與英文進行區分。這時還可引入問題,如:“你有哥哥嗎?”,進行鞏固。

第四步:介紹爸爸的父母稱為“爺爺”“奶奶”,媽媽的父母稱為“外公”“外婆”,並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

第五步:進行句子的操練。

——“你家有幾口人?”

——“我家有( )人。”

地道的漢語|華裔孩子怎麼才能講出一口地道的中文呢?

這樣就能讓孩子進行充分的聯想,並且形成一個清晰的體系與脈絡。

(1)趣味性比較強,生動形象,使得學生能夠快速記憶漢字。

(2)是學生能夠系統性的學習漢語詞彙,建立漢語詞彙系統,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漢語的詞彙思維。

3. 有聲思維法

有聲思維法是指將大腦裡的思維活動有聲化,這種方法可能就更適合8歲以上的小朋友,有一定的詞彙基礎,並且能夠簡單的連詞成句,連句成段的能力。

說到這裡家長可能有點懵,那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就是給孩子一個話題和基礎框架,讓他進行聯想,然後把腦子裡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寫下來或者錄下來,然後你再和孩子一起就行糾正以及語法辨析的過程。

記住,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讓孩子先能夠寫下來或者錄下來,以孩子的思想為主導,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過多參與,之後再一起進行糾正,說明原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怎麼改正,這樣才能起到一個語言思維訓練的效果。

總而言之,漢語思維的形成就是一個不斷灌輸、糾正以及練習的過程,是需要長期的學習以及系統訓練的,所以知道這些妙招後,一定要記得堅持下去。有條件的可以試試找專門的中文學校,比如靈犀中文,讓孩子和老師進行系統的學習,這樣也能讓孩子少走彎路,避免“走偏”,畢竟古人說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還是不無道理的。相信擁有了漢語思維,想要講出地道的中文就會更容易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