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字中看史系列二:文字書寫史(1)

由 字有天地 發表于 運動2022-03-28
簡介古埃及的聖體書、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以及中國的漢字(還有一種是美洲印第安人瑪雅文字),是人類獨立發展的古文字體系

史字是幾畫

字中看史系列二:文字書寫史(1)

在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大廳有這樣一幅地圖(如上圖),標註世界四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國的商文明。古埃及的聖體書、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以及中國的漢字(還有一種是美洲印第安人瑪雅文字),是人類獨立發展的古文字體系。基本上,這幾種都以圖畫式的表意符號為主題的文字。今天,其他的古老文字或已淹沒,或被拼音文字替代,只有中國漢字仍儲存其象形的特徵,其一路走來,也是相當坎坷,創新、容納和調適,感興趣的朋友可參看我8月7日發的《漢字發展的三大困境》。

幾千年來,漢字雖然已由圖畫般的象形文字演變成非常抽象的結構,但只要稍加訓練,就可以誦讀千年前的文獻;說不同方言的同胞可讀懂同一封家書。這一脈相承的漢字體系也使得探索古代中國文化有了更大的方便。今天呢,我們就聊聊從字中我們的看到的文字造字法則和書寫史。

這裡我們提出幾個問題:1。在甲骨文之前有文字嗎?

2。漢字的造字法則是什麼?

3。傳說毛筆是秦代的蒙恬發明的,是真的嗎?有何證據呢?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聊。

字中看史系列二:文字書寫史(1)

字中看史系列二:文字書寫史(1)

近些年來,隨著考古材料的不斷髮現,我們可以肯定,中國漢字至少經過了二、三千年的時間,才到達甲骨文的成熟程度。如上面的兩個圖,考古發現不少記號或圖形,比較固定地作為語言中某個詞素的符號時,它可以說已經具有文字的初步性質。

甲骨文單字發現已達四千五百個以上,李孝定先生對一千多個可識字的分析,發現最進步的形聲字已佔百分之二十七。為了解說的方便,我們採用唐蘭先生的歸納方法:象形、象意和形聲。

字中看史系列二:文字書寫史(1)

一、象形 象形文字主要取材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東西,或詳細、或簡略地描繪它,使人一看就明白了,例如上圖,人,側面站立的人像;山,山形;魚,簡筆畫似的畫條魚。

二、象意 以圖畫的方式表現不可觸控的、沒有形體的概念,例如,上,一短劃在一長劃之上;林,以兩棵樹木表示樹木眾多的地方,重點不在樹木枝條的本身;休,勞作之人,樹下乘涼;仙,人在山巔,臨風長嘯;愁,造字本義並非後代文人所謂的“秋風秋雨愁煞人”那樣的羅曼蒂克,應解釋為上古先人秋天的心境,就是缺衣少食,發“愁”冬天如何度過。“秋”“心”的組合為何不是表達秋天豐收的喜悅,眾所周知,在採集和狩獵為主的攫取性經濟的時候,秋天的來臨,預示著冬天已不遠,儲備過冬的食物成為當務之急,二字組成“愁”,只能是對未來冬天氣候的嚴寒和植物的枯萎的憂慮。

三、形聲 這是最進步的方法。它由義符和聲符組成,分別代表意義和讀音。麓,林代表山麓是樹林所生長的地方,鹿是讀音。形聲字的發明,使漢字突破的單純形的束縛,是一種可以應用無窮的簡便造字法。在形聲字出現之前,智慧的先人還使用過引申和假借的用字方法。

四、引申 是用一個文字,去表達一些與其基本意義有關的意思。例如,兵,本義是手持的兵器(如:短兵相接);後引申為拿兵器的人,士兵(如:步兵);再引申為軍事(如:紙上談兵)。

五、假借 當一個意思難以用圖畫表達時,借用一個發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表達。例如,黃,我們以前說過是一組璜佩的象形,後被借用表達黃顏色,其本字加玉,成“璜”來區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