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由 老友手札 發表于 運動2022-03-27
簡介是的,有些東西存在的時候會帶給我們動力、會支撐我們去追求,而有些朋友之所以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放下,其實也是因為“他們擔心接受了之後,自己就沒動力繼續了”

什麼接受組詞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接受、適應、改變、從自己找問題……做你們這行的是不是除了用這些敷衍我,就不會其他的了?”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時候想想,諮詢師把這些詞掛在嘴邊的機率確實蠻高的,也難怪有些朋友在接觸了多位諮詢師之後會有這樣的質疑,以及對這些詞的厭惡。

心理輔導與心理干預都是要解決問題的,如果總是重複著這樣的詞彙,初聽確實會帶來一些好的感受,可聽得多了難免讓人煩,並且也會因為“接受、接受、接受,每次你都在說接受,我也知道要接受,可到底怎麼接受、我哪兒沒接受,你倒是告訴我啊”,而慢慢滋生出了質疑。

很多朋友都認為“心理諮詢師張張嘴就能賺錢,真是輕鬆的工作”。如果見誰都是重複“你要接受”、不斷的照本宣科,那確實是一份輕鬆的工作,但真正的諮詢並不是只包含“你要接受”,同時也大機率有“在你身上有哪些‘不接受’的表現”、“你可能是因為什麼而不接受”、“如果我們要改變,就需要改變哪些因素,而眼前我們可以怎麼做”,以及“如何去試著接受”。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談到“不接受”的原因,可能你會馬上想到“不想”、“不願意”與“接受不了”。

沒錯,對於一些朋友來說,他們“做不到接受”的原因,確實是因為“現在某些東西在他的人生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就比如:

兩個相愛的人,因為現實因素而被迫分開了,雙方都很無奈最終迎來的結局是離散,所以,雖然兩個人和平分手了,可在各自獨處的日子裡,過去的細節、對方的體溫、美好的回憶都在不斷的拉扯著兩個人,並使得他們想要和對方聯絡,卻又最終放下手機、使得他們雖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卻又難以面對現實。

對方、與對方的種種在各自的世界裡均擁有異常沉重的份量,這時候兩個人連“不去回憶”都做不到,何況是接受分開的現實呢。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但與這個例子相關的,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現在對父母的怨恨已經嚴重影響到你了,你確定不打算做一些改變麼?”

“老師你說的我都明白,但是想起來過去他們是怎麼對我的,我的心臟就開始抽疼。我也知道這樣下去不好,可我不想放,我希望仇恨能一直激烈著我往前走、往前走,然後總有一天我要站在他們面前說‘沒有你們,我只會過的更好’。”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我也明白這些情緒其實也在支撐著你,但是,就這個問題我還是想和你有更多的探討。”

可能你並沒有經歷過類似的情況,但是我想你一定經歷過“本來挺想要的東西,可過兩天沒感覺”的狀況。是的,有些東西存在的時候會帶給我們動力、會支撐我們去追求,而有些朋友之所以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放下,其實也是因為“他們擔心接受了之後,自己就沒動力繼續了”。就好比,我是因為不想被人說醜,所以才瘋狂的減肥、塑形、美顏,現在你跟我說讓我接受自己、接受這樣的自己,難道我要一輩子醜下去嗎?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確實沒有誰願意一輩子醜下去,所以,我也支援做一些改變。

“那你不就自相矛盾了麼?”

前面提到了“因為本來就很重要,所以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放下”,接著提到了“因為想利用這些東西自帶的‘動力’,而不願意接受、不想放下”。但我想你也看到了,那些“自帶動力”的東西本身也帶有“重要”這個屬性,同時,兩者也存在著“接受、放下其實就代表著失去”的含義,如失去彼此(重要的那部分)、失去動力。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但我覺得這裡的思維太侷限了。

即便選擇了接受,這份重要還在、這個人也還在,不是麼?

即便選擇了接受,我們也還可以去改變,不是麼?

我不覺得這兩者是矛盾的,但可能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接受了就代表著‘再也不見’、‘老死不相往來’”,所以我們才如此排斥、可能因為我們本就是一個對自己缺乏控制力,沒辦法給自己支撐、給自己動力的人,所以從小到大都是依附於“基於疼痛產生的動力”來讓自己有所改變,而從沒“主動改變過”,所以才覺得“接受了就等於不改變了”。

當然,這裡其實還應該再稍微延伸一下。

在中國式的感情中兩個人分手或者離婚之後,基本上就成為了仇人,這多半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存在著太多的矛盾、隔閡與辜負,所以雖然分開了,但只要一聯想到對方,我們就聯想到了曾經種種的不好,而後繼續將一些不好的東西放在對方身上。

我其實蠻理解這種狀況的,但是很顯然,無論是感情中的哪一方,分開之後都需要各自處理好上一段感情對自己的影響,這樣自己才能輕鬆、才能在再次面對對方的時候免受過往的折磨。

而無論是因為問題分開,還是被迫分開,兩個人都需要處理好這段感情和分開本身對各自的影響,但有時候我們確實太過任性了,所以想透過“不接受這個結果”來避免自己面對這些。

可說實話,即便是分開了,那未來也還有可能再次在一起,生活中分分合合的例子又不是沒有,但對於那些不願意面對、不願意放下的朋友來說,感情與分開本身對他們的影響會持續存在,以至於再次在一起的時候,會將影響對映在相處中,讓“久別重逢”變得特別辛苦。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同時,我覺得“接受是改變的第一步”。

當我們利用仇恨、誘惑、慾望等為動力的時候,我們確實會收穫前進的動力。可無法避免的是,當我們沉溺在仇恨中,自身也會變得醜惡、當我們持續追求誘惑與慾望的滿足,便會逐漸失去自我,成為它們的奴隸。

所以你看,當我們選擇藉助這些動力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把人生的掌控權交了出去。而我想,你並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往這個方向發展。

當然了,因為一開始掌控我們的本來就是本能與慾望,所以這種模式延續到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倒也不奇怪。故而不能輕率的就把“沒有握住人生的主動權與掌控權”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但隨著我們的成長,還是要一步步的去把這些拿回來,因為這是利於自己發展的。

就比如:

我是為了避免自己“醜”,而努力變美,那本質還是認為“自己丑”。雖然透過努力確實會帶來一些“美”,但“認為自己丑”的內在會讓我們十分敏感與自卑,他人稍有不同意見,我們就可能遭受非常大的打擊;而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就是這樣,卻會讓自己內心相對平和,能夠平和的面對生活中的不同意見,這樣自己不敏感、不自卑,始終都是輕鬆的,不也挺好的嘛,再者,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變美,那為什麼不將“輕鬆”與“努力”結合起來,非得“用醜來激發自己”呢?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因為不願意面對消化“分開”所帶來影響的苦,所以我們選擇“不接受”,而這裡其實也同樣,我們為了不去面對“接受真實自己”的苦、不允許自己暫時醜、不允許自己有醜的時候,同樣選擇了“不接受”。

可這些苦,只有吃下去才會變成動力、墊腳石、鎧甲與輕鬆。而一個不被這些拖累的“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掌控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你覺得呢?

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推薦文章

  • 自從學會包菜炒粉條這種做法,我家7天1袋米,粉條不坨不粘,真香

    8領券減2淘寶購買這時候我們倒進包菜翻炒,翻炒的時間不要太長,當包菜的顏色變綠了,就開始下一步了,時間長了就不脆爽了,顏色也容易發黃接著倒進粉條,看看經過上色的粉條顏色是不是很好看粉條加進來了,我們開始調味料,加鹽,蠔油,香油,雞精,白糖,...

  • “天然排毒菜”被發現,隔三差五吃一次,清腸排毒,家人身體好!

    雖然豬血是補血的好食物,但我們不能過涼食用哦,避免造成鐵中毒,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隔三差五吃一次就行,膽固醇高和血壓血脂高的朋友一定要慎用哦~豬血和韭菜搭配在一起後,堪稱絕配,吃起來能夠起到清肺潤肺,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吸附有害物質後,讓...

  • 一張嘴就有一股臭味,怎麼刷牙都沒用?1分鐘瞭解口臭“根源”

    要保持口氣清新,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刷牙,這固然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處理辦法,但出門在外,不可能時刻準備牙膏、牙刷、漱口水這類口腔清潔用品,無奈火鍋、烤肉太過吸引,還有很多人無大蒜、洋蔥、辣椒、榴蓮不歡,如果有一款能隨身攜帶口氣清新產品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