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從個體仇恨,到集體仇恨,正義性一定還在嗎?

由 想著說 發表于 運動2022-02-14
簡介從動物進化到人,有了更強大記憶,有了更廣闊的個體智慧發展差異,有了聯合等智慧可以藉助群體力量,讓傷害實施者過後再付出代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恨”就有了意義——因恨成仇,伺機報復,一雪前恥,揚眉吐氣

仇恨的仇還能組什麼詞

從個體仇恨,到集體仇恨,正義性一定還在嗎?

心理問答平臺上遇到一網友,稱自己總是無法真正恨一個人,哪怕對方傷害她很深,也只會生一下下氣,然後會選擇原諒,甚至自己忘記,最後說,自己有點像個舔狗。

借她問題,分享了對“恨”這種情緒的看法如下:

“恨”是很多人受傷害後正常的反應,應該是人類智慧超越動物界以後習得的。

在動物世界中雖有弱肉強食,但應該沒有“仇恨”。叢林法則,產生這種情緒沒有意義——讓羊恨狼?勉為其難;

從動物進化到人,有了更強大記憶,有了更廣闊的個體智慧發展差異,有了聯合等智慧可以藉助群體力量,讓傷害實施者過後再付出代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恨”就有了意義——因恨成仇,伺機報復,一雪前恥,揚眉吐氣;

個體怨恨是集體怨恨之源。從個人的“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到集體的“家族宿怨”、“爭權奪利”,到國家的領土之爭、主權之爭……層層彙集、加碼、放大,構成人類歷史各種爭端的主旋律。

集體怨恨“彙集”出來後,個體怨恨會變得如此渺小~這使得個人尋仇的操作很容易甚至必然“變質”,以至讓人懷疑其本應有的那種“正義”——它還在嗎?能想到的改變如:

——仇恨物件邊界擴大,找不到那一個人(放大到室友、校友、家人、老鄉、軍隊、民族),而只能找到那一類人;

——復仇力度擴大,某地主與某長工的仇恨,放大到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仇恨;

——復仇力度縮小,個人復仇遇到維護集體利益時,不得不放棄;

——復仇手段惡劣,某地主抽了長工一鞭子,復仇放大到集體批鬥、集中消滅,各種大屠殺;

……

這種變質,本應激發人們反醒“仇恨”的合理性,並採取消解措施積極予以化解,就如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處理家鄉族人與鄰人宅基地爭端一事時寫得那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一化解手段成就了“六尺巷”一段佳話;

但出於各種未必都那麼正義的目的,人們被反向教育著,比如很多人都學過的那句話:“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把背叛的惡名加到個人,讓人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尤其把記憶集中到仇怨上。

綜上,恨可能並非本能,只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她說“討厭這樣的自己”,應該在意識層面認識到恨是“應該”的,“選擇原諒”倒成了“舔狗”,這應該是教育偏差的後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