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學而思大語文大禮包—— 古代詩人簡介及代表作梳理PDF可列印

由 兩小無猜久長時 發表于 運動2021-05-29
簡介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眾體兼長是什麼意思

唐代有名有姓的詩人共有 2536 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學而思大語文大禮包—— 古代詩人簡介及代表作梳理PDF可列印

初唐“四傑”:王勃、洛賓王、盧照鄰、楊炯。

盛唐有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

中唐: 柳宗元、孟郊、韓愈、白居易、盧綸、李賀、李益、劉禹錫、賈島、張、韋應物、李坤、元稹、張祜、杜秋娘、張籍、戴叔倫、顧況

學而思大語文大禮包—— 古代詩人簡介及代表作梳理PDF可列印

晚唐:李商隱、杜牧

1、盧照鄰(632~695),幽州范陽(河北省涿州)人。自號幽憂子,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世稱“王楊盧駱”,楊炯譽之人間才傑。擅長詩歌駢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代表作:長安古意、詠史四首、紫騮馬。

2、駱賓王(約 638—約 684),今浙江義烏人。唐初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才華出眾,曾經當過侍御史,這在當時算是很大的官了,可當了沒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進了監獄。獲釋後,被貶到浙江臨海當縣丞。擅長寫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詩,筆調高昂,風格雄放。內容廣泛,格調高遠,多感嘆個人遭遇,抨擊社會現實之作。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世稱“王楊盧駱”。代表作:《詠鵝》、《易水送別》。

3、

李 嶠(約 645—約 714),今河北趙州贊皇人,唐朝詩人。唐高宗時考中進士,先後見過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當過中書令。他的詩多數以風、月、雨、露為題材,語言清新,講究聲律,當時很有名氣。與同鄉蘇味道齊名,合稱蘇李,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並稱文章四友。宮廷詩人,詩多詠物。代表作:風。

4、王 勃(650~675),絳州龍門(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世稱“王楊盧駱”,為四傑之首,被譽為詩傑。積極開拓詩歌的表現領域,從題材內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 顯露了新的獨特風貌。文名甚高,對近體詩有所建樹,為唐詩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5、楊 炯(650~692),弘農華陰(陝西)人。人稱“楊盈川”,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世稱“王楊盧駱”。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以邊塞征戰詩著名,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 風格雄健豪放,氣勢軒昂,很有氣魄。張說謂“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齊梁“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代表作:從軍行、出塞。

6、沈佺期(約 656~713),相州內黃(河南內黃)人。與宋之問並稱沈宋,律詩之祖。重視平仄、聲律的協調,對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詩的定型,確立了律詩的形式,在聲律方面有重要貢獻。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問(約 656~712),汾州(山西汾陽)人。人稱宋學士,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律詩鼻祖。尤善五言詩。重視平仄、聲律的協調,對偶句式的工整。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詩的定型,確立了律詩的形式,在聲律方面有重要貢獻。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代表作:渡漢江、度大庾嶺。

8、賀知章

(659-約 744),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唐朝詩人。他又名賀季真,詩狂,性格狂放,喜歡喝酒,自稱“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武則天女皇期間考中進士,當過太子賓客、秘書監等官,晚年退休還鄉後當了道士。少年時就以寫詩而聞名,特別擅長寫景詩和詠物詩。他的詩清新通俗、意境優美。他的書法也很有名,草書和隸書寫得特別好。其詩富於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詠柳、回鄉偶書。

9、張若虛(約 660~約 720),揚州(屬江蘇)人。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 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 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 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膾炙人口,號稱“孤篇壓全唐”的名詩, 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具有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把大唐引進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0、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射洪)人。 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 武則天執政時,任時麟臺正字、右拾遺等小官。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在 詩歌創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被譽為“詩骨”,提倡“漢魏風骨”,以復古為革新。所作《感遇 詩》和邊塞詩,內容豐富,剛健樸質,現實性很強,實踐了他的理論主張。以鮮明的創造革新精神,掃蕩 齊梁餘風,開啟了一代新風。代表作:《登幽州臺歌》。

11、張 説(667~730),原籍范陽(河北涿縣),世居河東(山西永濟),徙家洛陽。封燕國公,與蘇頲齊名,被稱為燕許大手筆。為文俊麗,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筆,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詞人,鹹諷誦之,當時無人能及,一生著作宏富。被譽為開元名相,一代文宗。代表作:《蜀道後期》。

12、蘇 頲(670~727),京兆武功(陝西武功)人。時稱小許公,文筆很好,與張説齊名,被稱為燕許大手筆。代表作:汾上驚秋。

13、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曲江(廣東韶關)人,才華出眾,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直言 敢諫,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代表作:照鏡見白髮、感遇、望月懷遠。

14、 王灣(?~750),洛陽人。《次北固山下》一詩寫景如畫,意境開闊,對仗工麗,寓情於景,景中含理,格調壯美,妙絕千古,頗受推重。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展的前景,在當時及後世受到普遍重視。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江南意)。

15、 王翰(687?~735),晉陽(太原)人。與王之渙、王昌齡被後人譽為邊塞三王。擅長絕句,尤擅描寫邊塞生活。詩多古體,蒼涼奔放。代表作:涼州詞。

16、王之渙(688~742),幷州(太原)人。與高適、王昌齡齊名,與王翰、王昌齡被稱為邊塞三王。以描寫西北邊疆風光著稱,其詩氣勢磅礴,音韻優美。絕句成就很高,惜流傳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稱佳品。代表作:登鸛雀樓、涼州詞。

17、王昌齡(698~約 757),太原人,一說京兆長安(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但屢次被貶官。安史之亂時,於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於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世稱王江寧,他以寫邊塞詩聞名,抒情詩 也同樣膾炙人口。絕句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與高適、王之渙齊名,與王翰、王之渙 被稱為邊塞三王。擅長七言絕句,尤善描寫邊塞風光和婦女心理。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絕句馳名, 為唐人絕句的絕頂人物之一。代表作: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出塞、閨怨。著有《王昌齡集》。

18、孟浩然(689~740),襄陽(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又稱孟山人,與王維並稱王孟。擅長五言詩,描寫山水風景的作品很有名。山水田園詩為主要題材,詩作清幽閒雅,清新恬淡,平易自然,情景交融,在白描中蘊藏著深厚的情感,頗受世人推崇。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對當時和後世的山水田園詩創作具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代表作:春曉、過故人莊、臨洞庭上張丞相、秋登蘭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

19、李 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20、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後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綦,音同齊, 意思是極、很。

21、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22、

(約700-765),今河北景縣人,字達夫,唐朝詩人,邊塞詩的代表作家、領軍人物。。他早年過著流浪的生活,少潦倒落拓,很不得志。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 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 氣勢雄渾,詩筆力雄健,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感情真摯,富有浪漫主義特色,多反映當時的 邊疆形勢和士兵疾苦。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代表作:《別董大》。

23、王 維(701~761),字摩詰,今山西永濟人。唐朝著名詩人。世稱王摩詰、王右丞,當代詩匠, 逝後詩佛。與孟浩然並稱王孟。做過左拾遺、尚書右丞等官。晚年參禪信佛,過著半官半隱的田園生活。他多才多藝,在詩歌、音樂、繪畫、書法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他的山水詩大多描寫空寂、寧靜的自然景色,刻畫細緻,生動傳神,韻味十足,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詩歌古、律、絕眾體兼長,古詩從大處著墨,近體詩則不求辭藻華美,淡淡數筆,卻形象生動,意味深長。作品主要是山水詩,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刻畫細緻,變化多彩。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 具有音樂美。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為盛唐山水隱逸詩派代表。通音律、工書畫,亦官亦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獨特的風格。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中國古典詩歌有突出貢獻。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詩篇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代表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

《鹿柴》、《鳥鳴澗》、《山居秋暝》、《漢江臨眺》、《終南別業》。

24、李 白(701~762),祖籍隴西成紀(甘肅秦安),生於碎葉(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唐屬安西都護府),五歲移居綿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蓮鄉。號青蓮居士,人稱李太白、謫仙人,被譽為詩仙、詩俠, 與杜甫並稱李杜。青年時期曾經遊歷各地,結識了許多朋友。李白才華橫溢,博學多才,精通劍術,一心想為國家建功立業。他一生曾兩次做官,結果不是遭宦官排擠,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追求理想,嚮往光明,抨擊時弊,揭露奸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內容十分廣闊。各種題材和主題的抒寫,各種形式和語言的運用都能隨心速所欲, 揮灑自如。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於豪邁奔放的熱烈抒情中,蘊含著一種雄偉俊逸之氣,於瑰麗絢爛的色彩裡,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浪漫色彩濃厚,為歷代詩人所少有,是屈原之後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高峰。對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古朗月行、靜夜思、獨坐敬亭山、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登金陵鳳凰臺、渡荊門送別、關山月、行路難、將進酒、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夢遊天姥吟留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