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宋代狄青一生25場戰鬥戰功赫赫,為何滿朝大臣一定要殺他而後快?

由 魚羊秘史 發表于 運動2022-01-17
簡介12憂鬱暴斃狄青在陳州為官期間,朝廷每月兩次派遣使者前來探視

狄青是被誰害死的

宋代狄青一生25場戰鬥戰功赫赫,為何滿朝大臣一定要殺他而後快?

伐西夏,徵嶺南,他是無往不勝的面具將軍。皇帝寵信,百官側目,他是謹言慎行的大宋樞密使。無過遭貶,壯年暴斃,世人為他感慨唏噓。往事越千年,誰又真正進入了他的情感世界?

01

烽煙驟起

宋仁宗景佑五年秋,李元昊僭越稱帝,建西夏國,入侵中原。

北宋自建國初始,為防邊將擅權,施行實內虛邊的軍制,各地精銳都被充入禁軍,只留老弱在邊境守衛。

同時,朝廷重文輕武,軍人臉上會和犯人一樣黥面。又因為常有罪犯充軍,所以只要臉上有刺字,百姓們就認為不是好人。故《水滸》中常有“賊配軍”之稱。

將士沒有榮譽感,況且自檀淵之盟後,久無戰事,邊關守軍戰鬥力與西夏軍相差甚大,故屢戰屢敗、軍心盡喪,畏敵如虎、遇敵即潰便成了常態。

仁宗震怒,懸賞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同時選派禁軍精銳到前線作戰。

正當而立之年的禁軍散直狄青,被任命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來至前線。

02

面具將軍

安遠城外,殘陽如血,秋風蕭瑟。

陣前一人,披頭散髮,猙獰的青銅面具後,一雙精光四射的眸子,靜靜望著狼狽潰散的西夏軍。

槍在手,跟我走。破敵膽,梟賊首!

四年來,狄青躍馬揚鞭,縱橫沙場,先後大小二十五戰,八次被流矢射中。破金湯城,佔宥州,滅歲香、毛奴、尚羅等部族,燒西夏數萬石糧草。又修建堡壘,扼敵要害。攻必克,守必堅!

漸漸的,狄青成為邊關將士們心中的戰神。

03

深受器重

長煙,落日,孤城,濁酒入喉。

經略使范仲淹看著眼前的青年將領,如同看著一塊璞玉。判官尹洙極力誇讚狄青有良將之才,一番交談,果然不錯。然學識稍差,未能博通古今,殊為憾事。

范仲淹站起身來,在書架中挑出一本,交給狄青,語重心長道:“漢臣啊,讀此書可以決斷大事。為將者,不知古今之事,不過匹夫之勇,不足為也。”

狄青恭敬地接過書一看,是《左氏春秋》,連忙拜謝。

自此,他發奮讀書,悉數研究了秦漢以來將帥的事蹟和兵法謀略,戰場上智計百出,名聲愈顯。

狄青每戰必捷,官也越做越大,在屢戰屢敗的邊將中分外耀眼,引起了宋仁宗的關注,宋仁宗便要召見這個軍中偶像。

不巧,西夏軍入侵渭州,狄青無法覲見。思之心切的宋仁宗追星態度讓人感動,派畫師到邊關,將他的形象描繪出來,放在宮中時常觀看誇獎。

邊關將士無不豔羨,軍心大振。

04

同袍冤死

慶曆四年五月,李元昊稱臣。狄青升任真定路副都總管。

傍晚,夏雨驟至,街上景色籠罩在水霧之中,一片混沌。呆若木雞的狄青久久站在真定路總管韓琦的府門外,任憑雨打風吹。

狄青過去的下屬焦用,押解犯人路過定州,前來拜望自己。二人許久未見,便坐了下來小酌一番。不想被人告知了真定路總管韓琦。

宋法規定,押解犯人時不得飲酒,韓琦遂派人至狄青府中鎖拿焦用。狄青見狀,連忙緊隨其後趕到韓琦府門外。二人雖只差一級,但朝廷對文武的差別對待使韓琦的府門如登天之階,狄青未經通稟,萬萬不能闖。只得在大門外焦急高喊:“焦用立過很多軍功,是個好兒郎!”

韓琦在府內聽得此言,將狄青招進大堂,怒斥道:“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為好兒,一個當兵的算什麼好兒郎?”命他站在一邊,將焦用當堂斬殺。

自己出生入死,為國守邊,在他韓琦眼中,依然是卑微到了塵埃之下!

他不禁想起了前段時間在韓琦府中宴飲。韓琦邀歌姬白牡丹到場助興,一曲歌罷,白牡丹前來敬酒,對別人都是敬語,到他這兒,竟敢調笑道:“也敬斑兒一盞。” 這是在公然嘲笑自己臉上的刺字。在場諸官眼見狄青受辱,不但不維護朝廷體面,反而鬨堂大笑。

幾日後,狄青找了個理由,給了白牡丹一頓板子。想來這事被韓琦得知,借今日之事報復自己。可憐堂堂焦用,因小過而死,自己空有伏虎之力,卻是無可奈何。

狄青回首看,近在咫尺的總管府大門,竟似一頭大張著嘴,隨時可以將自己吞噬的惡獸。

宋代狄青一生25場戰鬥戰功赫赫,為何滿朝大臣一定要殺他而後快?

05

留字激勵全軍

宮殿內,宋仁宗久久凝望著這個戰神。相貌清秀俊朗,身形頎長挺拔,言語謙和爽朗,舉止敦文儒雅。君子溫潤如玉,想必就是說這樣的人。

唯有談論起軍事時,眼神中一閃而過的銳利,方能讓人感覺到他書生一般的外表下,隱藏著的超乎常人的沉毅彪悍。

“狄卿現已身居高位,光宗耀祖、天下敬仰自不必說,唯面涅猶存,不甚美觀,不如敷藥去掉吧。”宋仁宗關切道。

狄青深知皇帝這樣說,實是欲消除自己軍籍,從此自己就不會再因軍人出身而受侮辱。然而韓琦那句“一個當兵的算什麼好兒郎,”卻像一條鞭子一樣,無時無刻不在靈魂深處鞭笞自己。

狄青哽咽地指著臉上刺字回答:“陛下因臣立功而提拔臣,並沒有嫌棄臣的出身。臣所以有今天,全是因為從軍。願意留下刺字以激勵軍中將士,所以不敢奉詔。”

06

上表請徵

皇祐四年四月,廣源州土著首領儂智高屢次請求歸附朝廷而不得,遂舉兵入侵中原。五月攻陷邕州,建立“大南國”。又沿江攻破九個州,最終兵圍廣州,嶺外騷動。

朝廷派楊畋帶兵討伐,師老無功。又派孫沔、餘靖前往征討,仁宗皇帝依舊放心不下。

官至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的狄青見狀,上表請求出徵。第二日入宮覲見,對仁宗說:“臣起自行伍,不透過征戰就無法報效國家。懇請率領數百外族騎兵,加上朝廷禁軍,取賊人首級獻於宮闕之下。” 仁宗為其豪情感染,便讓大臣商議狄青的官職。

朝臣們都說狄青一個武人,才能不足以獨領大軍,需有文官任正職節制。唯有宰相龐籍大力支援狄青獨自領兵,並說明了大將不受文官節制的重要性。仁宗聽從龐籍的意見,任命狄青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在垂拱殿設酒宴為其壯行。

當時儂智高回軍據守邕州,狄青率領二十萬大軍匯合孫沔、餘靖後,進至賓州。

07

軍令如山

狄青到來之前,大將蔣偕、張忠因輕敵兵敗身死,軍心沮喪。狄青下令禁止諸將出戰,聽其統一號令。廣西鈐轄陳曙貪功,乘狄青未到,率八千步卒進攻敵軍,於崑崙關大敗,袁用等大將棄陣逃命。

狄青得知後感嘆:“號令不齊,所以兵敗”。狄青到前線後第二天清晨,便將陳曙綁了,連同袁用等大將三十多人,以兵敗逃跑罪,推出營門斬首示眾。孫沔、餘靖相顧愕然,在場諸將兩股戰戰,方知軍令如山。

隨後,狄青下令整頓兵甲,大軍休養十日。敵軍間諜偵得訊息後告知儂智高,他以為宋軍短期不會進軍,故放鬆了警惕。誰知次日清晨,狄青便率領騎兵,奔襲一晝夜,驟然攻下崑崙關,兵至歸仁鋪列陣。

宋代狄青一生25場戰鬥戰功赫赫,為何滿朝大臣一定要殺他而後快?

08

殺敵建京觀

儂智高失了崑崙關要隘,驚慌失措下令全軍出戰。宋軍先鋒大將孫杰與敵血戰犧牲,賊軍氣勢雄銳不可擋,孫沔等大將嚇得面無血色。

當此之際,狄青手執白旗指揮騎兵,出左右兩翼,攻其無備,大敗敵軍,追奔五十里,斬首數千級。殺死敵軍首腦及各級官員共五十七人,生擒敵軍五百餘人,儂智高乘夜放火燒城逃竄而去。

天明後,狄青帶兵入城,繳獲金帛數萬、牲畜數千,召集被儂智高軍俘虜脅迫的老少人等共七千二百餘人,撫慰之後全數遣還。在邕州城下,砍下敵方首腦的首級示眾,並收斂敵軍屍體,於城北一角築成京觀(古人將敵軍屍體堆積在道旁,上面覆蓋土,形成屍丘,以此震懾敵人)。

當時狄青計程車兵發現有屍體身著金色龍袍,大家都認為是儂智高已死,可以上報朝廷。狄青說:“怎知不是儂智高的詭計呢?寧願不要這份大功,也不敢欺騙朝廷。”

09

最高榮譽

當初,狄青剛出徵,仁宗擔憂道:“狄青素有威名,賊人們一定害怕他到前線。在他左右聽使喚的人,非是他的親信不可;哪怕是日常飲食起臥,都應該防止敵人加害。”並派使者快馬賓士,將這話告誡給狄青。等到狄青的捷報傳來,仁宗又對宰相說:“趕快商議獎賞事宜,遲了不足以起到獎勵的效果。”

狄青回到京師後,仁宗皇帝為嘉獎他,要拜其為樞密使。樞密使歷來由文臣擔任,狄青若上位,無疑是打破了文官集團對這個位置的壟斷,所以當初力薦他獨自統軍的宰相龐籍,現在也極力反對,仁宗也沒有堅持。

過了幾日,有言官又提起此事,極言賞罰不公。仁宗皇帝明知不過是黨派之爭,但卻可以藉此機會,將自己的愛將送上高位,也就順水推舟,嚴厲要求龐籍等大臣同意升狄青為樞密使。龐籍見一向仁和的皇帝陛下神色嚴厲,立馬同意。

如此一來,狄青便動了文官們的乳酪,反擊接踵而至。

10

受辱屬下

“赤樞”,這個帶有強烈侮辱性的字眼,狠狠砸入狄青的心中。

還記得就任樞密使時,樞密院屬官按例出迎。不料狄青臨時有事耽擱,沒有如期而至。官員們等了幾天,不見狄青。便大聲抱怨:“咱們一群人等這個赤佬,他竟然一連幾日不露面。”狄青得知後,只是苦笑。

不料狄青上任後,恭謹謙讓,唾面自乾,卻因為軍人出身,連帶著自己掌管的樞密院都被那群文官們蔑稱為“赤樞”。而手下這些官員也因為在一個武人手下工作,連帶著抬不起頭。

縱然如此,狄青卻不能退!

自從當上樞密使後,大宋將士便以自己為榜樣,相信普通士卒也能出人頭地,故而人人用命,邊關安寧。一旦自己退卻,失去的不只是一個官位,還有千千萬萬顆大宋將士建功立業的進取之心。

11

誹謗滿天

嘉佑元年,京師大雨,引發水災,太社、太稷壇毀壞。官員百姓房屋毀塌、無家可歸者不計其數。

在此之前,名臣歐陽修曾上《論狄青札子》,極言狄青武人掌權的危害,請求皇帝將狄青外放地方,宋仁宗不予理睬。此次藉著水災,歐陽修再上《論水災疏》,論述水災原因有二:皇帝不立太子,狄青武人掌樞密院。並著重利用五行學說將災難歸咎於狄青。

朝中重臣們也紛紛上言。有人甚至製造謠言,欲除之而後快。

龐籍、歐陽修、餘靖、劉敞等,這些頗有聲譽的忠直大臣,都為貶謫打壓狄青,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

呂景初幾次三番向宰相文彥博進言,要求外放狄青。

文彥博因為狄青素來忠誠謹慎,說外面傳言都是小人挑事,不必搭理。沒想到呂景初對道:“狄青雖忠心,能管得了其他人嗎?小人無識,可能會引起變故。身為大臣,應該為朝廷考慮,請不要因為是同鄉而包庇。”

聰明人文彥博哪擔得起這種罪過,立馬轉換立場,並迅速成為了除掉狄青的急先鋒,要求外放狄青。

狄青終於忍耐不住,前去找仁宗申述,稱自己過去若無功,又怎會居此高位?如今並無罪過,卻為何要遭貶謫外放?仁宗皇帝也想保全他,便用這番話詰問文彥博,並堅稱狄青是忠臣。

文彥博回答:“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但得軍情,所以有陳橋之變。”仁宗聽此一席話,只能默然同意了他的主張。

皇帝默許,狄青卻還矇在鼓裡,他來到中書省,用前面那句話問文彥博。文彥博久久直視著狄青憤怒的雙眼,冷冷吐出一句:“無他,朝廷疑爾。”

一句話震得狄青倒退數步。征戰半生,含垢忍辱,換來的不過是一句朝廷疑爾。

好一句朝廷疑爾!好大的罪!

朝廷懷黃袍加身之疑,痛抑猛士,而猜防百至,夫復何言!

12

憂鬱暴斃

狄青在陳州為官期間,朝廷每月兩次派遣使者前來探視。狄青每次聽到使者到來,就終日驚疑。不到半年時間,因臉上長瘡,暴斃而亡。

小小一個膿瘡,對於正值壯年的狄青來說,本不算什麼。然而,透過自己的遭遇,他看到了國家的未來。外族虎視眈眈,朝廷寧願忍辱求和,也要極力打壓武人,國破家亡指日可待。

哀莫大於心死,罷了罷了……

自此,將士心寒,不復出力,而文官們卻為自己的勝利洋洋得意。北宋的經濟、文化、藝術等領域得到長足發展,更出現了宋徽宗這個“大藝術家”。

靖康恥,猶未雪,南宋名將岳飛又以“莫須有”罪名,慘死風波亭。南宋延續北宋重文輕武的治國思想,國富而不強,最終湮滅在了蒙古鐵蹄之下。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 細筆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