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由 大潮汕灣視點 發表于 運動2022-01-06
簡介”上好的鼠殼草絨棉,加入糯米粉和水後在鍋中慢火炣煮,煮至質地顏色均勻便可出鍋搓揉,小麵糰用粿碗球搓成粿碗,便可包裹餡料做成小巧的鼠殼龜,強媽媽的鼠殼龜餡料以紅糖、紅蔥頭、肥瘦豬肉丁和花生芝麻混合而成,清爽甘香的植物氣息中,芳香滿溢糖漿流心,

粿怎麼讀拼音

多年前的春時三月,那位老者望著村裡蕭疏的農田,語重心長地與我道出那農田與諸葛孔明之間的驚世秘密——

冬收後的農田裡,某種野草倚賴歲終天地的力量,得以蓬勃生長。村民會採摘曬乾取其草綿,混上糯米粉搓皮包餡,製作成流傳久遠的諸葛粿。當年諸葛孔明徵戰路過,便是發現這種諸葛粿可抵瘴氣健身體,士兵吃完也屢戰屢勝,從此聲名大噪,這種草也因此被名為“諸葛草”。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當時詫異原來諸葛亮征戰也曾路過粵東大地,而且還發明瞭諸葛粿,後來細細查究,諸葛亮發明的是饅頭並非粿,而諸葛草雖然存在,但並不能做出這種諸葛粿。想來和天下小吃99。99%都是乾隆皇帝欽點品嚐一般,諸葛粿與諸葛草,大概也是歷史長河裡一場以訛傳訛的美麗的誤會。

啥是“諸葛粿”

那到底“諸葛粿”是啥呢?若按這個粿的原料配方、時令氣候和長相特點,老者口中的“諸葛粿”,其實就是是潮汕汕尾一帶,頗受歡迎的“鼠殼粿”。“鼠殼”與“諸葛”二字的閩南讀音相近,被人誤會和流傳自然不是難事。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鼠殼粿

至於做粿所用的“諸葛草”,則是“鼠殼草”——別名“白頭翁”,是冬收之後野地田園的常客,記得去年到龍湖古寨,看見這種老鼠耳朵的毛茸茸的綠葉,一小簇一小簇地藏在殘垣破瓦中間,甚是可愛。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鼠殼草

換誰都不會想到,這種不起眼的小野草,居然可以製成美味的粿品。鼠殼草入粿是早有記載之事。《潮州府志·物產》中:“鼠麴,葉似馬齒莧,潮之業農者雜米粉作糗(點心)”。在周作人的故鄉紹興,被稱為黃花麥果的也是一種鼠殼草,其做成的糕餅則是清明作供的祭品,一顆顆如同手指頂大小,又叫繭果。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周作人的家鄉做的“黃花麥果”是簡單的——取嫩葉搗鼓汁和麵即可。而潮汕汕尾的鼠殼粿,則要複雜得多。單純處理鼠殼草而言,就需經過“洗曬揉炒挑煠磨”七大步驟,細緻與用心可以保證取得高純度的鼠殼絨棉,自然讓鼠殼粿更具一番風味和別緻。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洗淨後晾乾剁碎加水下鍋熬煮趁熱加糯米粉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揉成麵糰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擀成麵皮,加入餡料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放入磨具,出磨完成製作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蒸熟即可

也恰是這番瑣粹,並不是每位巧婦都願意折騰這種粿。比方我媽,她就從來對做鼠殼粿避而遠之,但每年當親朋送來鼠殼粿,那種清新的氣息與獨特的風味,總會喚醒味蕾的記憶——那些關於時節、傳統以及土地的秘密。

老厝裡的年味

鼠殼粿首秀登場,是以年粿的身份出現。在澄海和海豐,老習俗過年便做鼠殼粿——用鼠殼綿混上糯米揖作成粿皮,然後取綠豆碾畔去殼淘淨,混上蔥油、白肉丁、沙糖、橙皮一起熬成豆餡,用粿皮捏成的小碗裝盛包裹,以抹過油的壽桃粿印蓋上,一個一個墨綠精巧的鼠殼粿,便在阿嫲的巧手裡輕快又整齊地出落。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炊熟後晾好疊放在竹籃春盛裡,連同其他過年還神的禮供穿街走巷,在鄉里廟火的繁盛中沾上吉瑞,回家方可食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然後蘸一點甜辣醬,綿糯中是一絲絲鼠殼草甘澀的氣息,焦香中則讓唇齒溜過豆餡的豐潤。老人說太上火了,便會復蒸一遍,但如果蒸到鼠殼粿的流心餡料破壁而出——“流粿尿”會遭人笑話,風味自然減了三分。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作為禮供之外,鼠殼粿也是過年的禮尚往來的情誼。在汕尾海豐,鼠殼粿為印製成圓形的龜狀圖形,一疊疊作為親朋拜年的招待和答謝好禮。

添丁的脹風粿

潮南溪尾朱——宋代大文學家朱熹後人聚集而成的圍寨古村,每年正月十三元宵上燈,村裡的婦人便會忙碌且歡喜地相聚一堂,為的是就製作鼠殼粿——上燈喜慶最不可或缺的角兒。按風俗,生男孩的家裡會準備許多鼠殼粿作為添丁的祥瑞,贈送村裡的各家各戶。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溪尾朱的鼠殼粿又長得別緻一些,粿餡以一大勺蔥油芋泥為主,混上一點芝麻花生末。粿皮捏成的粿碗則更薄更寬,放入餡料後粿皮如收傘一般往中間聚攏,精巧的花紋一氣呵成地浮現在粿面上,不需粿印卻更勝一籌。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當地稱這種鼠殼粿為脹風粿,因為蒸煮之後,表面膨脹而得名,唯獨溪尾朱的婦人精通。寓意添丁發財的鼠殼粿,也會參與到正月十九的營老爺。那也正是每年上燈節喜慶的高潮。尤其有趣的是,如此隆重的上燈禮節,如果遇上兒子不孝不乖,便會被人笑話:鼠殼粿送錯門楣了。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清明的鼠殼龜

在汕尾人的記憶裡,鼠殼粿只叫鼠殼龜,龜與粿相通,是粿世界的語法。鼠殼龜是汕尾清明時節的使者。像朋友阿強的媽媽,如今依舊會每年製作許多鼠殼龜,以招待遠方歸來的親朋。但強媽媽的首要做粿重心不是粿餡或者粿品,而是尋找適合的鼠殼草,“鼠殼草有兩種,一種是高個的叫大樣,另一種是矮小的叫小樣,小樣細嫩絨棉又多,這樣的鼠殼龜才清香好吃。”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上好的鼠殼草絨棉,加入糯米粉和水後在鍋中慢火炣煮,煮至質地顏色均勻便可出鍋搓揉,小麵糰用粿碗球搓成粿碗,便可包裹餡料做成小巧的鼠殼龜,強媽媽的鼠殼龜餡料以紅糖、紅蔥頭、肥瘦豬肉丁和花生芝麻混合而成,清爽甘香的植物氣息中,芳香滿溢糖漿流心,讓人印象深刻。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這些做好的鼠殼龜,媽媽們會一袋袋地分裝冷凍,等待遠方歸來的親人,聚首一堂再話舊事舊味道。

潮汕小吃:那些藏在“鼠殼粿”裡的故事

作者|連幼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