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碳中和”?“碳達峰”?熱門概念一“碳”究竟

由 愛傳播財新考研 發表于 運動2022-01-05
簡介具體來看,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築、農業、負碳排放技術以及資訊數字技術等八個領域將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點行業,其出現的可能的綠色技術創新點有望實現社會經濟體系、能源體系、技術體系的巨大轉變

炭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碳中和”?“碳達峰”?熱門概念一“碳”究竟

繼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碳中和”、“碳達峰”迎來首秀之後,二者的熱度在近日裡居高不下,一度成為刷屏熱詞,除了“碳中和”核心股受政策吹暖風在A股市場逆勢上揚之外,國內重大會議上也頻現其身影。

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一項重要議題指出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並點明在“十四五”期間要重點做好的工作,會議從能源體系、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綠色低碳生活、生態碳匯能力、國際合作等7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與此同時,會議還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來落實。

可什麼是“碳中和”?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在哪些方面又將面臨機遇與挑戰?

如果不知道這些,那你很可能會看不清未來30年我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01

何為“碳中和”?

為何要中和?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供的定義來看,“碳中和”,也可稱為“淨零二氧化碳排放”,是指在特定時期內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消除量相等(如自然碳匯、碳捕獲與封存、地球工程等)。

而我國首次“碳中和”承諾則來自於領導人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所發表講話,講話宣佈我國將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即“碳達峰”),並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首次向全球明確了中國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

值得一提的是,“碳達峰”雖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但並不是攀高峰,“十四五”期間乃至很長一個階段,如果不能遏制化石能源的增長,尤其是煤炭的增長,將對“碳達峰”產生巨大的壓力。

放眼於全球來看,其實“碳中和”和“碳達峰”的概念並不“新鮮”,許多國家在此概念上早已有所佈局。據WRI資料顯示,俄羅斯、德國和法國等33個國家在2000年以前就已經達峰,其中英國於1991年達峰。20個國家於2001-2020年間達峰,其中美國於2007年達峰。

2030年前,全球預計包括中國在內有57個國家能達峰。從全球對“碳中和”的承諾時間看,132個國家中,瑞典、冰島、芬蘭等8個國家將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等121個國家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哈薩克和巴西等3個國家將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

為何“碳中和”在世界範圍內都能保持如此高的關注,此舉意義何在?

從全球角度上看,主要是以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升溫已經導致氣候風險越來越高,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危機的影響範圍愈發擴大,幾近無處不在。

由於全球變暖,我們正在經歷熱浪、洪水、乾旱、森林火災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全球平均氣溫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人類跨越不可逆轉的翻轉點的風險也在增加。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增幅已經超過1℃,中國升溫幅度高於全球平均升溫水平。

“碳中和”?“碳達峰”?熱門概念一“碳”究竟

而科學資料證明,當前嚴重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氣候變化主要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致。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在於“控碳”,其必由之路是先實現碳達峰,而後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我國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保護地球生態、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除了應對氣候惡化以及汙染治理,能源效率或是各國積極推進“碳中和”目標的又一潛在動因。能效的提高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並對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的國傢俱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我國又意味著什麼?

第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

第二,有利於推動汙染源頭治理,降碳的同時,也減少了汙染物的排放,從而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

第三,有利於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

第四,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

02

邁向“碳中和”及所面臨挑戰

正如上文所述,有了“碳中和”這一目標的下一步,就是向其邁進,邁進的一大關鍵點在於從何處發力推動碳減排?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將措施主要歸結為以下三點:

首先要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透過發展數字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控制煤電、鋼鐵、水泥、石化、化工等高耗能產業的擴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使單位GDP能耗快速下降,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增長。

其次,我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前,經濟發展新增加的能源需求,基本要由新增的非化石能源來滿足,化石能源消費總體上不再增加。

“碳中和”?“碳達峰”?熱門概念一“碳”究竟

最後,為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峰,我國還將制定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的雙控制度。同時,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

當然,想要實現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都將必不可免的需要歷經挑戰,“碳中和”亦不例外。前幾天,高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與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一起釋出的《邁向2060碳中和——聚焦脫碳之路上的機遇和挑戰》報告中指出,中國實現碳中和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比發達國家更多。歐美髮達國家從碳排放達峰到承諾的碳中和,所用時間多在40-60年之間,而中國則要用大約30年的時間內走完這一歷程,因此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主要包括:

1、我國能源需求尚未達峰。2019年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約為OECD國家的一半,人均用電量是OECD國家的60%。(注:OCED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由38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並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2、工業用能佔比高。中國的用電結構尤為特殊,工業用電佔比達到67%,而OECD國家的工業、商業、居民用電分佈較為均衡,佔比分別為32%、31%、31%。

3、電力供給結構以煤炭為主導,轉型難度大。根據中電聯統計,2019年中國發電量中火電的佔比高達72%,電力領域碳排放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0%以上,實現低碳轉型乃至最終實現淨零所面臨的任務十分艱鉅。

“碳中和”?“碳達峰”?熱門概念一“碳”究竟

4、交通、工業、建築等部門脫碳技術仍待突破。

5、地區與行業發展不平衡,公平性問題凸顯。

03

“碳中和”帶來新機遇

邁往“碳中和”的道路上不僅有挑戰,還有機遇。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而同期我國GDP增長超4倍。由此可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行動不但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具體來看,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築、農業、負碳排放技術以及資訊數字技術等八個領域將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點行業,其出現的可能的綠色技術創新點有望實現社會經濟體系、能源體系、技術體系的巨大轉變。

電力部門:電力的綠色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基礎,可再生能源中風光發電可以成為可再生電力的增長主力。

交通部門:交通領域產生的碳排放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6%,是減排的重點和難點,脫碳力度亟需加強。

工業部門:工業部門脫碳任務艱鉅,其中鋼鐵行業深度脫碳呼喚氫能,生物能鍊鋼技術進步;水泥生產脫碳需要石灰石熟料替代。

新材料:“碳中和”或將徹底顛覆傳統石化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透過發酵、DNA剪輯、培育、篩選、提純等一系列供需構造材料,可能實現對石化基材料的替代。

建築部門:建築材料製造所產生的碳排放與前述鋼鐵水泥離不開干係,另外,化石能源、電力和熱力的使用是建築部門減排關鍵。

農業部門:實現農業減排的技術探索主要包括植物蛋白、精準農業、基因編輯等手段。

負碳排放:主要包括碳匯、CCUS等技術。碳匯指透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CCUS即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可以迴圈再利用,而不是簡單地封存。

此外,“碳中和”的實現還離不開資訊科技和數字化智慧化轉型。

“碳中和”?“碳達峰”?熱門概念一“碳”究竟

因此,實現“碳中和”可以帶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低碳領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和創業機會,帶來經濟競爭力提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多重效益。中國實現“碳中和”可能需要數百萬億級的投資和持續數十年的努力,這也將塑造更高質量的經濟和就業、更優美的生態環境以及更先進的科學技術。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諮詢小助手哦~

財新小藍

財新啊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