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每晚一個歷史常識(夏朝篇)——做個會講故事的父親

由 艾迪藍波 發表于 運動2022-01-04
簡介第二十一夜 禹劃九州九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後成為中國的代稱

驩怎麼讀拼音怎麼寫

每晚一個歷史常識(夏朝篇)——做個會講故事的父親

大禹像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

第十九夜 塗山之會

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朝王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塗山位於今天安徽蚌埠懷遠縣,傳說禹建都陽翟(河南禹縣)後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領與塗山,史稱塗山之會。

《左傳·襄公七年》中有「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的記載,《史記》中沒有關於塗山之會的記載。《後漢書》中也有「至於塗山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是以山海經稱禹使大章步自東極,至於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的說法,不過《後漢書》的記載可以源於《左傳》。除此之外《左傳》中還紀錄到西周周穆王所召集過的另一次塗山之會。《左傳》中有「穆有塗山之會」的紀錄。在對《史記·楚世家》的註釋中也有提到「穆王有塗山之會」。

第二十夜 鈞臺之享

古鈞臺又名夏臺,是夏啟王大宴諸侯、舉行開國典禮的地方。此後,夏代諸王踐位、中央施政、與諸侯商議國事都在此,成為夏「王宮王苑」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湯於鈞臺」,所以古鈞臺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座監獄」。現存古鈞臺,在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階中學院內,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禹州知州於國璧籌資重建,為磚石結構,略呈方形,高4。4米,闊7。4米,臺下有洞,進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門,寬2。46米,高2。87米,塊石拱券,上額書「古鈞臺」,洞門兩側有磚刻對聯,上聯「得名始於夏」,下聯「懷古幾登臺」。臺上原有樓閣建築,民國時期毀損,1991年禹州市政府撥款10餘萬元重修。 重修後的古鈞臺,洞額與楹聯依舊,臺上築起的亭殿為雙重簷,兩滴水宮殿式,仿古建築周圍有24根明柱支撐,紅柱黃瓦,透花門窗。四邊圍以青石雕刻欄杆,石欄20塊,上刻與夏啟有關的歷史典故、風景文物畫圖,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巍峨壯觀。

歷史背景 傳說在唐堯(史籍中稱他為帝堯)、虞舜做部落首領時,黃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的洪水,大地一片汪洋,人民生活十分艱難。帝堯派崇伯鯀治理洪水,鯀用堵塞圍墊的方法,治水九年而無功。虞舜派崇伯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禹總結了父親治水的經驗教訓,「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他「薄衣食」、「卑宮室」、「致費於溝域」(《史記·夏本紀》),採用疏導的方法,終於把洪水治服,禹的個人聲望與實力與日俱增。不久,他用武力迫使舜把帝位讓給自己,禹王成為夏部落聯盟的首領。據史籍記載,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將居民按照地域分為九個區域進行統治,徵收貢賦。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又制訂了刑罰法律,設定了監獄、軍隊等公共權力機構,初步建立了奴隸制的國家政權。禹駕崩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他的王位。東方夷族的首領伯益和啟的同姓氏族有扈氏,以維護舊傳統為藉口,起兵反叛。夏啟王用武力征服了他們,殺掉伯益,把有扈氏罰作牧奴,第一次實現了從禪讓制到家天下的轉變。夏啟王於夏啟元年即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臺(《竹書紀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正式建立。夏邑就是今天的禹州市,鈞臺也稱夏臺。

第二十一夜 禹劃九州

九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後成為中國的代稱。但這九州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和戰國時期人們的地域觀念,而把「州」當作實際的行政區劃,則是在東漢後期才實行的。

歷史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環繞豫州。《爾雅·釋地》也記載有九州,但其中有幽州、營州,而沒有青州、梁州;《周禮·職方》中,有幽州、幷州,而沒有徐州、梁州。《呂氏春秋·有始覽》中有幽州而無樑州。傳統上人們以為,《尚書》記載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爾雅》記載的是商朝的制度,而《周禮》記載的是周朝的制度,但根據《呂氏春秋》對九州的解釋,九州的地域,反映的是春秋戰國時人們的地域觀念。《呂氏春秋·有始覽》中說:豫州在河水和漢水之間,是周;冀州在兩河之間,是晉國;兗州在河水和濟水之間,是衛國;青州在東方,是齊國;徐州在泗水之上,是魯國;揚州在東南,是越國;荊州在南方,是楚國;雍州在西方,是秦國;幽州在北方,是燕國。」後來,戰國齊人陰陽家鄒衍又創立了大九州的說法,聲稱《禹貢》九州是小九州,合起來只能算一州,稱為「赤縣神州」;九個這樣的州構成了裨海(小海)環繞的中九州;這種中九州也有九個,共同組成了大九州,其外為大瀛海所環繞。根據這一說法,中國只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第二十二夜 禹伐三苗

三苗是中國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一古民族,也被稱為「三苗民」、「有苗」、「有苗氏」、「苗民」,有 「髽首」的習俗,即把麻和頭髮合編成結,崇拜蛇圖騰。三苗主要分佈於長江中下游一帶,古洞庭湖與鄱陽湖之間。

三苗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時,三苗部落就參加過九黎的部落聯盟,有的文獻說三苗是「九黎之後」。堯時,三苗作亂,堯發兵征討,作戰于丹水(今丹江),打敗三苗。三苗可能在這時參加了堯的部落聯盟。有文獻說三苗的首領驩兜是「堯臣」,被稱為「諸侯」。後來,三苗不服,多次為亂,堯遂將他們的一部分人眾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將其首領驩兜流放到崇山。舜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以後,三苗又有不服,舜於是整軍振旅,沒有經過戰爭而臣服了三苗。傳說中三苗是一個較為先進的民族,當禹的夏部落聯盟跨入奴隸社會時,三苗就已有「君子」、「小人」之分,開始有了階級分化。《墨子·兼愛下》載有《禹誓》,即禹徵三苗時的誓師之詞。禹又與不服的三苗進行了一場歷時70天的大戰,大敗苗師,從此三苗衰微下去。此後,史籍中便鮮見三苗的活動了。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三苗即現在苗族的祖先,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今日岜沙的苗族人仍然保留有過去三苗人以麻跟頭髮一起挽髻的傳統;但另有一些學者對此持保留意見。

第二十三夜 皋陶作刑

皋陶(拼音:gāo yáo ,音同「高遙」),偃姓,又作咎陶、咎繇(發音同前),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他還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

生平 舜在任命禹擔任司空,治水的時候,禹萬分辭讓,推薦稷、契和皋陶擔任這一職位。但是,舜還是把這一職位交給了禹。並且對皋陶說:「皋陶,現在蠻夷侵擾華夏,壞人為非作歹,你就擔任司法官(士),處刑要讓人信服,流放罪分為不同等級,而遠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傳說皋陶還使用一種叫獬豸(xiè zhì)的怪獸來決獄。獬豸類似羊,但只有一隻角。據說它很有靈性,有分辨曲直、確認罪犯的本領。皋陶判決有疑時,便將這種神異的動物放出來,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會頂觸,無罪則否。史書上說皋陶為大理,天下無虐刑、無冤獄,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懼,紛紛逃離,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極為欣賞皋陶的成績,便把他封於皋。皋陶歷經堯舜禹三世,嘔心瀝血輔佐堯舜禹,功高德厚。皋陶曾經協助大禹治水。禹為了報答皋陶,把他封在皋城,在今安徽六安市。就此,皋陶成為古代六安國始祖,故今六安稱為皋城。

晚年 禹繼帝位後,為了尊重禪讓制度,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但是,皋陶在禹帝死前就逝世了,傳說活到106歲。皋陶的死,讓禹又把帝位讓給了伯益。皋陶的墓冢遺存至今,在今安徽省六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皖西大道北側。

主要功績 定刑法,制教規。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從此,社會和諧,天下大治。現在還一直流傳著「皋陶造獄」的傳說。「皋陶造獄,劃地為牢」,皋陶後來被奉為獄神。

史書記載《史記》、《虞書》、《左傳》、《水經注》、《括地誌》、《尚書·皋陶篇》、《太平寰宇記》對皋陶有詳細的記載。雜錄 《考工記·攻皮之工》中記載,韗人為皋陶。蘇軾在他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中寫了一個典故: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不過,這是蘇軾效仿孔融編出來的假故事。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論語.顏淵十二)

第二十四夜 甘之戰

甘之戰是中國夏朝之戰爭,約發生於前21世紀,戰鬥雙方為夏王啟與西方諸侯有扈氏(今陝西戶縣一帶)。啟王擊殺伯益後,在釣臺(今河南禹州境)召開首領大會。西方的有扈氏對夏啟的奪權不服,起兵反抗。戰前啟作《甘誓》聲稱有扈氏犯了「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大逆不道的罪行,又曰;「用命,賞於祖,弗有命,戮於社」。戰鬥結果為有扈氏在甘(陝西戶縣,另一說為洛陽附近)被擊敗,夏軍直打到扈地,有扈氏慘敗,死傷無數,倖存的有扈氏淪為「牧豎」(牧奴)。此役讓啟的天子之位更加確立。當時亦為夏朝之高峰。

第二十五夜 太康失國

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第二十六夜 寒浞奪位

寒浞,一作韓浞。夏朝東夷族伯明氏(今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人,任有窮氏部落首領羿的相,後殺死羿和夏朝國君相安,奪取了夏朝和有窮氏大權,最後被夏朝大臣靡殺死。

生平 寒浞是東夷族伯明氏部落的一個不良少年,因造謠惑眾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後來被有窮氏部落首領羿收留。羿對寒浞十分信任,讓他擔任自己的國相。羿在流放夏朝國君相安,奪取夏朝大權後忙於狩獵取樂,疏遠武羅、伯困、熊髡、龍圉等賢臣,重用寒浞。寒浞打算取代羿,於是對內討好羿的妻子玄妻,對外廣施財物收買人心。而玄妻也因為羿殺死其子伯封,於是與寒浞合謀,在羿打獵回國時派人將其殺死。寒浞殺死羿後將其做成肉羹分給羿的兒子吃,羿的兒子不肯進食被寒浞在國門外處決。寒浞遂娶玄妻為妻,奪取了羿的大權,而忠於夏朝的大臣靡被迫逃往有鬲氏。寒浞後來又攻殺相安,並派其子寒澆攻滅斟灌氏(今山東省壽光市東北)和斟鄩氏(今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東北)。

寒浞殺死相安後,相安的妃子緡逃到孃家有仍氏(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一說濟寧市金鄉縣),生下少康。少康長大後擔任有仍氏的牧正,後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省虞城縣南)任庖正,娶有虞氏族長虞思的兩個女兒,並得到綸邑(今河南省虞城縣東南)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少康佔有方圓十里的土地、擁有五百名士兵,於是開始謀劃復興夏朝。靡在有鬲氏聚集了斟灌氏和斟鄩氏的餘部,擁立少康為領袖,討伐並消滅了寒浞。少康又派女艾刺探寒澆軍情,在過攻滅寒澆,少康的兒子杼也在戈誘殺寒豷,夏朝至此復國,史稱「少康中興」。

第二十七夜 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乃中國史上首個出現「中興」二字的時代。少康是中國夏朝的第六代天子。第三代天子太康被東方一個諸侯國有窮氏(今山東西部)后羿所伐,后羿取代了夏之政權。後來后羿的寵臣寒浞發動政變,血洗后羿一族。而太康終,弟仲康繼位成第四代夏王,寒浞對太康一家窮追不捨。於是仲康逃難時死,兒子相(第五代夏王)也被殺死,相的妻子是有仍國(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或說濟寧市金鄉縣)諸侯的女兒後緡氏,有身孕,逃回有仍國,生下了少康,當上牧正,負責管理畜牧。寒浞不肯放過夏朝宗室,寒浞之子寒奡派人殺少康。後來少康避難,逃往有虞國(今河南省虞城縣),擔任有虞氏庖正(掌廚),國王虞思把女兒「二桃」嫁給了少康,並積極厚植勢力,有田一成(方十里),有眾一旅(五百人),又得有虞國諸侯伯思相助。一日少康發起義師,聯絡夏朝遺臣伯靡,派女艾刺探澆的軍情,伯靡揮軍直攻有穹國都穹石,寒浞自殺未遂,被人民綁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歷數寒浞各項罪狀,將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遲至死。接著少康命女艾攻打寒奡(ào),季杼則奉命攻打寒豷。功成之後,少康命人將豷剁成肉醬,寒奡被設鼎烹殺。少康重新取回夏朝的政權,成為第六代夏天子。在位期間,少康勤政愛民,專心農業水利,史稱為「少康中興」。

第二十八夜 孔甲亂政

孔甲亂政又稱孔甲亂夏,指的是夏朝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傳說他是一種叫做“東音”的樂調的創始人),又篤信鬼神。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另有孔甲養鱷魚以為是龍的故事。

第二十九夜 鳴條之戰

鳴條之戰是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在鳴條(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一說在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之西)與夏軍進行的一場決戰,戰爭導致夏朝滅亡,商湯建立了商朝。

背景 夏朝統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統治時期,已是危機四伏。他寵信王后妺喜,重用嬖(bì)臣,殘殺忠臣關龍逄,並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竹書紀年》記載,夏桀「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通鑑外紀》記載:「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夏桀常把自己比作太陽,民眾憤慨地詛咒他「時日曷喪,予偕汝皆亡」(太陽啊你什麼時候要滅亡,我們願意跟你一起滅亡!)。在夏朝逐漸衰落的過程中,在黃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漸強盛起來。商湯繼位後,將部族統治中心遷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南),並積極籌措攻夏立國的計劃。

過程 戰前部署:在與夏朝決戰之前,商湯在賢臣伊尹、仲虺(huī)的輔佐下,巧妙謀劃,「先為不可勝」,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刺探軍情:商湯首先派遣伊尹數次潛入夏都斟鄩(今河南省鞏義市西南)充當間諜,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積怨」的混亂狀況。翦除羽翼:當時夏王朝總體力量仍然大於商部落,商湯採取先弱後強、絕其羽翼的方法,削弱夏朝實力。第一個打擊目標指向夏的屬國葛(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北),以替童子復仇的名義起兵滅葛,繼而集中兵力逐步滅韋(即豕韋,今河南省滑縣東南)、顧(即鼓,今河南省範縣東南),最後攻滅了實力較強的昆吾(今河南省許昌市)。決戰:公元前1600年,商湯興兵伐夏,戰前他隆重舉行誓師,《尚書·序》記載:商湯「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誓師後湯簡選良車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聯合各方國軍隊,採取戰略大迂迴,繞道至夏都以西突襲,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雙方軍隊在鳴條展開決戰。決戰中湯軍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敗退後歸依於屬國三朡(今山東省定陶縣東一帶),商湯乘勝攻滅了三朡(zōng),夏桀率少數殘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省偃師市西),召開了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夏朝宣告滅亡。

影響:鳴條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場以暴力形式推翻沒落王朝的戰爭,後人將這種戰爭稱為「湯武革命」。《易·革·彖辭》記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鳴條之戰也是中國古代透過「伐謀」、「伐交」、「伐兵」、「用間」達到戰爭速勝的最早的成功戰例。

推薦文章

  • 睡不好為什麼會導致肥胖?胃痛胃脹、消化不良試試和胃整腸丸!

    現如今生活節奏的持續加快,特別是上班族一類,迫於工作壓力的增大,導致生活規律不穩定,長時期的熬夜加班,睡眠質量的下降,身體免疫力也隨之衰竭,再加上對於飲食方面的無暇顧及,給予了胃病可乘之機,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酸、胃脹的現象...

  • 吹響號角——廈門車隊黨員突擊隊奉獻春運展作為

    吹響號角——廈門車隊黨員突擊隊奉獻春運展作為2023年春運,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的首個春運,國鐵集團鄭州局鄭州客運段黨委開展了“黨旗飄揚築堡壘,春運攻堅當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廈門車隊黨總支對此高度重視,迅速開展行動,號召廣大黨員以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聚焦“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溫馨春...

  • 漲知識!正宗醬酒為何要在端午制曲?

    大麴的製作,既要選擇優質的原料,也要挑選合適的踩曲人,更要選擇端午這一最佳時機,才能充分符合大麴微生物的生長階段,得到最為優質的酒麴,從而為醬酒帶來更高的質量和更好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