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國是·新勢力 |“Z世代”有志青年,竟然修起了文物?

由 國是直通車 發表于 運動2021-12-29
簡介王然:榫卯工藝已經開始從傳統向年輕化轉型,比如說我們設計的榫卯玩教具,利用一些簡單的製作方式,讓更多青少年參與並瞭解榫卯結構的拼裝和原理

榫卬怎麼讀

國是·新勢力 |“Z世代”有志青年,竟然修起了文物?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文/陳昊星 張何緣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至今留存下來不少傳統工藝和民間技藝,其中就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榫卯結構:它在追求極致視覺美感的同時,又因科學合理、長久耐用等特點為人們所知。

近兩年,一些能工巧匠有了新的創意:將榫卯工藝做成積木,出口海外。

據某跨境電商B2B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5月,榫卯積木的訂單數同比去年增長500%。在國內與海外,無論大眾還是專業研究界,榫卯及榫卯工藝都受到了更多人關注。

影片載入中。。。

採/攝:陳昊星 張何緣 影片剪輯:張何緣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

近日來到了北京京作榫卯藝術館,採訪了

榫卯玩教具設計師、發明家、未來榫卯理念聯合創始人、巧合榫卯結構發明人王然

這位“Z世代”有志青年向我們講述了他與榫卯的故事。當25歲的年輕人與7000年曆史的傳統工藝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榫卯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在王然看來,榫卯的價值不僅是建築環節上獨特的設計工藝,從深層次看更是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日常問題的方法論。

國是直通車:

什麼是榫卯與榫卯結構?榫卯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

王然:

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傢俱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凸出的部分叫隼,凹進去的部分叫卯。在裝配流程中,不使用膠水、不使用釘子,利用特有的榫卯結構進行加固。可以說,榫卯是一種承載文化之重的結構技術。

在我看來,隨著榫卯技術演進,在運用和學習的過程中能感受到無數能工巧匠為之努力精進的智慧。

很多人以為榫卯是一種結構,但事實上榫卯是一種針對實體結構性並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理解古人制作榫卯時的巧思後進行舉一反三,可以解決當下社會的一些日常問題。

國是直通車: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榫卯?

王然:

2013年大學老師帶著我們做榫卯相關創業專案,也是那時候認識了我現在的師父劉巖松老師。正式開始從事榫卯工作是2018年,創業做了第一個專案。但那時候對榫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浪費了不少時間,後來2019年正式來到藝術館學習榫卯文化之道。

國是·新勢力 |“Z世代”有志青年,竟然修起了文物?

王然設計的產品 受訪者供圖

國是直通車:

你和大多數年輕人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王然:

我跟大多數年輕人沒什麼區別,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很努力、愛國、熱愛傳統文化、熱愛生活。我們這邊也是以年輕人居多,唯一有點區別大概就是我有師父、師爺,所以在榫卯領域,會比大多數人略懂一些。

榫卯工藝從傳統走向年輕

王然在補充榫卯技藝知識的同時,也在休息時間學習其他中國傳統文化。他認為,單單學習榫卯技藝遠遠不夠,需要其他傳統文化進行輔助理解。

在採訪期間,王然多次引用了《道德經》裡的句子。在北京前門小學的實踐課上用《道德經》傳授榫卯知識之後,他對於文化傳承也有了全新感悟。

國是直通車:

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王然:

我曾經試著為了能讓小學生理解榫卯,透過榫卯介紹了《道德經》。講《道德經》的時候孩子們一臉迷茫,讓我一度感到很崩潰,因為道德經是傳統文化的根基,榫卯是傳統文化的技術性載體,不講出來的話,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辦法以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理解。這會讓我覺得很不負責,可惜孩子們聽不懂的小眼神還是挺折磨我的。

直到把我們研發的玩教具交到孩子們手中後,全班“哇”地一下開心的場景,我突然理解了《道德經》中“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意義。

也許,我用一生去給別人講,還不如做出來之後讓他們去觸控,去體驗。

如果單純用嘴去說,我估計傳給別人,別人未必能聽得明白。隨後,孩子們對榫卯玩教具愛不釋手,也讓我鬆了口氣。

國是直通車:

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中,大多數年輕人更愛好新事物。但榫卯工藝相對傳統,年輕人對榫卯的邏輯和結構是否會有興趣?

王然:

榫卯工藝已經開始從傳統向年輕化轉型,比如說我們設計的榫卯玩教具,利用一些簡單的製作方式,讓更多青少年參與並瞭解榫卯結構的拼裝和原理。

榫卯本身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工藝。大家普遍對榫卯有誤解,認為它是一種只能在木頭上運用的技術。實則不然,比如說現在我們開發的玩教具形式,利用塑膠、金屬、3D列印等現代技術,榫卯結構依然非常好用。

所以,它並不是脫離時代、脫離效率、脫離實用的技術。

搬不走拆不下的工藝品最寶貴

不僅如此,王然還利用現代工藝與自己的理解,用正確結構還原了天壇祈年殿。在“守正文物”與“創新技術”的道路上,他正不斷前進。

國是直通車:

你之前有過修繕文物的經歷。在與歷史的交流對話中,有什麼體會及不一樣的感覺?

王然:

與歷史的交流對話一定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之前不理解的時候,看很多文物沒有感受。但隨著越接觸越深,越看越多,越是感嘆其中的奧秘與智慧。就像唐太宗在魏徵死後說的那句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是讓我們明辨是非的重要路徑,而文物是歷史的重要載體。

可能有的時候對於文明來講,最沒用的東西往往是最有用的。例如八國聯軍侵華,拿走了無數金銀財寶,拿走了我們的《四庫全書》《永樂大典》,但是八國聯軍既讀不懂我們的古籍,也讀不懂我們的經典。

祈年殿、故宮等建築,侵略者永遠也帶不走。搬不走拆不下的工藝品,最寶貴。

國是·新勢力 |“Z世代”有志青年,竟然修起了文物?

榫卯設計團隊與他們設計的第三版祈年殿 受訪者供圖

國是直通車:

今天也看到了你和你最新設計的祈年殿一同出鏡了,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

王然:

這次看到的是第三版祈年殿,前兩版也經歷了許多波折。第一版製作時不太懂其中的建造方式、營造法式等等,整個祈年殿只是看起來像祈年殿的樣子。思考之後還是要把裡面的結構、榫卯原理給大家進行復原,於是就有了第二版祈年殿。

第二版祈年殿注重了斗拱形態,但卻忽略了屋簷形態。推翻再來,到了這次你們看到的第三版祈年殿,不僅僅瞭解了屋簷的承力結構,也更多關注了斗拱的細節。所有結構都是經過考證的,並且在考證過程中,越做越喜歡,深陷到傳統文化當中。

國是直通車:

榫卯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王然:

榫卯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用盡一生去學習瞭解的知識寶藏,每一個新的作品誕生都有它的造就者想要傳達的故事,瞭解這些作品和故事讓我收穫了非常豐富的精神財富,我認為這也是現代人的追求之一。我正在努力傳承師父、師爺傳下來的技藝和文化。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魏晞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