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人物誌——李忱》:大唐“影帝”的上位

由 春秋著作郎 發表于 運動2021-12-28
簡介李怡上位後改名為了李忱(音 chen二聲),然而並未清洗掉馬元贄一黨,而是殊榮備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馬元贄畢竟是當初一手促成宣宗上位的關鍵性人物,宣宗上位後人們也都知道了他不是真傻子,馬元贄也不敢再打起獨斷專權的主意

李忱怎麼讀拼音

背景

會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熱衷於修道服丹的唐武宗李炎在又一次服用金丹後來到了自己的大限。在武宗駕崩的前夕,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等矯詔變立光王李怡為皇太叔全權處理軍國政事。武宗卒,皇太叔即位於武宗靈柩前,是為宣宗。

《人物誌——李忱》:大唐“影帝”的上位

李忱(音 chen二聲)

明眼人都知道,這又是一出宦官矯詔廢立的事件。可唐武宗李炎駕崩時年僅三十二歲,即便是十六歲娶妻生子,最年長,最先封王的兒子李峻不過也才十六,為何不乾脆就著詔書擁立這乳臭未乾根基不穩的毛頭小子為帝,而改立武宗叔叔輩兒的李怡呢?這,得從李怡的生平說起。

好一個“光叔”

李怡的母親鄭氏,本是憲宗皇帝時期的叛臣李錡的侍妾,後來李錡謀反失敗,被罰沒進宮作了郭貴妃的侍女,後來被憲宗所臨幸,生下了李怡。在子憑母貴的皇家,李怡打小自然就不受關照。也許是在此環境的薰陶下,李怡在本應活潑歡騰的年紀便謹言慎行,並且作出一副愚鈍的模樣,宮中的人都以他不慧。長大之後,雖是文宗,武宗叔叔輩兒,但其實年紀相仿,況且出身卑賤,所以文武也並未有以叔叔為看待,在十六宅的諸王集會中常常以言語挑逗李怡為樂,因為李怡被封為光王,所以乾脆戲稱他為“光叔”。

於裝傻充楞這件事上光叔也是從一而終,在《讀皇室運尋》《貞陵遺事》中有這麼一則故事(真假待考),武宗因為李怡幼時的這一行為十分忌憚

舊唐書曰:十餘歲時,遇重疾沈綴,忽有光輝燭身,蹶然而興,正身拱揖,如對臣僚。穆宗視之,扶背曰:「此吾家英物,非心憊也。」

於是讓數人抓來李怡浸入宮中廁所之中謀害,而李怡掉入廁所之中依然一副憨憨樣,甚至玩了起來。於是這些手下也就認為沒有了殺他的必要,因為光叔自小便是這樣,所以手下回去稟報後武宗也並未起疑。李怡由是逃過一劫。

我好好一個王爺,怎麼就成皇帝了呢?

身為宦臣的馬元贄自是明瞭這些皇室子嗣的事蹟。與其讓一個將來可能會成器的隱患作皇帝,不如直接讓一個徹底的傻子上位,自己也可以從此將權力掌握於股掌中。

馬元贄:咳咳,聖上已經決定了,由於皇子年幼,今後就由你來當皇帝了

光叔:我好好一個王爺,怎麼就成皇帝了呢?不過沒關係,那今後,大唐的江山就由我來守護,容我念首詩先……

舊唐書曰:及監國之日,哀毀滿容,接待群僚,決斷庶務,人方見其隱德焉。

馬元贄:上當了!!!

《人物誌——李忱》:大唐“影帝”的上位

《宮心計》中的馬元贄經典形象

可惜,他沒想到,光叔李怡,竟是一個“影帝”!

幾十年的如一日的演技,讓人絲毫看不出破綻,榮登大寶之後的決斷自如才使人知得那是他的韜晦之策。

李怡上位後改名為了李忱(音 chen二聲),然而並未清洗掉馬元贄一黨,而是殊榮備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

馬元贄畢竟是當初一手促成宣宗上位的關鍵性人物,宣宗上位後人們也都知道了他不是真傻子,馬元贄也不敢再打起獨斷專權的主意。留他一命更有利於鞏固朝廷,展現出聽命於他的人即會安全。

在剪除掉馬元贄朝中黨羽後,馬元贄即便掌握了神策軍也不成氣候,沒有什麼實際勢力,不能夠形成真正的威脅。

馬元贄可能和宣宗達成了一筆交易,史書中武宗的五個兒子皆是留名而過,甚至連生卒年都不詳,作為一個皇帝的子嗣這是不合常理的,宣宗也自知得位不正,很有可能在宣宗的暗示下由馬元贄一黨策劃了武宗一脈的全滅,宣宗的正統性也就得到了維護,也就不存在了將來皇子長大還政的可能。

下篇預告:在晚唐僵局中,宣宗是如何斡旋朝政,收復河套呢?

請期待《人物誌——李忱》:大唐最後的落日餘暉!

喜歡,別忘了關注,轉發,留言,點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