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篆刻名印:一方古璽,萬種風情:說說“日庚都萃車馬”

由 談藝錄 發表于 運動2021-12-28
簡介我前面舉這個印做例子時,就有朋友跟我強調,應讀唐都萃車馬,唐都萃車馬,唐都萃車馬,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其實,這個對於學習篆刻的朋友來說,最重要是理解它篆刻層面的意義,分成兩字,倒更有利於理解篆法吧,不過,見仁見智,不敢強求

萃的拼音怎麼讀

這方印文為“日庚都萃車馬”的烙馬印,算是古印中最著名的印章了吧,關於此印的用途,大都認為是烙馬用的,戰國是燕國璽,6。7釐米見方,現藏日本藤井有鄰館。

篆刻名印:一方古璽,萬種風情:說說“日庚都萃車馬”

關於這方神奇的古璽,有好多話題好講:

一、個頭最大的古璽。

這方璽因為邊長達到了6。7釐米,基本稱得上戰國古璽尺寸之最。

二、實物不在中國,卻在日本。

可見我們這個鄰居拿走了我們多少東西,而仔細認識中國古代歷史,卻要到其他國度去找實物驗證,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於是,很不幸,沒條件的我們只能看圖,畫圖:

篆刻名印:一方古璽,萬種風情:說說“日庚都萃車馬”

三、章法上的可觀之處。

關於這一點,最值得說幾句:

1、日字基本上以右部中軸線上,而庚字故意向右奔出,疊出交錯美感,因為這兩字有一說是一字,所以,特別挑出來說了一下;

2、右部的“庚”的“圓田”與左邊的“車”字的“圓田”,平行呼應,而又粗細各異,各生異趣;

3、印中大地留白與左右下三邊密實,構成真正的“密處不使透風,疏處可以跑馬”的強烈視覺差,成為後世“計白當黑”理論的最早例項支撐;

4、“都”字與“馬”字中間拉近,使整個璽印下部變得凝重,使整方印璽呈現上輕下重畫面,厚重穩當;

5、六字印,每邊三字,從章法上避免兩條平行線佈局的單調,使整方印既古樸厚重,又充滿靈動感覺;

6、“馬”字,“都”字,都有向右飄逸的橫線,如同飛揚的馬尾與馬鬃,用來烙馬,實在大有巧奪天工之趣;

7、“萃”字與“都”字,各有加粗不同其他字的筆畫,對角線呼應;

8、所有的字上下左右避就挪讓,卻又自由變化,印面和諧統一。

篆刻名印:一方古璽,萬種風情:說說“日庚都萃車馬”

(這是印章的實物,其實也還是圖,唉,個頭夠大,上頭有方孔。)

四、關於印文的頭兩個字

據考證有認為這是一個字的,即上部一個日下部一個庚合成的一個字,讀作“tang“,即唐字的讀音,這個參見《中國書法全集。先秦古璽》卷(本卷徐暢主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我前面舉這個印做例子時,就有朋友跟我強調,應讀唐都萃車馬,唐都萃車馬,唐都萃車馬,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其實,這個對於學習篆刻的朋友來說,最重要是理解它篆刻層面的意義,分成兩字,倒更有利於理解篆法吧,不過,見仁見智,不敢強求。

玩古文字的,或者玩金石考證的,倒應當把這個事兒考證一下。

五、流傳有緒

何昌濟《金文分域編》記載:”《週日庚都萃車馬璽》,《山東通志》光緒十八年出土濰縣。王文敏(懿榮)以百五十金得之,方二寸二分,四邊作銅牆,如方筆筒,筒內有數柱橫撐其間,疑古璽馬印,其筒所以盛火也。周季木(進)雲易州(河北)出土”。出土時間十九世紀末,出土地點,河北易縣,後被古文字學家王懿榮發現購得。可惜於二十世紀初被日本人藤井善助購去,故現藏於日本。

據見過此印的大家們說,這方印的印邊並不細,而且很厚,因為外延略低一些,鈐蓋時才會顯示細邊,大概這也是烙馬必須的緣由。

(【老李刻堂】之45,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