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由 懶龍說 發表于 運動2021-12-27
簡介參考文獻1、《閒情偶寄》、《李漁傳》、《笠翁對韻》、《笠翁一家言文集》等2、《李漁文化活動及觀念考論》 趙海霞 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3、《李漁《閒情偶寄》生活美學思想初探》 錢水悅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4、《試論李漁的文化產業思想》 陳

挈怎麼組詞

這是頭條號“懶龍說”的第64篇文章

讀過我前面文章的讀者朋友應該知道,我家有一位小正太,正是上幼兒園小班的年紀,有時回來會不自覺的背一些古詩啊,兒歌啊,順口溜啊之類的。有的是我們兩口子教的,有的是孩子奶奶教的,也有的是幼兒園老師教的。

有一天,我家正太正在自己一個人鼓搗積木,突然嘀嘀咕咕開始唸叨起來,我過去一聽,原來說的是這個:“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這是幼兒園老師教的。這段詞是出自300多年前的一本教材,名叫《笠翁對韻》,是古代用來訓練兒童學習詩詞對聯,熟悉對仗、聲韻、組詞的工具書,後來成為經典的國學啟蒙讀物。

而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的李漁,自號“笠翁”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李漁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用《李漁傳》作者徐保衛先生的話來說:“

李漁是被歷史超前三百多年製造出來的。

”他的一生,就是非常標準的“斜槓青年”,他寫小說、搞出版、造園林、養戲班,而且斜槓的每一樣都能夠做到出類拔萃。與其說他是一位文人,倒不如說他是一位文化產業商人來的更加貼切。

今天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這位300多年前的文化產業商人,透過他身上的4個身份,來解讀他傳奇的一生。

一、作家

對於李漁作家身份其實是有一些爭論的,其爭論的主要原因是李漁的創作呈現非常極端的兩極分化情況。一方面是俗,能俗到地攤文學的地步;另一方面是雅,雅到了被譽為“晚明生活美學集大成者”。

大俗大雅集於一身,給人一種吃著大蒜喝咖啡的既視感。這樣的作家,真是太另類了。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李漁的俗主要指的是他的通俗文學創作。李漁由於時代的原因,錯失了登科做官的機會,只好以賣文謀生。

所以,為了自己的書能夠暢銷,他在選題方面就注重選擇貼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些題材,比如妻妾不和啊,婆媳矛盾啊,男女愛情啊,家長裡短啊之類的。這些題材的再加上李漁自己的精巧構思,寫出來基本上都非常暢銷,可以說每一部都是10萬+“爆文”啊。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李漁所創作的部分小說和劇本

除了上面說的貼近生活和打造爆文之外,李漁還特別注重維護自己的IP。

他把他自己創作的一些爆款小說自己改編成劇本,由戲班演出後,更加提高了自己作品的知名度。比如他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劇目《比目魚》,就是改編自他自己的短篇小說集《無聲戲》中的一篇《譚楚玉戲裡傳情,劉藐姑曲終死節》,講的是青年男女雙雙殉情變身比目魚的悽美故事。

貼近生活、打造爆文、維護IP,這完全就是現在自媒體的玩法啊,這些理念毫無疑問在當時是絕對超前的。站在現在的視角來看李漁的創作方式,確實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不過即使是寫通俗小說,李漁也要做到獨一無二。

比如他所有的故事都是獨立創作,沒有借鑑過其他任何稗官野史,宋元舊篇等等;再比如他打破了以《三言兩拍》為代表的白話短篇小說的“一回一事”的敘事結構,有時會好幾回連著說一個故事,更加自由的結構也便於增加更有趣的情節;還有在敘事角度方面,李漁也打破了傳統白話小說的“說書人視角”的敘事角度,轉而採用多種視角來創作故事,這樣多元化的敘事角度讓人閱讀更有沉浸感,更加能夠進入小說的情節中去。

在他的劇本《風箏誤》的結尾,他寫道:“

傳奇原為消愁設,費盡杖頭歌一闋;何事將錢買哭聲,反令變喜成悲咽。惟我填詞不賣愁,一夫不笑是吾憂;舉世盡成彌勒佛,度人禿筆始堪投。

”(大致意思是說看小說就是為了娛樂嘛,何必搞得那麼嚴肅呢?)算是詮釋了他作為一位暢銷書作家的創作心理。

關於李漁的通俗文學,再多說一句:有一部書叫《RPT》據說也是他老人家的手筆······

就在大家以為李漁只能寫這些通俗文學的時候,李漁默默的憋了個大招。

清康熙十年(1671年),李漁創作的《閒情偶寄》出版,這一年李漁已經60歲了。

《閒情偶寄》一問世,就轟動了當時的文化圈,先後有吳梅村、陸麗京、尤侗、餘澹心等等知名文人為全書作注。其影響力跨越了整個清朝,到民國時期,林語堂先生還對《閒情偶寄》有著很高的評價:“

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個重要部分,是專門研究生活樂趣,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從住室與庭院、室內裝飾、界壁分隔到婦女梳妝、美容、烹調的藝術和美食的系列。

”《閒情偶寄》至今仍然是文青必讀的書目。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閒情偶寄》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撰、種植、頤養八部,論及戲劇創作和表演、裝飾打扮、園林建築、傢俱古玩、飲食烹調、養花種樹、醫療養生等許多方面。後人評價《閒情偶寄》為“晚明生活美學集大成者”,是李漁一生的詩情畫意與生活情趣的結晶。李漁自己也把《閒情偶寄》認為是自己最為得意的作品。他在與朋友的信中提到:“

弟以前拙刻,車載斗量,近以購紙無錢,每束高閣而未印。獨《閒情偶寄》一書,其新人耳目,較他刻為尤甚。

既能夠大俗又能夠大雅,既能吃大蒜又能喝咖啡,李漁的作家身份反差之大讓人真是大跌眼鏡。那麼李漁自己對此事怎麼看的呢?在他的《閒情偶寄》的“居室部”的“途徑”一節中,李漁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斯稚俗俱利,而理致兼收矣。

”原來李漁對於雅俗的問題是這樣認為的啊——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二、出版家

康熙元年(1662年),受困於稿酬被壓榨和盜版猖獗,李漁舉家從杭州遷往南京。在南京武定門外的金陵閘附近買下一幢房屋, 開了一家名為“翼聖堂”的書店。後來改名為“芥子園”。開始了自己作為一個出版家的人生新階段。這裡多說一句,明清的書店不只是賣書,而是由編輯、出版、印刷、售賣一條龍的產業鏈整合方。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像李漁這樣有才華的人,做出版自然也要做出與眾不同的特質。

第一就是他的組稿能力很強。

作為一位作家轉行的出版商,李漁深刻的明白內容的重要性。他有著普通書商所沒有的獨到眼光,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好的題材和好的作品。再加上他在文化圈廣泛的交遊,這也讓李漁的組稿能夠獲得當時名家的第一手作品。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給他文化界朋友寫信約稿。他在編輯一本《尺牘新篇》的時候,曾寫信給當時的大詩人吳梅村說:“

至於尺牘新篇,尤望傾庋倒篋。老先生詩文大刻,業已充塞宇內,人所欲讀未能者,僅有此耳。

”(《與吳梅村太史》)大致意思是說大家都讀過您的詩,但是沒讀過您的尺牘(就是說書信)您把書信給我吧,我在《尺牘新篇》中給您出版。這位吳梅村就是寫《圓圓曲》的那位大詩人。

此外,李漁還組織一些徵文活動,向全社會廣泛徵稿。在李漁的一本《資治新書》初集付印的時候,他在書前面附了一篇《徵文小啟》,裡面是這麼說的:“

名稿遠賜,乞郵至金陵翼聖堂書坊,稿送荒齋,必不沉擱。但須封固鈐印,庶免漏遺,並索圖章賤刺報命,以驗收否。

”這大概算是比較早的徵文啟事了。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第二就是李漁的經營策略比較超前。

不得不說,李漁真的是一位經營天才,為了提高自己出版書籍的銷量,他可以說是奇計百出。比如,在一本書的結尾打上下一本書的廣告,讓人讀完這本書還想著後面即將出版的下一本書。在翼聖堂初版的《閒情偶寄》封面上就印著“

第二種《一家言》即出

”,就屬於這種廣告宣傳。

再比如,打造特色的產品。李漁的“芥子園”出版的圖書有著很多特色:一是印刷非常精良,如《芥子園畫傳》就採用了餖版套印工藝;二是圖文並茂,有助於讀者理解內容;三是芥子園出版的《三國》、《水滸》等等暢銷書,中間都加上了李漁自己或者請其他人所做的評點,有的時候,這些評點比小說本身更加讓人感到精彩。這些手段使得讀者對芥子園所出版的書籍都趨之若鶩,李漁自己也曾說:“

卷首但見笠翁字,弗論好醜隨歡呼。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第三就是李漁對於出版型別的把握也較為全面。

芥子園所出版的書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供大眾娛樂的“閒書”,另一種是面向相對高階客戶的經世致用之書,簡稱精品書。

這就跟現在自媒體一樣,爆文要有,深度文章也要有。

當然了,閒書自然還是比精品書多的。對此李漁曾經在與朋友的信中說:“

今人喜讀閒書,購新劇者十人而九,名人詩集問者寥寥。

”(《與徐冶公函》)

李漁也出版了很多精美的精品書,比如前面提到的《芥子園畫傳》,至今仍然是學習中國話的必備入門教材,再比如《笠翁詩韻》、《笠翁詞韻》以及本文開頭我兒子唸叨的《笠翁對韻》,都是作為詩詞對仗的基礎入門教材,也可以作為韻書來查閱。

應該說,以閒書保證銷量,以精品書保證書店的格調,李漁這就是傳說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了吧。

三、園林設計師

在李漁生活的明末清初,很多江南文人在改朝換代的情況下,不願再追求做官入仕“兼濟天下”,轉而退而隱居“獨善其身”,他們把自己的文化修養,審美情趣都投入了自己生活和居住的園林中,由此帶來了江南文人園林的興盛。在李漁生活的同時代,就有計成、李漁、文震亨等文人園林大師,都曾經編纂過園林營造方面的著作。

在李漁所著的《閒情偶寄》中就專門有一章叫做“居室部”,講的就是設計建造園林的種種注意事項,可以算是關於園林設計建造的專業書了。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根據文獻記載,李漁曾經為自己先後建造了3座園子,浙江蘭溪的伊山別業,南京的芥子園,杭州的層園。其中最為著名的毫無疑問是南京的芥子園了。後來李漁自己的書店也改了這個名字。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李漁在《芥子園雜聯》的自序中做了解釋:“

此予金陵別業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往來諸公,見其稍具丘壑,謂取‘芥子納須彌’之義,其然豈其然乎?

”“芥子納須彌”是佛教的一種說法,大概就是小中見大的意思,這也指出了“芥子園”的營造特色:園林面積雖然小,但是容納了很多勝景,別有洞天。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芥子園復原鳥瞰圖

李漁建造芥子園是在他由杭州遷居金陵之後,李漁是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移居金陵的,到了清康熙八年(1669年),芥子園落成。根據李漁在《閒情偶寄》中的零星記載,可以推測芥子園大概情況:芥子園僅有不到三畝的地方,建築大概要佔三分之一。

園內景觀,有棲雲谷”、“月榭”、“歌臺”、“浮白軒”、“來山閣”、“一房山”、“笠翁雕塑”等。這些景觀大多是因地制宜,依山而設的,往往都是別具匠心,有著獨特的藝術氣質,既有造物神奇的自然之美,也有巧奪天工的人工巧思,二者各具特色而又協調統一。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芥子園復原規劃圖

比如“浮白軒”就是因山而設的,李漁在《閒情偶寄》中這樣描述道:“

後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寬止及尋,而其中則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鳴禽響瀑,茅屋板橋,凡山居所有之物,無一不備。

”這樣的美景,讓人在此軒中,真如同此軒名字一樣,要浮一大白了。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芥子園內建築裝修方面,從門窗、牆壁到匾額、楹聯,再到室內陳設,無不凸顯著李漁提倡的崇尚自然雅緻的美學思想。僅僅是窗戶,就有多種式樣,有的將窗戶做成類似畫卷一樣,稱為“尺幅窗”。窗戶中間卻是虛空,這樣窗外的美景直接就成為了畫卷內的畫,這樣內外借景,將窗外美景引入室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李漁在《芥子園雜聯》中這樣描述他園中的生活:“

雨觀瀑布晴觀月,朝聽鳴琴夜聽歌。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然而,在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李漁再次遷居杭州,他在芥子園居住也就不過七八年的時間。跟當初建造芥子園時候的逸趣橫生相比,李漁這次的離開顯得頗為狼狽,他自己在《上都門故人述舊狀書》中說:“

無論金陵別業屬之他人,即生平著述之梨棗與所服之衣,妻妾兒女頭上之簪,耳邊之珥,凡值數錢一銀者,無不以之代子錢,始能挈家而出。

”大致意思是連園子帶妻妾的首飾都賣了。好好的園子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為李漁這一年已經67歲了,希望落葉歸根,所以想要在杭州終老,因此變賣家財,回到杭州。此次返回杭州期間,李漁又修建了層園,只是精緻程度應該說是難及芥子園了。

四、戲班班主

李漁作為戲班班主的身份,緣起於康熙五年(1666年)到康熙六年(1667年)的秦隴之行。在康熙五年(1666年),李漁應陝西巡撫賈漢復,甘肅巡撫劉鬥以及甘肅提督張勇三位封疆大吏的邀請,從京師出發遠遊秦隴。

在這次遠遊中,李漁收穫了兩位佳人——喬姬和王姬。她們二人對於戲曲表演可以說天賦過人。根據李漁自己所著的《喬復生、王再來二姬合傳》中所說,似乎這個家庭戲班的組建其實是喬姬所倡導的,喬姬向李漁建議:“

此後主人撰曲,勿使諸優浪傳,秘之門內可也。

”而其他姬妾反應也很強烈:“

時姬數人,皆勇於從事,予有不能自主之勢,聽其欲為而已。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這樣李漁的家班就算是建起來了,李漁作為一位本身在戲曲理論上很有造詣的大才子,很快將他的家班打造成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戲班。

首先是在劇本選擇上,李漁自己就是暢銷書作家,所以他便將自己所著的很多故事都改編為劇本,供家班使用。這樣一來李漁家班從劇本上無疑就先聲奪人了,這就屬於現在的IP改編一樣。其次在演員培訓上,李漁基於自己豐富的理論基礎,乾脆自己上手親自培訓演員,為此他在《閒情偶寄》中這樣說到:“

(聘請教習),此為主人多冗,不諳音樂者而言,若系風雅主盟,詞壇領袖,則獨斷有餘,何必知而故詢?

”意思是請人教那都是不懂音樂的人才這麼幹,我這樣的水平還用找別人教?這樣基於李漁親自打造的劇本和演員,自然藝術水平非常高。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在明末清初的時代,文人組建家班的風氣是很盛行的。這樣的家班由於有了文人的參與,其藝術水準相比市井戲班自然是有極大提高,表演的規範性也更加嚴格。這樣的家班一般不會對外演出,只是在家中聚會的時候供主人和賓客助興取樂。

而李漁自己身兼商人和文人雙重身份的,他的家班除了自娛自樂之外,還成為了他一部分收入來源。

從康熙七年(1668年)開始,李漁開始了帶著自己的家班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的旅程。李漁在《喬復生、王再來二姬合傳》中說道:“

予數年以來,遊燕、適楚、之秦、之晉、之閩、泛江之左右、浙之東西,諸姬悉為從者,未嘗一日去身。

”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蘇等省都有李漁和他的戲班的足跡。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當然了,李漁畢竟是作為文化界名人,他的家班自然不能跟普通市井戲班一樣,在各地的集市上搭臺唱戲,那也太跌份了。

李漁用高超的藝術標準和嚴格的演藝培訓所訓練出來的戲班,自然是為了“高階”客戶服務的了。

李漁家班主要活動的舞臺,一方面是達官貴人的宅院,為他們提供專門的“堂會”服務。比如康熙七年(1668 年)元旦在彭城受河防同知紀子湘之教官李申玉之邀為其妻生日演出;再比如康熙十年(1671年),李漁遊江蘇,正值江蘇寶應知縣孫蕙家有喜慶,孫蕙派人前往邀請李漁戲班去演出。(這裡多說一句,這位被派去請李漁家班的人叫蒲松齡。)另一方面就是李漁自己的寓所,以戲會友。

演出以後,往往也能夠獲得可觀的報酬。報酬一部分來自觀眾直接對演員的贈禮,稱為“纏頭費”,比如李漁自己在詩中就曾提到:“

纏頭已受千絲贈,錦句何殊百寶鈿。

”另一部分來自主辦方對家班的饋贈,也可以認為對李漁藝術活動的贊助。

這樣,李漁透過自己姬妾們的出色表演,以及自己出色的經營管理,使得李漁的家班成為當時高階演出活動承辦的首選品牌。

李漁家班的臺柱子,毫無疑問就是喬王二姬,他們其實一方面是李漁的妾侍,另一方面其實還是李漁藝術上的知己。李漁後來寫的《斷腸詩二十首哭亡姬喬氏》中曾有這樣的詩:“

我慣填 詞爾慣歌,奏來無樂不雲和。

”可惜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李漁遊楚的時候,喬姬因病去世,年僅19歲。後來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李漁遊京師的時候,王姬又染病去世。喬王二姬相繼去世,也讓李漁家班再無挑梁的大角,演藝精華盡失,家班只好宣告解體。其活動時間自康熙七年至康熙十二年,前後不過五六年而已。

300年前文化產業商人,他編的教材現在還在用,4個身份概括他一生

李漁畫像

二姬死後,李漁傷心欲絕,不忍聽曲,不僅為她們寫下了《喬復生、王再來二姬合傳》,還寫了不少悼亡的詩句。王姬去世的康熙十三年,李漁已經73歲了,他再也無心打理自己偌大的芥子園,從此芥子園開始破敗,並最終隨著李漁返回杭州居住,於康熙十六年被變賣。李漁自己也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享年79歲。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作為一位距今300多年前的古人,李漁的一生活出了別人幾輩子的精彩,他作為作家時,他的作品熱銷街頭巷尾,是當時老百姓的必備讀物;他作為出版商時,所出版的作品印刷精美,工藝精湛,具有鮮明的特色;他作為園林設計師時,建造了芥子園這樣的生機盎然而又獨具匠心的名園;他做戲班班主時,憑藉自己高超的藝術品位也引領了當時戲曲藝術的潮流。他作為距今300多年的一位“斜槓青年”,把每一個斜槓身份都做到了極致,這樣精彩的人生我們今天看來仍然覺得妙趣橫生,也由衷敬佩。

無論是作為一位作家,出版家,還是作為一位園林設計師和戲班班主,李漁以自己特有的才情,在明末清初的文化界留下了絢爛的痕跡。他的藝術品位、戲曲理論以及他的生活美學,穿越了300多年的時間,至今仍然有著巨大的價值。他是一個獨特的人,亦儒亦商,亦雅亦俗,他留給我們後人的模糊背影和傳奇經歷,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參考文獻

1、《閒情偶寄》、《李漁傳》、《笠翁對韻》、《笠翁一家言文集》等

2、《李漁文化活動及觀念考論》 趙海霞 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3、《李漁《閒情偶寄》生活美學思想初探》 錢水悅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試論李漁的文化產業思想》 陳海敏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李漁的造園思想研究——以南京芥子園規劃設計專案為例》 文翹楚 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論李漁家班的演劇之路》 劉慶 上海戲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7、《李漁:一個有作為的書坊主和編輯家》 鍾明奇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年第4期

8、《李漁的文化經濟生活研究》 李向民 藝術百家 2016年第6期

感謝您關注頭條號

懶龍說,

如果您喜歡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評論下方與我留言交流 ,或者可以轉發朋友圈,甚至可以點選文章下面的“讚賞”,為作者提供一點點支援,謝謝~

推薦文章

  • 推薦|愛上一座城 它叫滿洲里

    藍天白雲下分明就是神仙眷侶的小屋女孩用夢幻的翅膀輕搖公主般的嬌羞男人則用強壯的臂膀訴說王子騎士的風度當色彩發揮極致才成就了滿洲里嬌豔明快的模樣每天晚上的俄羅斯美女和水舞表演,風情萬種,美輪美奐,可與西湖夜景比美,到了夜晚燈火通明,似乎讓你覺...

  • 以子之名:關於孩子,你是否有勇氣“隨他去”

    以子之名:關於孩子,你是否有勇氣“隨他去”當丈夫不理解,婆婆不理解,妯娌不理解時,楊柳有的時候也很懷疑自己的做法,但是想了想“這一切都是為了兒子”,所以還是硬著頭皮向前走了,哪怕最後,因為孩子教育的問題,和蘇梁離了婚,她還是堅持著自己的選擇...

  • 月光族都有哪些特點,快來看看你是不是月光族

    敢於當月光族的人,都是需要底氣的,要麼就是年齡小,根本就沒有什麼負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要麼就是家庭沒有負債,生活花費大多來自於父母,根本用不上自己的錢,所以也就不會去攢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