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大敵壓境,手下謀士紛紛獻策,為什麼卻被這個千古一帝一一否決

由 清風明月話歷史 發表于 運動2021-11-30
簡介兵法上說“半渡而擊之”,有人建議乘陳友諒尚未站穩腳跟,立即出兵收復太平,似乎再正確不過了,但是卻被朱元璋否定,他說:“只要我們率軍出擊太平,陳友諒必定會以偏師襲擾我們,想辦法拖延咱們的行動

塞什麼江什麼四字成語大全

前面我們講到陳友諒率領大軍攻打太平城,太平城守將花雲臨危不懼,率領部隊奮勇抵抗了三天,最後不幸被俘,太平城淪陷。

陳友諒率領大軍進擊採石,進逼應天。當時,陳友諒不僅勢力比朱元璋強,而且武器也比朱元璋先進,他的戰船大得驚人,名字也很嚇人,“塞斷江”、“撞倒山”、“混江龍”、“江海鰲”,江面上密密麻麻,一百來艘,說他是擲鞭斷江,那是一點也不為過啊。(陳友諒出身是個漁民,所以擁有強大的水軍,我覺得不足為奇)

陳友諒從一個小漁民,爆發成江南義軍的頭領,現在站在船頭,望著浩浩蕩蕩的水軍,總覺得攻取應天就如探囊取物一般,接著就可以登基稱帝了。不過,目前還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那就是傀儡徐壽輝。

大敵壓境,手下謀士紛紛獻策,為什麼卻被這個千古一帝一一否決

可是,陳友諒是個心急的傢伙,一想到登基稱帝,君臨天下,就再也等不及了,於是立即派人殺了傀儡徐壽輝。

按理說,登基稱帝可是頭等大事,一般說來,先找個風水極佳的地方造個宮殿,再豪華裝修一般,再挑個良辰吉日登基稱帝。宮殿肯定是來不及建造了,行軍之中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宮殿可以給他登基稱帝,不過陳友諒這人一點也不挑剔,在路邊找了個五通廟當作登基稱帝的宮殿,也不挑選良辰吉日(良辰吉日是要等的,他實在等不及了),讓手下的文武大臣分列兩邊,準備隨便搞了下儀式(百官跪拜,三呼萬歲還是要的),就登基稱帝了。可是說來也怪,當百官分列兩邊準備向陳友諒道賀時,天上颳起了大風,讓人睜不開眼。陳友諒一看,形勢不對,揮揮手,讓眾人還是散了吧,連這個簡單不過的儀式也取消了。(陳友諒的登基大典可算得上歷史上最為草率的一次登基了:))

因此,後世很多人認為這是上天的暗示:說陳友諒分明不是真命天子,老天爺也不准他登基稱帝。

陳友諒登基完畢後,立即派人知會張士誠,請求他在東線配合一下自己,還跟他約定,誰攻佔了朱元璋的地盤就歸誰。

張士誠只是笑了笑,象徵性地點了點頭。其實,張士誠心裡正打著如意算盤,你們兩虎相鬥,我才不湊這個熱鬧,先來他個坐山觀虎鬥,既不援助陳友諒,也不幫忙朱元璋,等你們鬥得差不多了,我再定奪也不遲啊。

大敵壓境,手下謀士紛紛獻策,為什麼卻被這個千古一帝一一否決

一直以來,張士誠是個胸無大志,偏安一隅的保守派。他自認為自己高明,實則每次都慢人家一步,以致最後被朱元璋剿滅。

面對陳友諒大軍壓境,朱元璋連忙召集手下將領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如何應對。會議上,有人說陳友諒剛剛過江,尚未站穩腳跟,建議朱元璋立即出兵,收復太平;也有人說太平已丟,應天已沒屏障,陳友諒聲勢浩大,很難抵擋,不如主動放棄應天,固守其他地方,儲存實力好了;也有人說退守鐘山為好;還有人更過分,直接跟朱元璋說,陳友諒來勢洶洶,我們不是他的敵手,不如主動投降算了。

古往今來,領導一般需要具備兩種素質,一種是謀,另外一種是斷,缺一不可。作為一個領導,能謀善斷,那是最佳的。若是善謀,不善斷,那是不合格的領導。例如三國袁紹十分善謀,卻不善斷,結果延誤戰機,導致官渡之戰的失敗。相比之下,你若是不善謀,善於斷,還可以算是一位合格的領導。因為你不善謀沒有關係的,一到關鍵時刻,會有很多謀士出主意的(當然也有很多餿主意),你只要能斷,能判別主意正確與否便可。

其實,朱元璋作為領導來看,謀和斷兩方面都表現得不錯,尤其後者十分突出。也正是因為他能謀善斷,所以才能領導群雄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帝國三百年的基業。

現在又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手下將士出主意的很多,那麼這些主意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大敵壓境,手下謀士紛紛獻策,為什麼卻被這個千古一帝一一否決

兵法上說“半渡而擊之”,有人建議乘陳友諒尚未站穩腳跟,立即出兵收復太平,似乎再正確不過了,但是卻被朱元璋否定,他說:“只要我們率軍出擊太平,陳友諒必定會以偏師襲擾我們,想辦法拖延咱們的行動。倘若我們主動與他挑戰,他們必然會避開,我們若是再進擊太平,偏師又會再度襲擾,如此反覆,疲憊我師。同時,陳友諒的水師主力就必會直逼應天。我們步騎兵若想回救,沒有一整天的功夫是回不來的。就算及時趕回,將士早已疲憊不堪,而陳友諒以逸待勞,決非良策。”

有人說,棄城而逃,另找其他城池固守,儲存實力,也被朱元璋否定了。他說丟失了虎踞龍盤的應天,不僅沒了屏障,而且還會軍心渙散,如何東山再起?

朱元璋認為退守鐘山也是不妥當的。倘若退守鐘山,就和《三國演義》中的馬謖丟了街亭一樣,會被敵人圍困在山上,沒有水喝,沒有飯吃,不戰自亂。

從朱元璋這番分析來看,我覺得此人不簡單啊!此人雖然是個放牛娃出身,窮得叮噹響,沒讀幾天書,更談不上兵法,但是此人在戰鬥實踐中不斷成長,早已成長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比那些死讀兵法的書呆子不知要強多少倍。

朱元璋把這些人的建議全都一一否定掉了,但是卻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克敵制勝。這時,他發現有一個人卻一直不說話,這個人就是劉伯溫。那麼這個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為什麼卻一言不發呢?請聽明日解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