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瞜睺”是怎樣在山東方言裡演化成“漏後”的?

由 涼灣野園 發表于 運動2021-11-29
簡介場子裡的人都走了,這一直在瞜候著的人認為,在場地裡說不定有落下的東西,該看的看,該找的找,該撿的撿,這就叫“撿漏後”,帶有“撿便宜”的意思

露字的讀音是什麼

“瞜睺”是怎樣在山東方言裡演化成“漏後”的?

(六十四)“瞜睺”是怎樣在山東方言裡演化成“漏後”的?

作者 趙元珉

“瞜睺”是怎樣在山東方言裡演化成“漏後”的?

方言土語大多是古語遺存、古語演化或異化而形成的。有許多找不到詞源的,往往是被異化了。異化的結果,不僅詞義變了,而且詞性、發音也大相徑庭。比如“瞜睺”異化成“漏後”。

瞜,讀音(lōu);《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動詞、“看(口氣不莊重)”。如瞜瞜,北京土話,看、瞧、瞅,具體說來是“用眼睛迅速地看、注視,一瞥”的意思。如“我瞜瞜”,就是“我看看”;“我瞜一眼”,就是“我看一眼”;“這本書我拿回家瞜瞜”,就是“這本書我拿回家看看”。

睺,讀音( hóu);《廣韻·候韻》裡的解釋為“睺,半盲”。有個詞叫“挖睺”,就是眼睛不好使,斜眼或一隻眼看人,有蔑視他人之意。如青島人說,“ 眼不能挖睺,事不能軸別。”

瞜睺,讀音為(lōu hóu),“瞜”的繁體字為“瞜”。《康熙字典》解釋,“《類篇》瞜睺,偏盲也。一曰細視。”

偏盲,名詞,《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一隻眼睛失明”。如《漢書·卷六〇·杜周傳》,“少好經書,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為吏。”

細視,動詞,貼近地仔細看。如《莊子·外篇·秋水》,“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解釋“瞜睺”的詞義,這裡取動詞的用法。就是因為“偏盲”,所以描述的是隻有一隻眼睛看東西很困難、須靠近仔細地看的情形。

“瞜睺”是怎樣在山東方言裡演化成“漏後”的?

由“瞜睺”到“瞜候(lōu hòu)”。打個比方。一隻眼睛看東西看不清,又很想看清,所以就想靠近看;但受場合限制又不得近前,所以只能抻著脖子看,或像猴子一樣抻頭搐頭的,等著有機會再近前看。這樣就演繹出了一個詞叫“瞜候”(因為猴子猩猩是挖睺眼,有地地方又叫“露猴”)。魯中地區、青島日照一帶把“瞜候”解釋為“偷看”或“鬼鬼祟祟地看”。如《魯中鄉村記憶·偷蘋果》,“幾個年齡小、跑不快的負責佯攻,在果園南邊虛張聲勢,瞜瞜候候,吸引看果園的注意力,武亮在果園北邊大多能得手。”再如山東網路作者中樓的春天的《望湖》,“曙光初綻,太陽憋著個紅臉從東山露出頭來,連瞜候加撒目的,很不情願的當值,連它也開始犯了春困。”

再由“瞜候”到“漏後(lòu hòu)”。再打個比方。場子裡的人都走了,這一直在瞜候著的人認為,在場地裡說不定有落下的東西,該看的看,該找的找,該撿的撿,這就叫“撿漏後”,帶有“撿便宜”的意思。青島一帶叫“撿漏後”,魯中地區叫“拾漏後”(或“拾漏末”)。這個“漏後”是名詞,是指看別人離開後白撿到的落下的東西,或廉價購買了物主不認識其價值的貨物。如“那晚散戲後,我在戲場裡撿了一張一百塊錢的漏後。”再如“那天我到那個村裡去撿了個漏後,老大娘把餵雞的破碗十塊錢賣給我了。”

這又聯想到收藏界的“撿漏”。“撿漏”是不是“撿漏後”的省略語呢?涼灣野園認為有可能。例如“古董便宜賣出被藏友撿漏後常常會或暗或明地嘲諷你,甚至罵你蠢豬,成為一輩子的笑談!”例如搜狐網2017年11月6日就刊載了一篇文章,用《1000元地攤撿漏後經5次轉手,竟拍出2。8億天價!》做標題。兩個例句中的“撿漏後”和“撿漏”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可證明“撿漏”應是“撿漏後”的省略語。

“瞜睺”是怎樣在山東方言裡演化成“漏後”的?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本號)

一家之言

歡迎討論

宣告

本文是作者授權本號釋出的原創作品

享有著作權

任何人不得抄襲、剽竊

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推薦文章